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009-02-25 06:32陈晓愍
教师·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陈晓愍 阳 芳

摘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应针对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少数民族师生的民族特点,努力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民族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挑战主要源自于需要不断提升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求我们必须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切实针对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师生的特殊性,因势利导、科学施教、持之以恒地做好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论”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首要理论前提和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因而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使这一科学理念贯穿在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中。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涵

(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心人、体贴人,最大限度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民族地区高校地处边远、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公共服务设施明显不足,与城市高校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给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其他高校更应注重教育对象合理利益的诉求和正当权利的维护。如此考虑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教育对象的需要,促使教育对象把党和人民的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和谐、可持续理念。民族地区的落后意识、观念对学校师生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冲击了校园的和谐。培养和谐精神、构建和谐文化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应该以和谐包容为引导,以文化孕育为基础,实现民族地区高校全面和谐的发展,实现可持续教育,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共建共享。

(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统一思想、服务个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之一就是要孕育出人们统一的思想和行为,以实现思想的和谐、思想与行动的和谐。民族地区区位偏僻,要保持与社会主流的亲和力,必须有统一的思想。特别是少数民族师生思维崇拜的局限性和隐晦性,与他们倔强、忠诚并重,这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统一思想和服务个性显得尤为重要。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认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个体从主体内在需要及其认知规律出发,在主动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运用图式同化或顺应新的刺激,引导个体从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向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使个体认知逐步发展、趋于完善。如此看来,认真思索,积极行动,创新出传统与现代文明、原生与开放交流的适当形式并取得效果,是事关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

(4)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质量与效益。质量与效益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民谋利的一个具体体现的标准。思想政治教育既育民也为民谋利,最大的谋利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主要体现在其工作的有效性上。要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了解尚存在的问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民族大学生进入民族地区高校是因为高考发挥不理想,不想让父母过于操劳,自己又不愿补习的无奈之举;也有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并以此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他们关注国内外重大经济、政治、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社会参与意识强。同时,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文化基础功底不厚实、穿着不入流、学习较吃力、语言沟通有困难、风俗习惯不一样等反差,在进校的新鲜感消失后,普遍存在着较重的自卑心理。现在,民族地区高校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差,行动盲目性大,从众性倾向明显,意志力薄弱,思想较单纯但思维定势较严重等心理倾向。

(2)政工人员配备不到位。按国家教育部200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必须以1:120至1:150的比例配备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但民族地区高校普遍配备不足,辅导员工作辛苦,待遇较差,队伍不稳定,定位不明确。而且,辅导员实行学校与院系的双重领导,各院系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使辅导员承担众多的教学管理和行政事务,多重管理、多重考核使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而弱化了真正的本职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大部分辅导员没有经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培训,他们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教育机制改革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还不完全具备从事教育、管理、咨询、辅导等相关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3)网络使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民族地区高校汇聚交织,外界许多不正确乃至荒唐的民族观念思想(如人种优势论、贫困恐怖理论等)都可能冲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使他们的观念出现偏差和扭曲。首先,相当多的民族地区因为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如地处偏远、经济文化不发达、交通不畅、普法不深人不充分等),导致从当地来的学生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同时,他们对繁华都市的物质文化有一种迫切的向往,对外来文化有着强烈的神秘感和新鲜感,产生一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和追求新生事物的冲动,极易形成由好奇心理走向猎奇的极端,沉溺于网上虚拟刺激和寄托,甚至充当网络“黑客”触犯刑律;其次,网络传播西方价值观念,民族大学生会不自觉地受到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容易导致其价值观念偏移。内外因素共同干扰下,必然导致他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复杂化;最后,网络色情诱惑,极易引发民族大学生生物性性爱潜意识,跌进自恋的深谷,影响其人格的优化。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导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就会导致思想混乱乃至社会动荡。在高校这块思想文化阵地,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敏感的地方。无论是讲台、论坛、第二课堂,还是科学研究的各种场合、渠道和载体,先进思想文化不去占领阵地,各种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我们绝不可以掉以轻心。我们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彻于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用科学理论武装民族地区高校师生,用先进文化培育他们,使民族地区高校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要紧密结合实际,把抽象的理论针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深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和问题才能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又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相符合,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加强政工工作者师德教育。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的道德品质水平会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民族地区大学生知识视野的相对狭窄,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因为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教师本身的道德和知识水平会使他们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然而,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师德现状满意度并不高,这反映出了师德准则的“应然”与师德实践的现状有较大反差。可见师德建设在当前已是刻不容缓。

(3)加强校园网建设,尽快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网络技术相结合,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尽快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工作专业人员;建立有关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用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

(4)创新工作方式,加强教育的针对性。积极介入网络引导,突出喜闻乐见、关心关怀,借鉴“网络营销”理念,帮助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上网意识,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释疑解惑,消除网络“虚拟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民族大学生在优越的本民族意识与开放的现代文化意识的碰撞中,容易走向“自我封闭”或“民族虚无”的两个极端,导致自负或自悲与安于现状并存。所以,要改善这种情况必须在宣传民族政策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三个面向”和中华民族主流优秀传统的教育,进行系统化的自主创业教育。父辈故事传承给民族大学生“草莽英雄”“绿林好汉”及本民族的骑士文化天然地赋予了“除暴安良”“打富济贫”“不满现状”“占山为王”的混合品质。倘若缺乏及时适度的引导,不可小视衍生的问题,要大力开展积极向上的、富于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性情,铸就情操,积极组织帮困济贫,认真落实国家扶贫政策,促进各民族学生的互帮互爱,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灿烂多彩。

(5)继承并传播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不断提升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鉴赏力,积极运用健康的民族艺术形式来渗透中华民族主流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参加集体活动进行正常的日常人际交往,广泛组织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活动及相应能力的训练。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加大投入,尽快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1] 张惠元.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6,(3).

[2] 刘小兰.先进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3).

[3] 李忠芹.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思想教育研究,2007,(3).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