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晶
教师与学生分别是学校教育中的施教者与受教者。在学校生活中,对某一位教师的师生关系的评价,一般指的是教师与他所教的大多数学生的关系,或者说是与学生群体的关系,而不是指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关系。合作教育学对师生关系有一个不错的论断:“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教育的面貌。”西方胡塞尔现象学提出了“交互主体性”的概念,这种概念消解了传统认识论中主体强加到客体身上的权威和控制色彩,而使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为主体之间的交互性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对话基础。本文主要依据对师生关系的结构的理解,结合我国教育改革探索的实际和成果,并依据我国最新的课程标准的一些要求,就我国语文教育中的师生工作关系和情感关系作一些探讨。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分别充当一定的角色并在双边活动共同体中进行分工合作。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当着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研究者的角色,教师主导着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择等方面,这体现出教师“教”的主体地位,而学生一般是受业者、参与者、学习者和管理对象,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师生之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形成了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为中心的工作关系。
在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和学生之问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什么样的师生工作关系才称得上是合理的师生工作关系呢?良好的师生工作关系表现为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协调一致,双方在严肃、认真、友好、民主、合作的气氛下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样的师生工作关系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师生双方实现“互动”的工作关系组合。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效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育教师,师生合作起来共同成长。这种组合既使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又使得师生关系走一条协同发展的道路。
新课程理念中体现了一种创新教育精神,而这种精神要求师生工作关系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师生关系,一种产生高质量教育成果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优化,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主体的力量,以及使得这两种力量协调发展,成为一种师生共同创造的关系结构。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尤其是学生观的转变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把学生放在低于自己的位置上,对学生有一种压迫情绪。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工作关系,教师应该首先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他们有着无穷的创造潜力,有着不同的兴趣和需要,并能据此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产生转变,师生工作关系的优化组合才能得以展开。
(二)培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
在当前的师生工作关系上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因而,要优化师生工作关系,就要突出学生主体性的作用,还学生学习的自由,创造的自由,活动的自由,由此设计和展开的教学活动应体现一种开放性,而不是仅仅由教师独自完成。学生主体性的建立,充分自由空间的获得,会让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三)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已不满于教师和书本提供的现成结论和成果,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对某些问题现象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这种创造性客观上要求教师有更高的创造性,没有教师创新性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可能受到阻碍甚至泯灭。所以,我们需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使得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吸收知识的同时,培养创造力。通过教师的创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能带动和提升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二、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师生情感关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会对学生的个体和群体形成一定的态度。学生也同时会通过对教师的言行举止的观察和对教师教育水平的评价而形成一定的态度。师生之间情感关系的建立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形成的。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_步深入,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从某种程度上说,师生情感关系的建立是由教师操纵的,教师在这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优化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目前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迫切需求。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其实是一种促使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心理氛围,而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建立在师生双方个性的互动上,是一种真诚的、心与心沟通的情感联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创造这种师生的情感关系。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热爱学生就是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学生之间有许多差异,有的学生容易引起教师的好感、喜爱,有的则不然。教师应该控制这种情感,不能对学生偏袒、歧视和冷淡,否则会引起学生对教师产生不满和排斥的情绪。而尊重学生也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情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尊重学生的品质和价值,既包括他们的优点长处,也包括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平等地尊重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的尊重,由此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二)展现有魅力的教学过程
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工作活动之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师生展开情感交流的基础。而有魅力的语文教学过程,则能构成巩固师生之间情感关系的积极因素。要做到使语文教学过程有魅力,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语文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魅力的展现等方面下苦工夫,来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学生会对教师形成一种信任感,从而对教师产生真正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学生在这样的感情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也会使教师对他们形成信任感。这样的信任感会更进一步巩固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三)了解学生,进而发现学生
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教师必须具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情况才能恰如其分地给予肯定、尊重和信任。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而发现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越了解学生,师生关系越好。对于怎样了解学生,发现学生,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方法,而他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需要有极大的耐性。因为这是一对多的活动,一个教师要面对很多学生,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个称职的教师,应怀着很好的耐心,尽量多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这样做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的认同感,而进一步发展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四)提高教师的素养,展现人格魅力
从总体上讲,教师的师德水平、学识水平和教学水平是受到学生爱戴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个性,扩展知识视野,在与学生的交往和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以此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受教师个性魅力熏陶的同时,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这样,师生双方的情感关系形成一个个性相互吸引,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从而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总的来说是建立在师生双方交往的基础之上的,而教师作为主导,需要在教学活动和自身素养两个方面,比学生做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