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学模式已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先进的探究式方式转变,但我认为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都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才能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
一、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正确理解和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前提。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还有在新课程改革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被逐渐被“主体性教学”模式所代替。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当前生物教学的现状,在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持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平衡。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应设置一些交往、互动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探究新知和体验新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为了让课堂不出现学生的“群言堂”、“乱言堂”,教师还应具有组织者的身份进行教学,提出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并精心讲评。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探究和接受的关系
生物学既是一个知识体系,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而是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不通过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很多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但探究性学习并非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并非每一节生物课都要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也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学生收集资料、合作讨论。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两种主要方式。首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主要是前人积累的现成知识,接受性学习是学习现成知识的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接受性学习积累的。其次,接受式教学往往以感性知识或直接经验作支柱,探究是学生获得具体经验的途径之一;探究过程能够深化接受性学习过程学到的知识。此外,生物学上有很多概念,概念是知识的基础,接受性学习是学习概念、同化概念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知识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探究学习则是从概念形成途径学习概念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并非贬低和抛弃接受性学习,只是想强调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应有的地位。作为两种对立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都有存在的价值,它们在教学中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新课程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生物新课程在内容体系上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新体系。在现在的生物教学中,学科知识似乎没有以往的系统性,新课程的又重点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似乎淡化了生物学知识的教学。另外,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因为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被弱化,对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处于不平衡的地位。
传统的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是在传统基础教育的不断完善,继承与发展,知识与能力并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没有知识基础或不获得知识的学习是不存在的,没有根本没有知识,那么学生的发展便无从谈起,态度、能力、情感价值观便无源无本,正是有了已有知识的积累,才使新的学习和探究成为可能。
四、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思维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这个观点看来,学生学习总是和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因为在一定的情境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旧知识与经验去引领当前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联想与判断,从而加深问题的理解。从这个角度看,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以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直观性强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后,并非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诸多弊端,但经过多年的改进和提炼,有其精华方面。如教师的语言在设问、总结、强调重难点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课堂上的板书教学在归纳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因果关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心与心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的撞击,多媒体的介入只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形象、更生动,但它只应起辅助作用,它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紧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五、实验和理论的关系
生物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了实验,生物学的有关概念、理论就失去了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要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要重视理论,而且要重视实验。
生物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都是经过论证的经典实验,在新课的导入和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对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养成科学态度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可忽略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六、插图和文字的关系
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以简洁、形象、直观的形式来描叙生物知识,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插图中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文字的叙述,通过插图和相应文字的对照学习能促进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中,要多层面、全方位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及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激起学生看图的积极性,这样化图为题,能帮助学生理解插图中所蕴含的知识,最后再结合课本上对插图的内容的相关描叙,帮助学生对此知识形成清晰的体系和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