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学语文老师为语文这一学科难教而苦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如何在有限的数年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水平呢?笔者认为,如果将平等思想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则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何谓平等思想?又是如何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文将作如下论述。
一、平等思想的内涵
我们对平等思想其实并不陌生,只是未能有意识地加以突出、强调。较早的平等思想可追溯至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之说,此说表明了只要有三人或三人以上的集合,其中必有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人,而不论其身份是老师或学生;韩愈也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生活中我们也常有“一字之师”之说。这些说法,都表明在求取知识的时候,我们应从知识本位出发,保持一颗平等的心态,而不论授知者或受知者身份如何。但是,笔者所说的平等思想,既包括师生人际关系的平等,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平等,只有将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实施于语文教学当中,才是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平等思想。具体来说,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平等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一)师生人际关系的平等。学生应该尊敬自己的老师,老师也对学生有着绝对的权威,但是,我们有的老师认为其在各个方面都会超过其学生,这种认识相当不妥。诚然,从总体上来说,教师的水平远超过在坐的学生,但学生来自不同知识背景的家庭,也许学生中就有人在某一点上超过其老师。平等思想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来,成为学习群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作为知识的研究者、学习者。师生人际关系平等是平等思想得以施行的基础。
(二)求知机会的平等。求知机会,即给每个学生求得知识的机会均等。教师眼里不能只有优等生,而没有差等生。我们知道,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与数、理、化等学科相比,其他学科做一份试卷就可能有一份收获,而语文能力的培养则难以简单地依赖于试题训练。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努力创立多种平等的求知机会,尤其是让差等生得到训练的机会。求知机会的平等是平等思想得以实施的重要的契机,也是全班语文平均成绩得以提高的关键。
(三)编者与读者的平等。这其实说的是如何正视语文教材的问题,编者指的是语文教材的编写者,读者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任何一种编写的作品,都会体现出编者的理论倾向。语文教材是一种特殊的编写作品,也会体现出编写者的倾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既不能迷信教材,也不能全盘否定教材,而要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从一定的角度引导学生解读教材,使学生感到摆在他们面前的语文课本不但不再是那么神秘,而且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欣赏能力以及问题意识,又能立足教材本身进行学习,而不是脱离教材搞题海战术。教材面前的平等其实是知识面前的平等,对提高学生的认知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上述三个方面的平等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平等思想的重要体现,涉及到教学的组成主体——教师、学生、教材,这既有利于引导学生钻研教材,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就中学生的接受心理来说,平等思想能够被中学生认知与接受,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交际欲望与识判能力。他们希望老师成为他们的益友,是他们学习征途上的伴旅,当教师与他们走近的时候,当教师创造更多的平等训练机会的时候,当换一种眼光看待摆在他们面前的教材的时候,学习语文将不再是枯燥而乏味的事情。基于平等思想建立起来的教学法,主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既有平时学习要求的平等,也有课堂活动中的平等。
二、教学要求的平等
要实施平等的教学思想,必须处处体现出平等,而首要的平等即体现于教学要求之中。所谓要求的平等,既有师生要求的平等,也有优等生与差等生要求的平等。
师生要求的平等,即当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要求时,教师本人必须能够达到,而且在完成的质量上与时效上都要超过学生,这是平等思想得以实施的关键所在。因为教师是师生群体的领跑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能率先完成自己所提出的要求,则既能显示出所提要求的意义与难易度,又能让学生在佩服老师才华的同时而自然产生出完成要求的压力与动力。
优等生与差等生要求的平等,看似脱离实际,因为在大多数老师看来,差等生很难与优等生同等完成要求,但是,我们忽视了一个事实,即老师们采取的是集体性的课堂授课形式,而不是私塾式的个别辅导形式。在课堂授课的形式下,教师既不可能对优等生格外照顾,也不可能阻止差等生努力进取,相反,当采取优、差等生平等要求后,优等生常常会更加自觉而积极地完成要求,以与差等生拉开差距,而差等生也会感到老师并没有把他们扔在一边不管,自尊心会驱使他们奋力前进。这种优等生与差等生同等要求的做法,实际是心理学上“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灵活运用,这样易于行成学习上的竞争风气,全班的语文成绩也会整体提高。
当然,无论是师生要求的平等还是优等生与差等生要求的平等,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掌握好所提要求的“度”,要求不能过难过重,也不能过易过轻,否则就失去了要求本身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平等要求,以下三个方面是重点:
其一,同堂作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特殊训练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提高作文写作水平,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头疼的事情,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所在。其实,提高作文写作水平不是没有方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无论哪种作文训练,都比不上老师与学生同堂作文,即所谓的“下水作文”。因为身教重于言传,同堂作文,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也有利于刺激学生的竞争欲。教师只有通过写下水作文,才能对学生的写作难度与症结有切身了解,而且,教师的作文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范文,切合于所教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易于学习、比对。当然,要将下水作文发挥出更大的效应,一次作文要求,教师最好不止写一篇下水作文,而要写多个角度的下水文,以便给学生多方位的参照。比如一个话题作文,教师最好写一篇记叙文,再写一篇议论文。
其二,相互背诵。中学语文名篇背诵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背诵名篇既是语文学习的要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之一,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文学感知能力与记忆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在背诵这一训练环节上,总是不尽人意,要么不能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背诵要求,要么背诵时漏字漏句、改换字词,且语速不够流畅。要改变这种状况,相互背诵是一个值得施行的做法。相互背诵指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名篇时,其本人也要能够背诵这些名篇,且无论是准确率还是语速语调上,均应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并能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感到,背诵不再是痛苦的事,而是一种特殊的阅读形式,是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要使相互背诵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与学生应当互相检查,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学生也可以检查教师,这样才能将平等思想落到实处。
其三,师生同考。师生同考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平等思想得以体现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师生同考,指学生进行答卷或练习时,教师本人也要像学生一样,不折不扣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要求。我们有不少老师,学生考试时仅仅作为监考者的身份出现在试场,而不是作为考试群体中的一员,待到评阅试题时,依赖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对试题独特的解读。固然,出于考试制度的规定,有些考试是不允许老师做试题的,但大多数情况,老师应该创造机会,与学生同堂考试,这样,有利于培养严谨的学风,也有利于教师讲评试题。对于毕业班来说,师生同考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应试氛围,消解应试的紧张感。要使师生同考有意义,最好选择其他老师提供的试题。
三、课堂活动中的平等
平等思想不仅贯穿于平时的要求,还应实施于课堂活动之中。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平等思想具体化的体现。前文说过,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依赖于题海战术,要提高语文能力,在课堂上实施平等思想是一个较为科学与理想的语文教学方法。
平等思想要求语文教师一改以前的教学模式,而要让学生全部动起来,教师也是学习群体中的一员,具体来说,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教学。
第一,人人有任务。应该说,在课堂上本来就是人人有任务,但实际情况是,有许多学生学习并不主动,有些学生在一学期内也没有被老师提问过一次,更有甚者,中学阶段就没有发过一次言,这种状况又何从谈及语文训练呢?语文课成为教师与少数优等学生的对话课,其他学生只是旁听的观众,因此,必须做到语文课上人人有任务。当然,人人有任务,并不是每节课都要让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次表现的机会,这是不可能的,但教师可进行安排,至少每周每生有一次任务,或读书,或评论,或板书,或背诵,等等。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至少能有十多次被关注的机会,长期以往,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提高语文能力将是有利的。
第二,即时评价。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回答质量作即时评价,也要在每节课上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对与讲课有关的事情进行评价,或者评价课文内容,或者评价其他学生的回答,还可对教师授课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评价,尤其是后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也许有些老师难以接受学生对自己授课的当堂评价,认为学生不可能评价得准确,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能够提高语文能力,而即时评价既能对授课内容起到一个很好的复习作用,也能提高学生的识鉴能力,对于不当之处,教师加以点拨,岂不正好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契机?要使即时评价形成风气,离不开老师的鼓励与赞许。
第三,师生轮流利用讲台。讲台本是教师授课的专利,但平等思想要求讲台不再是教师个人的讲台,而是师生共同的讲台,教师立于讲台讲课,学生也可以上讲台讨论。为什么要让学生上讲台?这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语文能力之一就是说的能力。我们不仅要训练学生能在座位上说,还要能在讲台上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来都是要面对观众演说的,而中学时期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尤为有利。当然,让学生上讲台,教师事前要精心准备,要循序渐进,可先选择胆量大、口才好的同学登台,尤其在初始阶段,更要一次成功,为后来者树立榜样。设计好问题的难度是学生上讲台成功的关键。事实证明,学生上讲台是训练语文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
综上所述,平等思想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契机,以关注每个学生为理念。通过长期的施行,平等思想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收获的不只是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能力,更是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是学生自我价值的发现,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之路有着积极的意义。
(单友志 江苏省兴化市竹泓镇镇西中学22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