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问中寻找教学点

2009-02-03 10:24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组词衣裳教学点

唐 婉

做学问,有疑则进。读教材,也是这个道理。

《蚕姑娘》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但,拿到这篇教材,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于是,希望在疑惑的追问中能向教学点漫溯。

一问:《蚕姑娘》为何要“驻”进春的单元

初读《蚕姑娘》,怎么也不解,为何要在写春景的单元中冒出这么长的一篇科普文来。“老师,快看,快看,柳树冒芽啦!”陈雨指着窗外的柳树喊道。“当然啦,春天,万物萌发的季节。”不自觉地说出“萌发”这个词时,我的心似乎被轻轻一击。紧接着,我把“春”的金文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春”的本义是“春阳抚照,万物滋荣”。说到这里,似乎有了些顿悟,赶紧拿出课本,翻看《蚕姑娘》这个单元。这篇课文的前面是《春晓》《春夜喜雨》,后面是《月亮湾》,练习中还有一组描写春景的成语。春天,生命开始的季节,处处涌动着成长的喜悦。《蚕姑娘》不正是在传递春天成长的喜悦吗?你看,暖洋洋的天气,卵里钻出了一个个黑黑的、小小的蚕姑娘,生命之旅由此启程。在沙沙如春雨般的咀嚼声中,在一动也不动的酣睡中,在静悄悄地脱衣裳、换衣裳中,传来“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醒了,醒了,变成白姑娘。”“醒了,醒了,一天天长胖。”“醒了,醒了,一天天发亮。”这一声接一声的惊呼,为生命的变化而发出的惊呼,没让你想起点什么吗?你看这像不像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化的妈妈由心而发的惊喜:“长了,长了,宝宝长牙了。”“会了,会了,宝宝会走路了。”在一次次变化的惊喜中,孩子慢慢长大。在蚕姑娘睡了醒,醒了脱的四次反复中,蚕儿终于通体透亮,它们扭动着肥胖的身体,爬上了蚕山,“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随着这声呼喊,浑圆、洁白的茧子出现在眼前。在“一声也不响”的等待中,“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么一读,课文不再是冰冷的有关蚕知识的科普。因为发现了成长中的一点点细小的变化,使课文处处充满了温情。该是让孩子端上一张小板凳或者索性坐在妈妈的膝盖上,听妈妈读这篇课文,说不定读着读着,孩子们会听到自己成长的故事。

二问:课后习题为何要这样安排

郝敬华老师在谈苏教版国标本二下课后作业的编排意图和操作建议中指出:“课后作业题使每课书教学目的具体化。只有每课的目标落实了,才能确保小学阶段教学总目标的实现。因此,教每课书要强化目标达成意识,把课后作业的教学当作教学的重点,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于是,课后习题是我研读教材不可或缺的一块。

《蚕姑娘》课后共安排了三项内容,读第二项内容时,竟有了些不明白。

读读下面的词语。

蚕姑娘?摇?摇?摇衣裳?摇?摇?摇又黑又小?摇?摇?摇又白又嫩

暖洋洋?摇?摇?摇漂亮?摇?摇?摇又黄又瘦?摇?摇?摇又白又胖

低年级每课后面都有这样的词语训练,如果习焉不察,这组词中的信息还真容易被一读而过。定睛细看,这组词很有些讲究。首先,题目要求是“读读”,并不是“抄一抄,并听写”的要求。为什么呢?看这些词的内容,你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只要识,不要写的生词。如果,你只满足于此,一个重大的发现,还是会在你面前溜走。好吧,那就读。你怎么读?横着读,等于没读。请你稍稍注意一下“又黑又小”和“又黄又瘦”这两组词的排列,他们在课文中是紧接着的两个词,显然,本组词该是竖着读。行了,放声读。有发现了吗?没有吗?再提示一下吧。前面四个词,有没有听到相同的韵?后面四个词是不是因相同的结构,琅琅上口?你再把课文打开读一读,课文里到处都是“ɑng”韵,“一声也不响”、“开了窗”、“新的房”,读起来是那么响亮好听。看来,这篇课文是属于那种必须大声朗读的教材。

再看课文第三项内容。

1.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

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2. 蚕姑娘吐出丝儿来。

蚕姑娘要盖新的房。

蚕姑娘吐出丝儿来,要盖新的房。

这样一个题,除了教孩子表达技巧,是不是也在提醒我们:该关注本课的语言形式。

三问:这篇课文文本语言的价值在哪儿

因为研读了练习,重新走进文本,多了些关注言语表达的警觉。回到课文,再读一读,除了音韵的美,句式的美也尽收眼底。首先,这篇课文的段式相仿。相仿的段式,可能会被我们当成是一种重复,而不以为然。此时,你不妨跳出教材版面限制,按下面形式重新编排一下课文:

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黄衣裳。醒了,醒了,变成白姑娘。

……

重复的结构,因为那个普通而又神奇的“又”字,让段式显得整齐、流畅,并富有节奏。

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咱们再聚焦细节。课文每段分别以“醒了,醒了”“成了,成了”“变了,变了”的句式收尾。词语的巧妙反复,不仅成功地传递了观察者的惊奇与喜悦之情,而且让课文琅琅上口,富有节奏。不信,你去掉一个词读读。

蚕吃桑叶吃得通体透亮,自然是要吐出丝来。循着疑问,将教材读得透亮,懂得了本课读音和句式的特点,“学生可以学什么”的问题也自然明朗。熟读成诵,让孩子在背诵的过程中享受并习得语言的教学目标于不自觉中达成。

(作者单位:句容市双语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组词衣裳教学点
多音字组词
动物穿了粉衣裳
同音字与多音字练习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怎样正确组词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我会组词
漂亮的七彩衣裳
弯弯的旧衣裳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