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玲 张新辉
职业学校的学生难管,难教。他们中的多数人上中学时上课永远坐最后一排,那是个被教师、同学遗忘的角落,可以尽情地玩耍,尽情地快乐……这些中学里的“边缘人”最后都汇集到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也就成了差生专业户。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一些管理中职生的经验:班主任带班既斗智又斗勇,既讲策略又用计谋。
1 善用“激将法”
班主任做教育工作,少不了与学生交谈,巧用激将法不失为一种与学生交谈的好方法。如学校要组织唱歌比赛,笔者所带班级有一位男生唱歌非常好,但他迟迟没有报名。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旁征博引,谈话成了“一言堂”。谈话结束的时候那位学生说了一句话:“老师,我再考虑考虑。”谈话以失败告终。过后笔者通过暗访,得知这位学生想参加市里组织的唱歌比赛,笔者心里有了底。再次谈话的时候,笔者直言相激:“××,连学校里的比赛都不敢报名参加,你还想参加市里的歌手比赛?”“什么?我不敢?”话音未落,他就叫起来:“我非参加不可,还要拿冠军呢。”说完就跑去报名了。
2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
没有事先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就不可能做到打有把握之仗。人民解放军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打只有准备但无把握之仗。因此,一切作战行动预先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尽可能有充分的准备;同时,必须预计到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并把这种情况当做一切部署的出发点。
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必须“用心”积极去想办法,寻找突破口,突破口找准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样就很容易实现教育的目的。譬如,有一次以体育班长为首的3位学生逃课到操场打篮球。知情后,按惯例笔者拟出几种处理方法:第一,在班级内公开批评,每人写一份检讨书;第二,冷处理;第三,请家长来校,共同教育;第四,心平气和地让他们认识到这次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公开的检讨和保证。为了让这几位逃课的学生既深刻地认识错误,又能在班级内消除影响,以理服人,作为全班同学的前车之鉴,笔者选择了第四种方法。在3位学生作出公开保证后,笔者又请体育班长为全班同学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位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写他在高中时度过的一段终生铭记的时光:每天逃课打篮球,把教师的苦口婆心抛于脑后。当有一次球正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父母急匆匆地赶到操场,看到父母身上的泥土,就知父母是从地里直接来校的。面对父亲的叹息,母亲的串串眼泪,这位同学幡然醒悟,发奋读书……体育班长几次哽咽,全班同学泪光闪闪,收到预期效果。
3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教育要远离体罚,但教育不能远离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些学生,错误重复率特别高,犯错后,班主任找他谈话,他认识错误相当快,态度认真,保证下得特别好,但过不了几天又犯了。有时是上一节课出现的错误,下一节课继续犯。时间长了,说服教育对他已没有效果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笔者所带班级有一男生特别喜欢上课讲话,任课教师也提意见,笔者找他谈了无数次话,每次他都保证不讲话,不影响其他同学,但总是管不了多久。这种情况下,再找他谈话已没有意义了。又有一次,他在自习课讲话,笔者就让他放学后到办公室,把笔者提前准备好的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让他按朗读要求大声地读,中间不能出现错别字,不能无故停顿,一直读到他口干舌燥、讲不出话来为止,结果以后上课他几乎再没插科打诨过。
4 擒“贼”先擒“王”
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来自多处中学,地方意识非常强。特别是来自城区实验中学的4个学生,《中专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要求遵守的他们一一违反。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4人中以××为首,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只要转化好××,这个“小团体”就不攻自破。据了解××歌唱得特别好,笔者就利用他离家近,有条件,把提前准备好的歌曲题目给他,让他先学唱,然后再教同学们。
××在教唱的过程中既有耐心又认真负责,笔者抓住他这个闪光点适时地表扬,又趁热打铁,找他谈心,问他的感受,他说从歌中他明白了人活着的真正含义,特别是男子汉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自此××通过竞选成了班里的文艺委员,他积极组织有益的文娱活动,为班级被评为“文明班级”立下了汗马功劳。并通过激烈竞争,成为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把学校的文娱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其实每个学生生来都是一颗钻石,有些正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有些却等着教师去擦拭、去发掘。笔者信奉这样一句话:“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