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劳动力参与利润分配的思考

2009-02-03 04:23周俊宏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5期

周俊宏

中图分类号:F01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劳动力被作为人力资本而活跃在资本市场上,使得劳资关系的冲突被进一步掩盖。资本增值的本性在当代体现出极大的奴役性。关注人力资本的实质变相成号召劳动力一起参与资本对自身的剥削,这种剥削还为众人所好。本文将回归马克思剖析的资本剥削本性来揭示当代社会压力下的剥削实态。

关键词:分享利润 ESOP 资本奴役性 劳资矛盾 资本经理人

本文将通过分析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于自身调整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矛盾而发展的制度创新—员工持股计划,揭示分享假象背后的资本剥削实质。本文回归马克思剖析的资本与剥削本性来揭开当代社会强大压力下畸变的剥削实态。延用马克思资本增值的本性解读资本在当代体现出的极大奴役性,劳动力奔命于资本。劳动力被作为人力资本活跃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关注人力资本的实质变相成号召劳动力一起参与资本对自身的剥削,这种剥削还为众人所好。

“分享利润”理念产生的理论基础和时代特征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ESOP)或称雇员股份制,是指企业职工通过持有本企业的一部分特殊股权,以此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剩余利润分配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具体讲,是指企业职工买下本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票、拥有该企业部分产权或全部产权、共同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是通过产权的重新分配达到企业收入的重新分配。

可见,ESOP就是所谓的“分享经济”,指相当多的公司职工以所谓劳动财产权取得对公司股份的持有,并分享公司的资产收益。ESOP是美国经济学家和律师路易斯•凯尔索最早提出的。他的理论认为人具有通过劳动和资本获得收入的基本权利。

分享经济在现象上表现为员工取得所持股份的资产收益,其本质上就是分享利润。分享利润的ESOP在缓和劳资关系、增加职工收入、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方面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的表现在产权结构上体现为产权的混合多元化;在生产要素上体现了劳动与资本的有效结合;在治理结构上以共同治理模式强化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的统一。这有利于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解决中国企业的“所有者缺位”问题;有利于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激励与约束员工行为。

分享利润理念的时代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知识经济时代普及了对资本的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剖析了资本的增值本性从而带来强大的剥削功能。路易斯•凯尔索在《资本家宣言》一书中,把ESOP称之为“民主的资本主义”。他提出“双因素经济论”,即生产要素只有两种:资本与劳动。财富是由劳动和资本这两个基本因素共同创造的。在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中,任何人不仅通过他们的劳动获得收入,而且必须通过资本获得收入。由此,凯尔索希望能创造一种法律体系,使人们都有可能获得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这两种收人,即劳动者应该通过持有股权、拥有一定的生产性资源参与企业剩余的分享。知识与网络信息爆炸和高速传播的今天,这些基本理念早已经在人们心中普及。对资本的认识也从以前的万能神圣发展到了可以操纵和被操纵。

(二)社会主义的实践

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主要包括内资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三种类型。在这些不同经济类型中,劳资关系主体的多元化、利益的多元化,必将导致矛盾的多元化和利益调整的复杂化。劳方在企业中处于绝对弱势地位。他们在工资待遇、劳动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要求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工人组织率不高,企业缺乏协调劳动关系的组织。社会主义国家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和采纳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用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但同时,这些制度产生的结构性矛盾弊端是排除不掉的。只能通过构建和谐社会、全面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才能逐步提高劳动者在收益分配中的地位。当然,当今社会更加注重劳动者的权益,更加注重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民生问题被提上日程。

(三)劳资关系矛盾的结果:资本奴役劳动力

马克思的劳资冲突论认为劳资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具有阶级斗争性质的关系,劳资双方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虽然资本家按时付给工人一定的报酬,但工人在生产中既没有自主权,在分配时也不享有剩余价值。这样,依靠劳动收入的员工,生活水平很难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就造成了资本家与工人收入差距的日趋扩大,挫伤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必然会危害社会的稳定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安全。路易斯•凯尔索认为,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激励生产劳动,应该按照双因素财富观,建立民主资本主义经济,即实施ESOP计划。这一计划实施的结果,使得资本奴役了劳动力。

(四)主流经济学的人力资本观点

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一种比物质资本更能推动经济增长的资本,对企业收益的贡献也大大高于物质资本。任何使人力资本增殖的活动就是人力资本投资。它包括教育、保健和人口流动投资,这种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为个人所有,它应当和物质资本一样,在补偿其实际消耗后,继续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以现投资回报的公平性、合理性。劳动力作为人力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揭示了劳动力在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以及最终利润量大小的结果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进一步掩盖了劳动力创造利润,即剩余价值的真实作用,而以资本的名义冠之,突出了作为资本的增值作用。

员工持股计划的马克思理论原理剖析

(一)ESOP中资本的来源和实质:奴役劳动力

ESOP在企业内部或外部设立专门机构(员工持股会或员工持股信托基金),这种机构通过借贷方式形成购股资金,帮助职工购买并取得本企业的股票,进而使本企业员工从中分得一定比例、一定数额的股票红利。这是一种企业内成员个人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份并委托企业内持股会进行集中管理的产权组织形式,也是一种让员工凭借部分股权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方式。在收益分享制中,工人不再有固定工资,其全部资产收入来自企业净收入中给定比率的那部分。ESOP还有另一种形式是利润分享制,工人在固定工资以外,按照事先决定的比例奖金的形式分配利润的一部分。

可见,ESOP中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即工资减去生活必需开支后的结余(这一结余来自当今社会的技术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甚至全部工资。劳动所得原本可以用来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和闲暇质量。ESOP却利用资本可以增值的本性掠夺走工人的工资结余,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一方面节约了企业资本家自身所能投入的资本量,节省了公开募股的菜单成本和物力成本,扩大了企业投入生产的规模;另一方面约束了工人的惰性,加重工人对企业的责任心,有效地利用人脆弱的一面—工人会对自己付出资本的增值力度而努力劳作。从而,通过工人购买企业股票的行为一方面捕获了工人的资本金,另一方面捕获了工人的劳动能力与劳动积极性。这样来看,ESOP体现出资本极大的奴役性,奴役了劳动者的资本金、能力和忠诚。

(二) 分享是一种假象却在起激励作用

通过ESOP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将工人包括工资、奖金等的个人利益和公司资产增值的长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员工既受到现实利益的驱动,又被长远利益所约束,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分享收益,或者分享利润的背后掩盖了劳动力创造价值的真相。“劳动力只有当它在劳动过程中被使用,被实现的时候,才证明它有创造价值的能力,是创造价值的活动”。ESOP表现出来的是,工人不仅仅作为马克思资本总公式中的可变资本v,而且分享剩余价值m。这实际上是一个假象。工人最终的所得,作为可变资本投入企业生产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当代劳动力作为人力资本,更可以说明劳动是作为资本投入生产的,而且发现它的贡献比资本的贡献更大。ESOP分享制下工人好像不再是为创造价值而劳动了,好像是在为自己投入的资本增值而努力,这又是一个假象。激励确实在起作用,其作用的根源是利用资本奴役劳动者的能力和忠诚来激励工人自身。

(三)揭开ESOP中资本剥削的实质:变相的经理人

马克思在对经理人的阐述中,说明它是资本的代理人:当企业扩大到一定的规模,资本家从事的剥削劳动可以通过支付适当报酬来由经理完成,故经理从事代替资本家管理与监督的工作,便代理了资本家的剥削职能。实际上,经理是高级劳动者,是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训练而具备了更高层次能力和素质的劳动者,出卖的是更高级的劳动能力。

ESOP的有效作用还体现在形成了对企业经营者的有效约束。这种约束作用发生在企业经理身上,也发生在被号召到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普通员工身上。ESOP中资本的剥削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通员工被号召到参与企业经营的自我管理中,普通员工俨然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自我的经理人;二是ESOP调动工人积极性的能动作用不但起作用在普通员工身上,还起作用在经理人身上, ESOP俨然成为一个比企业雇佣的经理人更高的经理人,是制度规范和约束层面上变相的经理人。ESOP制度无形中发挥了指挥所有员工积极努力工作的功效。

反思当代剥削的现实意义

有这样两种观点:一是社会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剥削现象不存在了;一是社会必要剥削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的对立势必简单化了剥削存在于资本现代化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最可怕的是利用某种表面上友好和分享的工具,来使个人剥削自己。本文分析的ESOP制度便有这方面的倾向。

ESOP利用资本奴役性通过俘获劳动者的资本和积极劳动的能力,号召劳动者参加到企业经营活动的自主管理中,为了自己的资本增值而奋力劳作,以便获得更多的资本收益。这样的一个工具,俨然在剥削方面力不可轻断。一个骗局诞生在利益最大化多方受益的表面浮华中。分享利润的表面现象下隐藏的是拉拢劳动者参与到了和资本一起剥削自己的过程中,却表现出扩大自身收益的好处。这实足可以堪称为诱发性的自欺欺人。

结论

无视一切关于剩余价值和资本剥削本性的时候,ESOP这样的制度确实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到了作为制度创新本身应有的积极作用。这方面的功绩绝不能抹煞在本文批判式的分析中。就好像是与非的矛盾总是没有办法在一个系统中协调至得以彻底解决。更何况人类社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一些特殊性征,这些联系人类发展本身的事情,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不会忘却的,只是注重程度深浅的问题。本文突出了深度的关注,力图用一种回归的眼光来看待容易被现代化和平稀释的剥削问题。

ESOP有效发挥资本可以奴役劳动者的强大功能,利用劳动者的资本金、劳动能力以及胜于以往的积极性,在分享利润的幌子下让劳动者参与到剥削自己的过程中,这实质上加深了剥削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23章[M].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2004

2.韩玉玲.分享经济的理念与员工持股计划[J].经济管理,2007(05)

3.冯邦彦,叶穗瑜.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J].江汉论坛,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