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价值隐忧

2009-02-23 09:30严卫林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务处优质课公开课

严卫林

名教师是学校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力军”。然而,目前名教师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名教师缩水,徒有虚名;教而优则仕,弃教从政普遍;墙内开花墙外香,名教师肥了外人田。

一忧:名教师缩水,徒有虚名

某校某学科是该校的品牌学科,师资力量十分雄厚,不仅拥有两位市级学科带头人,更有一位特级教师,整个学科中唯有小赵还没有捞到“名份”。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虽然已不是新教师,但就连重点也难于把握,还偶尔会出现知识性错误,加上小赵不肯钻研和反思,至今还没有写过一篇像样的文章,看来凭自己的实力要想成为名教师还遥遥无期。说来也巧,市教研室为选拔新人,推广先进教改经验,决定举办“优质课”评比,凡是已经获奖的教师不再属于参赛之列,但每校必须有一名教师参加。于是只能将“死马当活马医”,学校让小赵去碰碰运气。正式比赛时,虽然上级规定参赛教师必须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独立备课,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该校的其他教师火速组成“救援团”,全力以赴地帮助他设计好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包括每一个细节。借助于设计近乎完美的教案,果然,他一炮打响,一举走红,捧回了市一等奖。有了优质课的“敲门砖”,再加上东拼西凑“整”了几篇文章,小赵突然“乌鸦变成了凤凰”,竟然也成了该学科的名教师。

如今要评上名教师的硬指标无非就是要过好“上课关”和“论文关”。而众所周知,如今公开课的含金量都在渐渐打折。为了上好公开课,有的学校组成了“智囊团”,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攻坚,大到课的整体设计,小到过渡的每一句话,就连语音语调都帮助安排妥帖;更有学校还会“借脑袋”,请“外援”帮助备课。备完课后还要上课教师在学校各班多次“排练”试上。为了上好公开课,教师孜孜以求,“上你千遍也不厌倦”,在多次的反复打磨中课确实上得天衣无缝。但扪心自问,这样的好课有多少属参赛教师个人?充其量只不过是借用一下口舌罢了。这样的好教师已徒有虚名,大打折扣。

至于论文更虚了,自己写不出可以请同事代写;自己发表不了,可以将自己的姓名挂靠在同事的后面,美其名曰“合作者”;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请“枪手”解决,或者大不了出几百元“版面费”;更何况现在各种论文评比多如牛毛,只要你肯动笔,剪刀与浆糊,复制加粘贴,花几十元的参赛费,包你能获奖。优质课有了,文章也齐了,教师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名教师,但这样的名教师究竟有多少含金量惟有自己心知肚明。

二忧:教而优则仕,弃教从政普遍

小富是一位十分敬业的教师,志存高远,立志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平时特别能吃苦,肯钻研,课堂教学精耕细作,精益求精。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正好碰上市教育局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小富以遥遥领先的成绩夺得了冠军,顿时,小富成了学校知名教师。鉴于小富为学校作出的突出贡献,第二年小富顺理成章地被学校提拔为教务处副主任。进入教务处工作后,小富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协助打理教务处的日常事务,工作“连轴转”,小富整天忙上忙下,疲于奔命。教务处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接踵而至的各类“迎检”工作都是头等大事,绝不能有任何疏忽和马虎。于是只能让自己的学科教学暂时“委屈”一下,渐渐地小富疏于打理自己的课堂教学,心甘情愿地做起了教务处的“勤杂工”。受行政工作的拖累,以后的几年,小富一直没能走出“高原”,教学上始终没有任何突破,不进反退。

一课成功,笑傲教坛,有的教师通过一堂“优质课”一夜成名。教而忧则仕,有作为就要给地位。为了肯定教师的成绩,鼓励教师多出成绩,出好成绩,也为了引导其他教师向优秀教师看齐靠拢,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少学校往往将涌现出来的“名特优”教师重用到学校行政岗位上。而学校行政工作事务繁忙,“名特优”教师一旦走上领导工作岗位后,往往要忙于应付条线管理,课堂教学则屈居为“副业”;也有的“名特优”教师进取心不强,觉得混到了行政职务就算大功告成,颇有“船到岸,车道站”的感觉,于是不再有更高的奢望和要求,心甘情愿地躺在“功劳簿”上坐吃山空。平时,他们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应付学校的各类检查等事务,对教学研究和探索渐渐地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和冲动。目标是行动的指路明灯,由于没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和追求,于是他们变得不再突出,成了“纯事务型”领导者。

笔者认为,学校领导对“名特优”教师的重用毋庸置疑,出发点和愿望是好的。但非得要将他们用在领导岗位上才算重用吗?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有的人追求功名利禄,有的人追求学术价值;有的人适合担任领导岗位,有的人适合搞研究、做学问。学校领导本无须“一刀切”,误认为用到领导岗位才算重用。为了重用教师,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科研经费,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也可以鼓励教师外出深造,提升内涵,为名教师插上腾飞的翅膀,成为真正的专家型、学者型、科研型的骨干教师,而不至于“荒废”正业,限制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忧:墙内开花墙外香,名师肥了外人田

小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教师,不仅课上得好,文章也写得非常出色,很快他被评为省特级教师。自从被评为特级教师后,周边不少学校纷纷前来“预约订座”,希望能一睹教学风采,或聆听他精彩的讲学。原来担任两个班语文教学的他,现在只能教一个班级,甚至有时连一个班的教学任务也不能保证。有时为了出去上课、做讲座,他不得不将一个星期的课换到一、两天内上完,学生只能“暴食暴饮”,班级成绩远远落后于同年级其他各班。

有的教师一旦成名后就变得身不由己,公开课、讲座、学术研讨会一个都不能少,于是三天两头在外面跑。自己的学生非但没有得益,而且还受到连累。由于学校一般不会有闲置的优秀教师待岗,为了填补空缺,有时也只能让一些濒临下岗的后进教师凑合着帮助代课,学生叫苦不迭。而有的“小学科”教师更是以活动为借口,堂而皇之地将课送转给其他学科,悠哉游哉地去参加各类活动。

名教师是一所学校宝贵的财富,理应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引领其他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然而,有的名教师名声在外,大部分时间忙于在各地指导讲学,传播经验,而本校的教师却很少能得到指点,沾到光彩,肥水只流外人田。名教师向外辐射本没有错,但作为名教师要心系学校,不忘本职工作,不要只顾着“传经送宝”而荒了“自留地”,置本班学生嗷嗷待哺而不顾,以至有的学校虽然有强大的名教师队伍,但学科成绩却不突出,让人担忧。

(责任编辑关燕云)

猜你喜欢
教务处优质课公开课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育研究与评价项目获奖结果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好处费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管理经验略谈
学校教务处在推动学校变化方面的探索
例谈x/1+x0)题型的构建
优质课评选当精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