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让学生读懂语文的美

2009-01-29 06:07马启斌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重难点课程标准课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切豆腐”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先分段,再分析,逐字逐句理解含义。莫说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就是一篇课文的教学,也弄得支离破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把记生字生词段落大意、背句子含义中心思想当做了学习重点,哪里还顾得上文章的意境究竟有多美?哪里还管他同单元的几篇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语文的美被“肢解”了,语文学习应有的兴趣变成了乏味。

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注意对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无疑是对实现这一要求最为恰当的运用。在众多教师眼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无非就是“制定目标——设计题目——学生自学——发现疑难——讨论完成——教师点拨——解惑释疑”几个阶段。一堂又一堂的语文课上下来,同学们倒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这一模式来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但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大幅度的提高,却存有不小的难度。分析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整体把握。学生无法站在教材之外来分析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不能和其他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也就感受不到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美”之所在,更不能真正领略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教材编写者的真正意图。如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必会回到“新瓶装旧酒”的老路上去!如何解决?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单元教学”是弥补这一缺憾的适当途径。有些教师在单元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单元预习和单元复习,让学生失去了对文章内在美的欣赏。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新教材适宜单元教学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课文的编排上打破了以往按照体裁为体系划分单元的以人教版教材为体系的惯例,实行的是以主题内容为体系划分单元的标准。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编排的六个单元中,就分别以“成长的足迹”“黄河,母亲河”“人物”“曲艺”“探险”“动物世界”为主题编排。了解课文编排的特点,教师在安排单元教学时便可以有的放矢。

二、新课程标准下单元教学的内容

1.单元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是不要课堂目标,而是要老师们制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本位的新目标,也就是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而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使用的新教材更适宜引导学生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在单元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共同解读单元提示,共同分析本单元所选教材的体裁特点,内容形式,找出本单元入选课文的共同点、学习中要注意的重难点、阅读方法及写作侧重点等,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单元学习目标。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单元目标的制定应该找出单元课文内容的共同点。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单元内容整体把握,分析重难点,找出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2.单元预习

语文教学最忌讳的是将课文内容庖丁解牛般分解得支离破碎。单元预习是防止学生将教材“切豆腐”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单元目标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对本单元所选课文进行预习。在单元目标框架下,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每篇课文进行阅读分析,找出重难点,整理知识卡片,试做基础性习题,这样做便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进而增强学习效果。

3.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的方法很多,老师们可以采用课文知识回顾、单元检测等方式进行。在新课程标准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完成单元总结。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单元内容梳理——从课题、作者、体裁、主题、结构、修辞、写作特点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完成单元知识列表,并根据单元内容和特点调整表头项目;制单元知识卡片。

单元字词听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自行组织听写全单元字词,进而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单元错题重做——将学生单元检测和学习新课时遇到的错题集中起来,再次反馈,重新练习,达到人人过关。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总结时,应当再次回顾单元预习时制定的单元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达到复习内容与学习目标一致,单元重点熟练掌握、难点轻松突破的目的。

三、新课程标准下单元教学的意义

单元教学主要是探讨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和体现,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处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顺序和方式如何,以及教学情境的设立和课与课之间在内容和写法上的联系。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单元整体教学正是促进这一提高的有效途径。它注重了学生对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审美体验,便于学生对单元内容整体把握。因此,合理把握与运用单元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与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推动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马启斌 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第二中学277531)

猜你喜欢
重难点课程标准课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