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片段五则

2009-02-03 10:24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陶醉猪八戒西游记

查 静

“醉”在其中

《清平乐 村居》教学片段

《清平乐村居》中有这样两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此句一个“醉”字,是辛弃疾画龙点睛之笔,如何让学生体会其意境呢,教师在回环往复的诵读中,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师: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师:对啊,他们刚刚喝了点酒,悠闲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哪个词让你看出他们刚刚喝了酒?

生:醉。

师:这里的“醉”仅仅是酒醉吗?

生:还可以是陶醉。

师:陶醉于什么?请你读读全词,说出你的感受。

生:陶醉于眼前的美景。

生:陶醉于在望的丰收、幸福的生活。

生:我认为陶醉的是大儿子的勤劳,二儿子的手巧,小儿子的可爱。“醉”的是他们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非常幸福,非常安宁。“醉”的是周围优美的环境。

师:他们可能交谈些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乡村景、农家事、家人情)

师:你能体会出他们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答:悠闲、愉快、幸福、满足、惬意、舒适……)

师:尽管生活不算富裕,日子可能过得比较清贫,但是幸福不就在这看似平淡简单的生活之中吗?有道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他们陶醉在自己的这份幸福中。你能将老俩口此时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自由读,汇报读)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将大家看到的画面连起来说说呢?

(同桌互说)

师:假如此刻你到了这样的乡村,你最想做什么呢?

(生谈感受略)

师:辛弃疾一定也像你们一样有这么多的感受,于是在他的笔下就有了这首词。再读全词。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醉”字,你说只有老爷爷老奶奶醉了吗?

生:还有作者陶醉了、迷醉了,诗人他忧国忧民,虽然遭受打击,但是心系国家和人民,见到眼前的情景,会想到金兵入侵,中原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要是没有战争,那里的人们也能过上安宁的生活,那该多好!

生:还有,我们也沉醉在其中。

[点评]在这个片段中,我们欣赏到“一唱三叹”之美,教师引领学生紧紧扣住一个“醉”字,联系词作前后句子进行回环往复地阅读体验,反复地品读,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立体化、多层次的阅读意境。学生将“醉”字读得立体透彻:从“酒醉”到“沉醉”,从词中人之“醉”,到词人之“醉”,再到读词人(学生)之“醉”,让平板的语言文字变得厚重鲜活,让学生在“一唱三叹”中入了词境,亲近了词人,醉了自己。

“泛”起的情感

——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学片段

●蒋智斌

(屏显: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情……)

师:注意到酸涩前面用的是哪一个动词?

生:泛起。

师:泛起(放慢语速)泛起酸涩的感情?不妨在这个“泛”字上逗留一下,你品出了什么?

生:“泛”字给人的感觉是慢慢的,不同于“涌起”。

师:你能在对比中感受词语的准确!好方法!

生:我觉得与“冒出”的感觉也不同,这么一种酸涩的感觉不是一下子就有的。

师:好,你也是在对比中体会的。

生:我还在“泛”中体会出同学们当时复杂的情感。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同学们当时笑是因为被刘老师有趣的故事吸引了,但他们一想到刘老师用这样看似轻松的方式谈腿疾,似乎觉得这笑声有点不和谐。

生:(补充)我们多么希望刘老师的腿是健康的呀!所以我能理解同学们当时这种难受的感觉,这种感觉中也包含着学生对老师的理解与同情。

师:你们体会得真好,一个看似简单的“泛”字,你们读出了它背后隐藏的复杂情感!再来读这句话的时候,相信你能读好。(学生读的时候果真能放慢语速,并降低了语音,与读“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点评]这个片段体现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关注细节描写,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泛”字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感,教师指导学生在细细咀嚼的过程中,联系后面的“酸涩”一词,驻足体悟,体会出人物心中渐次产生的情感,从而走进了语言文字。这样的感悟训练,既摆脱了为训练而训练的生硬,又巧妙地将对语言文字传情达意的体验融入细节描写的感悟中。

(查静)

词语热身

——个性化写作教学片段

●干 露

师:今天,我们要用“书”字扩词,拓宽思路,讨论参加南京市读书节“我爱读书”主题的征文。

(学生轮番发言并轮流将扩词不重复地写在黑板上:“书签、书桌、书店、藏书、书包、书摊、看书、买书、编书、借书、淘书、抢书、故事书、漫画书、爱书如命……”)

师:每一个与书有关的词语,其实就是一个与书有关的生活细节,你们再仔细想想!选择你扩的一个词,结合相关的一件事情,拟一个画龙点睛的题目。(学生小小组谈论后,各自安静思考,上黑板写下各不相同的题目:《夷平“书山”》《秘密“藏书阁”》《爱上小人书》《智取侦探书》《看书“游击战”》《爱西瓜,更爱书》《早起的儿有书看》《“藏书阁”的遗憾》……

[点评]“我爱读书”的主题,不等于“我爱读书”的题目,可以理解为围绕一件具体的事例,表达自己爱读书的思想感情。用“词语热身”的方式,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解析主题,获得具有个性的写作灵感。

敢问路在何方

——《西游记》阅读交流片段

●李一宁

师:如果说孙悟空是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代表,那猪八戒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猪八戒好吃懒做。

生:猪八戒意志不坚定,动不动就想散伙。

生:猪八戒很贪财,会存私房钱。

生:猪八戒也很机智。在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之后,八戒用激将法把孙悟空请了回来。

……

师:知道猪八戒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吗?(生不解)

师:他用的兵器与众不同。

生:九齿钉耙。

师:一般情况下,什么人用钉耙?

生:农民。猪八戒就是农民形象的代表。

师:还有哪些描写让你看出猪八戒是农民形象的代表?

生:猪八戒总也吃不饱,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的困苦。

生: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猪八戒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这种回归土地、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和农民心理。可以说,猪八戒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化身。

生:文章中,作者也有暗示。孙悟空说这耙是做园工筑地种菜的,沙僧也说“看你那个锈钉耙,只好锄地与种菜”。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猪八戒就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农民形象。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阅读时,能穿越时空隧道,与历史对话,与作者对话,深入透彻地理解人物形象。这也是读懂经典的很好的方法。

[点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情节早已耳熟能详。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读《西游记》,就要引导他们去关注作品的历史背景,分析人物形象,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他们才能自己去读懂更多的经典名著。阅读交流课是学生与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阅读体验的交流和分享。经过这样的交流和分享,同学们对于《西游记》的兴趣更加浓厚。他们有的研究《西游记》中的服饰,有的研究《西游记》中河流,有的研究《西游记》中的兵器……阅读交流课就像一座立交桥,不同的观点和体会在这里交融、碰撞,又从这里走向不同的方向。不管同学们在这堂课上收获多少,带着阅读经典的浓厚兴趣,他们的人生将一路花香。

教英国小学生学汉字

●姜 云

师:(出示一张月亮的图片。)你能用英文告诉我这张图片画的是什么吗?生:moon(将英文板书在黑板上)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的人是怎么写“月”字的。(演示“月”字的发展过程——)

甲骨文金文小篆

师:到了现在就演变成了这样的形状。(板书:月)

师:(指着“月”)跟我读:yuè,(板书yuè),“月”是第四声,在读的时候感觉声音快速往下。

(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读,学生边读边用手快速往下划)

师:“月”在英文中的意思是:moon,跟着老师读一读。然后再请学生各自独立练读)

[点评]这是姜云老师在英国埃塞克斯郡小学执教“象形字”一课的教学片段。在教学中,姜老师采用孩子们能接受、易联想的解释,将汉字图形化、意象化,甚至故事化,淡化汉字“点横竖撇捺”的书写,尽量减少需要记忆的符号,使汉字的学习趋于简易而富于形象性和系统性,以帮助外国学生记忆和识别基本的汉字。教学以汉字为主,拼音为辅;图形为主,结构为辅;听说为主,音准为辅;认字为主,写字为辅。在没有中文环境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外国学生自主联想记忆的特长记忆汉字,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是行之有效的。

(戴 玲)

猜你喜欢
陶醉猪八戒西游记
吹牛不交税,作文共陶醉
猪八戒下凡
你美丽,我陶醉
云,令我陶醉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猪八戒开超市
周崇臣:不陶醉 不懈怠
猪八戒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