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任务的本质、构成,以及“任务型”教学模式框架,最后以写作课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在英语课堂上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英语 任务型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110156-01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一、任务的本质
外语课堂上任务这一概念可概括为:学习者为促进语言学习,应用语言所进行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它涉及信息的理解与加工,问题的解决与决策。任务本身只是一种方法、手段,但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及人际交往,为他们提供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的机会,从而使语言学习摆脱单纯的项目练习,而成为有语境的、有意义的、有交际目的的语言实践。
二、任务的构成
作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课堂教学任务,至少应包含以下五个基本构成要素。
1.目标。教学任务首先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Interview这一课中,其非教学目的便是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面试成功。为学生以后面临的毕业求职做准备。但设计任务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则可能是通过完成任务过程,来掌握某些生词、句型,来训练学生用英语流利表达思想,增强语言意识,提高交际能力。
2.活动。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语言教学要教会学生最大限度地流利、准确、得体地运用交际语言。凡是以任务为依托的教学活动,它的立足点都侧重语言的意义,即课堂活动以主题内容为基础,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运用学习内容,更快更好获取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知识。
3.输入。所谓输入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材料。输入材料可以是语言的,如新闻报道、事件叙述、天气预报等;也可以是实物的,如图表、照片、漫画、交通图、列车时刻表等。
4.情景。任务的情景主要指任务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真实的语言情景,通过学生的自由交谈、师生问答、角色扮演、填补信息沟、解决问题、问卷调查、项目完成等形式达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目标,使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5.师生角色。在活动中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信息,要有运用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应充当学生习得的促进者、任务的设计者、答疑者、监督者、合作者。在任务设计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以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框架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指出任务学习法理论框架包括三个部分:前期任务、任务环和语言聚焦。
Willis指出前期任务(pre-task)主要有三项活动:首先,提供并介绍任务的意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次,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如:课文。语言材料中应有新的语言知识出现,以便引起学生对某些语言形式的注意;最后,通过分析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注意某些语言形式等活动,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任务环(task circle)分为三个阶段:(1)执行任务(task);(2)计划如何汇报完成任务情况(planning);(3)汇报展示任务完成情况(reporting)。执行任务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和提高语言运用的流利性、准确性、得体性的机会。在计划阶段,学生根据任务执行的情况,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为汇报展示做好准备,而教师只充当语言上的帮手。最后的汇报展示阶段强调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还可证明前期活动是否有效。
最后,在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阶段,Willis建议在对学生的汇报展示进行了分析(analysis)后应专门设计一定程度的活动强调一些语言点,还可组织专门的练习(practice),但要注意的是强调语言知识应在任务完成后,要针对学生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和交际目的,而不应机械地按教学大纲的规定按部就班地去做。
四、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对于写作课,我们传统的做法是重视范文和写作知识的讲授,在作文讲评方面花费了很大精力。但由于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有的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丧失殆尽,直至彻底放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英语写作课上,我尝试了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写作教学的实质,即在教学中由教师先给出一定的目标语,然后让学生使用目标语完成贴近现实生活的交际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与交流。
根据Skehan的理论,我把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写作课分为以下三个教学阶段: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任务后阶段。(1)任务前活动。在此阶段,教师根据写作具体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内容主题,设计、组织不同的准备活动。如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词汇,相关写作知识及优秀范文的学习,做口头调查活动来挖掘不同内容,以达到拓展思路的目的。任务前活动主要是为写作而做的激活知识的准备活动。(2)任务中活动。任务中活动包括写作、报告和评价。在写作环节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写作形式,如个人写作、两人合作、小组集体写作、班级集体写作等。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一定要有实在意义,能够与别人交流。在报告环节中,报告的内容可以是写作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或是教师的评价意见。在评价环节中也可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如个人或小组评价,口头或书面评价。既可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也可以由教师进行评价。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但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在任务活动中带有普遍性的错误或其他需要改进的地方。(3)任务后活动。此阶段主要有修改、教师点评或总结、写作知识或写作技巧的归纳、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做练习等活动。修改可以采取个人修改或集体修改的方式。写作知识或写作技巧的最好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归纳,当然也可根据需要由教师进行归纳讲解。
在英语课堂上,只有创造性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形式多样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各种任务,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合作与探究等方式学习英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8.
[2]Willis,J.An Overview of Task-based Instruction:from Theories to Practice[A].Betty L.Leaver&Jane R.Wills(eds).Task-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作者简介:
庞庆艳,女,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教师,副教授,大学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