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宏 刘福明 熊 江 王自全 陈晓峰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2-0047-02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作业内容单一、缺乏层次、形式呆板等现象,积极探索新的作业教学模式,提出作业改革的六个转变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作业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质量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高校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许多高校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积极探索新形势要求下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了一些新的体系和方法,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学生的作业依然存在呆板、单一的现象,师生仍把作业作为一种梳理、巩固旧知识的手段,作业教学改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按现代教学论观点,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进行评价三大环节。在“评价”这一环节中,课程考核往往注重在单元测验、阶段测验、形成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上,而轻视甚至忽视了对学生“作业”功能的开发。作业是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重复反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的实践活动,是形成学生各种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计算机课程实践性较强,仅有课后书面作业是不够的,只有改革作业教学模式,把作业视为课堂教学的继续,视为培养学生能力和品质的载体,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协作创新的能力。
2作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作业统一布置缺乏层次
长期以来,教师掌握着布置作业的权力,作业的数量、内容、完成的形式与要求等都由老师决定,让全班学生统一步伐齐步走,很少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层次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样的作业缺少针对性,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个体需要与能力培养,难以实现作业功能的最优化。
2.2作业类型单调缺乏创新
在教学中,课后书面作业往往是作业的全部,对作业功能的认识仍停留在运用及巩固课堂知识的层面。教师很少根据课程的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将书本钻研、书面作业、网上作业、实验、设计制作、论文写作、调查报告、课外阅读相结合。仅仅是书面作业形式单调,无时代特征且缺少人性化设计,不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2.3作业内容单一缺乏综合
课程作业内容多是书本“三基”知识的训练,或者是对抽象模型的学习和理解,也就是说作业是基于知识,而不是基于问题或者说基于项目。这样的作业内容单一,知识点孤立,验证多于设计,与工程技术、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联系太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2.4作业反馈不及时缺乏矫正
一方面由于学生完成作业往往不及时,影响作业的反馈与矫正。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作业批改往往不及时、不细致;课程总课时普遍减少,没有了习题课、答疑课;校园网辅助教学应用不够等,这些都是影响作业矫正的原因,致使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求知欲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
3作业教学的改革探索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在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对团队承担课程的作业进行改革,试图改变传统作业方式,建立新的作业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3.1由统一作业向分层作业转变
学生的智力、兴趣、技能是有差异的,为了照顾学生的差异,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吃到”,知识基础得到保证,好的学生“吃饱”,能力得到提高,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将每一章的习题作业划分成“基础题”和“提高题”两个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层次的习题作业。对大部分学生要求完成习题“基础题”,选做或不做“提高题”;而对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要求完成习题“提高题”,可少做基础题。对实验中的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课外拓展实验也分别分层要求。这样“分层推进”操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由单一性作业向多样化作业转变
单一性作业一是指作业形式单一,二是指作业类型单一,这样的作业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在作业形式上注重多样化,将教材预研、书面作业、实验作业、大作业、课程设计等相结合。这样既有课前带着问题的教材预习,又有课后书面作业;既有验证性实验作业又有设计性实验作业,理论联系实践;大作业是课堂教学课后学习的拓展,作业形式既可以是小论文、PPT报告,又可以是设计性实验报告等;课程设计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运用课程知识和技能。多样化的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且培养了基于问题的学习能力。
3.3由知识性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
课后书面作业往往是知识性作业,对学生复习、巩固学科知识是不可少的,但仅仅只有书面作业是不够的,尤其是计算机课程。首先,我们要求教师变单一的知识性教学为综合性教学。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教材,要联系实际应用;教师不能仅纸上谈兵,要动手实践指导学生;教学手段不能仅是黑板粉笔,要应用网络及多媒体。其次,精心设计大作业和课程设计。每门课程一般安排2-3个大作业,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大作业的内容可以是课程主题发展的综述、课程某几章节的综合应用、或设计性实验项目等。课程设计由教师拟订数个题目,学生分组分别完成不同的项目。大作业和课程设计的题目公布和完成提交都通过校园网实现。综合性作业不仅强化了基础知识,而且强调了对学生方法、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
3.4由独立性作业向合作性作业转变
长期以来作业基本上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做作业走向合作是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主要在大作业和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实施中主要有四个步骤:一是团队组建,学生可指定组建,也可自由组队;二是作业探究,不同的团队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探究;三是成果展示,每个团队将探究的成果可用不同的形式向全体同学展示;四是总结评价,根据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努力程度、合作表现、工作态度和贡献大小等方面进行评价。合作性作业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5由教师评价向多人多方式共同参与评价转变
新的作业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传统作业评价由教师一人包办的做法,建立相应的作业评价体系。我们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坚持教师书面作业批改,但不能只是判断对与错、好与差,要善于发现学生练习中的优点和思维中的亮点,善于研究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以加强作业矫正和后续教学的针对性。二是综合性作业采取适当的方式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如小组报告、项目演示、陈述答辩等,学生小组互评,教师给予激励性和指导性评价,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三是充分发挥校园网在作业评价矫正中的作用,通过建立课程网站,设置作业发布与提交系统、答疑系统等,开展网上作业评价,实现作业的及时、异步和高效的反馈与矫正。
4结束语
我们提出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从作业抓起,旨在引起广大教师对作业教学改革的重视和研究。我们在作业改革上的探索,一定程度强化了作业的功能,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的形式下,作业改革不再突出“量”的累积,而应关注“质”的突破,要求我们在作业类型、形式、内容、完成方式、批阅形式、评讲方式以及作业承载方式有所创新,只有这样作业应有的功能才会得到真实体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 http://www.moe.edu.cn/ edoas/website18/leve13.jsp? tablename=603&infoid=24731
[2] 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应宏,徐家良. 团队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课的应用[J]. 中国成人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