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理论视域下企业系统知识交换与共享机理研究

2009-02-03 04:23王志杰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5期
关键词:负熵知识结构成员

贺 斌 王志杰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从熵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系统的知识交换和共享行为。认为通过对外知识交换和对内知识共享能够促进企业知识负熵产生,更新企业知识结构,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 熵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不再像以往那样依靠传统资源的支持,一种全新的认识认为: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与传统管理最大区别就是把知识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通过企业内的知识共享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在这种机制下,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合理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机制,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与创新,通过团队学习提高企业的决策与创新能力。企业系统在其自身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成长方式就是利用和环境之间的资源与能量的交换,来获得企业系统自身不断更新的动力。这是所有开放系统获得持续发展的共同机理。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企业可以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知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知识是其组成元素,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对这一开放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系统化的管理。

知识熵

熵理论最先产生热力学领域。克劳修斯于1865年最先在热力学领域里引入熵这一概念,此后的熵这一概念逐步进入到系统科学、信息理论和决策分析等领域。香农把熵理论引入信息论中,并认为所谓的信息就是用来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的,描述这种不确定程度的就是熵。随着熵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熵也逐步进入到管理学领域。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被看作是企业系统获得竞争的核心资源,企业系统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在和环境的交换过程中,获得知识熵,从而减少企业系统熵的过程就是系统熵的产生机理。

根据普利高津的理论,开放的企业系统的知识熵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dS=dSi+dSe

其中,dSi部分是企业系统内部自身知识熵的变化过程,dSe部分是企业系统与外界进行知识熵交换的变化过程。在封闭系统中,dSi部分是不可逆的增长过程,即dSi>0,企业系统没有和环境进行知识熵的交互,即dSe=0,从而企业系统的知识熵过程始终是不可逆的增长过程。

在开放的企业系统的知识熵变化的两个过程则与封闭系统不同。在开放系统中,由于企业系统不断和环境进行知识熵的交换,使得企业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知识熵是一个不断减少的过程,即dSe<0。而对于企业系统内部部分,dSi>0。最终,开放的企业系统的知识熵的变化过程决定于二者的关系:如果|dSe|>dSi,企业系统的知识熵就是一个降低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孙悦和赵坤表述为“内生型”和“外生型”的企业知识熵变化的过程。但是这两个过程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过程。企业系统和环境的知识熵的交互,会影响企业内部知识的演化过程以及演化行为,而内部知识熵的演化会影响企业系统和环境进行的知识熵的交互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系统整个熵变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的企业系统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对系统的知识熵变过程进行控制。一方面,要不断地从环境引进新的有用的知识来更新现有的知识,保持企业系统的知识的增长活力,跟上知识发展的最新前沿,抵消知识熵的增长过程;另一方面,不管企业是否引进了新知识,企业都应该在内部做好知识的管理和创新,延缓企业系统知识熵的增长过程。

企业系统与环境的知识熵的交互机理—外生型熵变

企业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就必然与环境有交互的过程。知识熵的交互过程可以有两个方向:企业系统从环境引入知识熵;企业系统把自身内部的知识熵交互进环境中。在这两个过程中,企业系统都通过有意识的行为和环境进行知识熵的交互过程,从而抵消内部知识熵的增长,但是具体的交互行为还是有所不同,如图1所示。

企业系统从环境中引入的知识熵的有意识行为,目的是想通过不断的知识更新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知识创新能力,保持竞争优势。但是环境提供的知识并不都是直接有用的。诸如专利技术、管理流程等作为完整或者成熟知识可以直接引入企业系统,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相应的知识支持;而一些相对不成熟或者不完整的知识在引入企业之前具有很大的知识熵,企业在引入过程中会面临转化的过程。企业在引入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向环境输入知识产品,获得企业发展的资源。

从熵的角度来看,企业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知识熵的转移交互过程是保证企业系统原理平衡态,保持系统活力的必然选择。企业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从环境中吸收负熵,同时需要把自己内部产生的熵交互进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系统从环境可以直接吸收负的知识熵,直接进入企业系统称为企业系统的资源;同时还有一些环境中知识熵,尽管在环境中是正的知识熵,但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同样需要引入,但是在这一过程,知识熵在进入企业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个耗散的过程。同理,企业在向环境输入正的知识熵的时候,也同样有耗散过程。这就使得企业系统成为了一个耗散结构。实际上,也只有耗散结构的经济模式才能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形成和谐的、稳定有序的耗散结构的组织模式。

企业系统知识共享的熵变机理—内生型熵变

开放的企业系统除了通过外生型熵变来引入知识更新企业系统自身的知识结构外,其自身也可以通过知识共享的方式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共享是与人类发展相伴随的一种学习形式。它通过相互之间有目的的知识交流、积累、整合,实现相关各方知识资源的迅速增长,以增强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对于促进知识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系统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知识共享机制,使得成员间的知识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更新,成员的知识结构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系统的知识结构,加快企业系统的知识更新,提高企业系统的创新能力。

从熵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成员的知识交流以负熵的形式在成员间流动。通过相互的交流,使得知识负熵流向每一个成员,从而减少企业成员的知识熵。当成员们以共享的形式把自身的知识转化为企业组织知识时,知识负熵由成员间的流动转向各成员向企业组织流动,这一过程可以由图2表示。

由图2可知,企业的知识一部分掌握在企业的员工的脑海里,一部分掌握在企业组织里作为组织知识得以保存,这两部分知识都是企业组织的知识源泉。知识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两部分知识的潜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尤其应该把员工个人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从而为企业组织的知识积累提供原动力。同时员工也需要对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进一步为组织的知识更新提供源泉。而实现这一过程的最好途径就是在企业组织内部进行知识共享,并为知识共享提供良好的土壤。

组织内成员将通过知识共享,获取别人知识的长处,并且把这些知识和自身知识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知识更新。从熵的角度看,这一过程实际就是成员间知识负熵的流动过程。通过这种成员间知识负熵的流动,使得每个成员的知识熵都相应的减少,从而提高员工知识的活力,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同时,这种成员间的良性熵变过程也促使组织内的负熵产生,为组织的熵的减少提供一种持续的机理。

另一方面,成员间都通过相应的形式把自身的知识贡献给企业组织,增加组织的知识积累,提高企业的知识活力,为企业的知识更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一过程,也是员工和组织间的知识负熵的交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员工把知识负熵提供给组织,减少组织的熵的增加,提高了企业的知识活力。

总而言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使得知识以负熵的形式在企业内部成员间流动,这种流动过程最终通过共享和贡献的形式把知识负熵流向企业组织,从而减少企业的知识熵的产生,进而提高企业系统的知识活力。这完全是一种内生型的熵变过程。

结论

企业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加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尤其要把知识当作一中战略资源来看待,要把促进企业系统的知识负熵产生作为增进企业活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手段。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需要系统的思想、开放的眼光;需要企业从内、外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在企业系统内部,要建立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机制,提供员工共享知识的平台,增进员工把自身知识贡献为企业知识的动力,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企业的知识利用水平。在企业外部,要努力提高企业引进知识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引进知识来更新企业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孙悦,赵坤.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的熵变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8,26(2)

2.吴洁,刘思峰,施琴芬.知识转移的耗散结构分析及转移博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6)

3.付锦峰.知识共享与企业管理创新[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2)

4.尼科里斯,普利高津.探索复杂性[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5.于秀慧,李宝山.熵视角下的企业知识管理[J].商业研究,2006(23)

6.樊治平.知识管理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贺斌(1982.1-),男,重庆垫江人,硕士,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知识管理,系统科学,战略管理。

王志杰(1972.1-)男,河北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知识管理,先进制造系统。

猜你喜欢
负熵知识结构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你要和他们不一样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