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语文的审美教学

2009-02-05 06:18陈新如
科教导刊 2009年23期
关键词:审美价值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陈新如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价值在于发挥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鼓励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内化生成,以此来形成具有一定情趣和思想的审美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认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应在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感悟其中的思想内容,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以文本知识的内化生成过程为教学发展的主线,鼓励学生在与文本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激活自身的想象思维,从而养他们的发现美,探寻美,感悟美的能力。这样的审美教学思维模式不仅是学生课程学习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提高的重要推动力。

1 探求文本的内容之美,培养学生整体理解感知能力

文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学生进行理解感悟的核心所在。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鼓励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的过程中进行探究: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知文章内容;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整体理解感知能力。

笔者以为,探求文本的内容之美,培养学生整体理解感知能力,主要体现在:(1)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以形成大概的初步印象,便于进一步的理解学习;(2)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来完成思考探究任务;(3)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将所学习的内容予以表现,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水平;(4)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对学习内容进行内化生成和发展创新。

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陋室铭》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笔者特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探究:(1)学生阅读文章,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2)学生倾听配乐朗读,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3)要求学生在注意朗读音律的前提下进行自我朗读思考;(4)教师布置一定的思考探究题目:①作者在前两句写的山和水,有什么作用?②陋室“陋”在何处?③作者的生活情趣表现在何处?④你对作者的“陋室”和“德馨”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5)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合理的想象,以完成上述思考题目。学生在对文本的探究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知;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整体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激起自身的思想情感共鸣:人应该有所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能够使人更为积极乐观。

2 探寻文本的情感之美,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

任何文学首先是人的文学,而情感又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把握文章的情感,一方面,能够让读者更为真切地走入作者的心理世界,了解文章的思想发展命脉;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感受情感教育的同时便于及时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笔者以为,在教学中,注重探寻文本的情感之美,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1)探寻文章的情感“基点”,准确理解情感内涵;(2)注重教学情感的互相融合,激活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刻意韵;(3)把握文章的情感发展线索,准确理解情感的变化对文章美感的巨大冲击力;(4)鼓励学生运用适当的表达形式予以展现情感之“美”,以真正体现“言有心声”的深刻内涵。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情感佳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其中的情感教育价值意义作了如下的安排,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1)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四次流泪之处,并进行有感情朗读;(2)建议学生反复朗读“望父买橘”的那一段,让学生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进一步领略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深的关爱之情;(3)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对父亲情感变化的语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儿子对父亲的“不理解——理解——感动”变化过程,让学生体味其中的情感价值意义;(4)要求学生就上述学习情况,通过运用截取法来描写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以升华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过程;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思想上教育和灵魂上的洗礼。

3 激活审美想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想象是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激活文字材料,拓宽思维发展的空间,从而增强文章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必须把文字符号转换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明的意思补充完整,才能领会其中蕴含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样的学习更具有情趣性和创新性。

笔者以为,激活审美想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1)文本的表层含义流露,既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感受其中的表面信息,这是想象的载体;(2)想象的转化过程,即让学生在思维想象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发现和有所生成,便于提高学习质量;(3)想象的发展创新生成,让想象更具有情趣性和美感价值意义。

因此,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有一定的发现和探寻过程,鼓励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感觉、体验、领悟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其中的奥妙。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努力挖掘文章中所蕴含的审美因素,把审美教育和知识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通晓其中的一切情感态度与精神感悟之奥妙,也为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提供了一种比照之物,以求自己的得失之感。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定会与书中的人物、情景等进行心灵的交流与沟通。这种沟通让学生从自我状态融入到忘我情境之中,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学习境界。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交流中,定会用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观呵生活价值观去品味一切。这种品位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审美能力不断的得到发展提高的过程,更为自己的自主感悟、创新发展奠定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基础。这样的美不仅是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更是提高自身审美价值观所不可缺少的。

综上所言,关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让语文教学在体现丰富“人文性”的基础上熠熠生辉,让学生的情感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教育,灵魂受到洗礼,真正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宋其蕤.语文教学美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8.

[3] 唐骋帆.“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08(2).

[4] 晏慧琼.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4).

[5] 段秀梅.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反思[J].考试周刊,2009(2).

[6] 吴丽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J].考试周刊,2009(4).

[7] 王新民.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江西教育,2003(23).

猜你喜欢
审美价值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