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算机专业高级语言实践环节教学模式探讨

2009-02-24 07:02李富平杨文通
计算机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实践环节教学平台程序设计

李富平 杨文通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2-0013-02

摘要:本文针对非计算机专业(机械类)学生高级语言编程能力弱的现状,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结合选修课“数据结构”,以实践环节为出发点调整授课、上机、考核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探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型学习,以提高编程能力的实践环节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程序设计;教学平台;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在我国向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机械加工的自动化程度高低起关键作用,而软件编程是数字化制造的重要体现,因此需要具有工程背景又具有高级编程能力的高科技人才。

由于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在教授“数据结构”和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感到机械类学生实际编程能力较弱,本文结合“数据结构”选修课,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实践环节为出发点,调整授课、上机、考核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探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加强实践环节练习,以提高其编程能力的教学模式。

2调整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因素

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一切活动应以是否能够使学生得到充分有效的实际训练为中心,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教授“数据结构”过程中,让学生先熟悉上机环境,利用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验教学内容的训练,完善实验教学内容的考核,提高学生编程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1知识的衔接

“数据结构”课程上机练习的环境是Visual C++,“数据结构”是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基础,课程开始时有针对性对学生C语言中不易掌握的指针、结构体、函数、变量的类型定义等内容以实例进行复习,并在Visual C++环境中编辑、编译、调试和运行。这一环节主要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操作,让学生上机练习C语言程序,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C语言知识,熟悉上机环境,明白调试的方法和步骤,掌握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信息含义以及解决方案,巩固C语言所学内容,使学生尽快过渡到“数据结构”的学习中,方便学生对今后所学“数据结构”课本上算法的理解,便于学生自学。

2.2加强实践教学内容训练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运行程序,得到正确的结果,才能真正理解变量、程序的含义,仅看书是不行的,因此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及内容。在讲授“数据结构”课程过程中,根据教学需求分别布置课内、课外上机内容。课内上机,学生应事先自己编辑,在机房让学生自己编译、调试,对程序进行查找错误、设置断点、单步执行、变量跟踪等调试手段,出现的疑难问题与老师沟通;老师也可集中讲解学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在调试过程中找到编程的乐趣和技巧。课外上机,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在课下独立完成上机作业。

每次完成上机作业,学生应根据实验的内容与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算法设计、程序代码(包括注释)、输入内容、输出结果,程序以电子板形式上交,实验报告以打印的书面形式上交。这些报告为以后对学生的上机实践部分考核备用。

2.3利用实践教学平台资源

为鼓励学生自学,便于掌握课本的理论知识以及课下预习、复习和上机操作练习,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我们研究开发一个实践教学测试平台。该平台以选择题、填空题相结合的方式,配有题目、答案,使学生通过交互式操作,理解教学内容,为上机实际操作做理论准备。

该平台还配有上机指导,内容包括上机编辑、调试、运行等步骤,引导学生课下自我练习,每章均有所布置的小作业和上机作业题目,以及关键算法的提示,便于学生进行课下的计算机编程。

图1为该实验教学平台的界面,该平台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上机实验操作结合起来,内容丰富,方便学生的自学。

2.4调整考核方式

考核是评价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水平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不同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传统考核以卷面考试为主,仅能体现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这样使有的学生得分高,但实际编程能力低,评价不够全面。上机作业能够反映学生综合编程能力,因此改变考核方式,增大实践操作在成绩中的权重,对学生上机操作能力进行面向过程考核,使学生重视上机操作训练。

每次学生完成上机作业后,将源程序、算法和运算结果以报告的形式提交,老师在规定时间内随机抽查每个学生的上机作业,让学生给老师讲解程序编制的思路、算法、含义等,这样从客观上避免学生上机的偷懒性,促使学生动手编程,搞清每行程序、变量的含义。学生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提高其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动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的目的,使成绩趋于更合理,当然这样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3结束语

程序设计语言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本文探讨一种如何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编程能力这一实践环节的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结合“数据结构”课程,从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编程的兴趣与主动性,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以最快、最简单的方式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反应良好,达到预想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力争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这种编程能力在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训练。

提高机械类学生软件的实际动手编程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实践创新素养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欢迎的技术人才,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助于加快我国向制造强国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赖晓晨. 程序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08,(7).

[2] 龚沛曾,杨志强等. 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8,(6).

[3] 严蔚敏,吴伟民. “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 樊新华,孟铂.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探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

猜你喜欢
实践环节教学平台程序设计
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个性化教学研究
项目化教学在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导游学实践环节授课模式探讨
面向复用的软件学院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WordPress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平台的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有效途径探析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