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苔丝再唱一曲挽歌

2009-01-28 05:41邢孟达
山花 2009年24期
关键词:德伯哈代苔丝

一、关于哈代

19世纪中叶,英格兰西南沿海的多塞特郡县是一个有着田园色彩、牧歌情调的美丽地方。它远离现代工业世界而保持着古老传统,恬静优美而古朴寂寥。小说家哈代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他热爱大自然,领略了大自然所赐予的美感、神秘、恐惧和诗意。哈代最初的兴趣在诗歌方面,后来转为小说。他的小说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的小说是抒发田园理想的颂歌,带有浪漫主义的风格;第二阶段的作品描写威塞克斯社会的悲剧;第三阶段的创作描写威塞克斯破产农民的前途和命运。其中代表作品就是《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心地善良、聪慧、端庄的美丽姑娘——苔丝的悲剧命运。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让整部作品也同样笼罩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气氛。因此,作品问世后曾长期受到世人的冷漠。直到20世纪初以来,终于越来越显示出熠熠光辉,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世界名著。从而也更加奠定了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哈代在小说中用“威塞克斯”来称呼自己的家乡,并且充满诗意地描绘了她的风情及其悲凉秀美的景观。同时,也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文明给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的破坏性的影响,为英国残存的宗法制农村生活的最终消逝唱出了一曲曲无尽的挽歌。世界没有完全的积极和绝对的消极,只是人们不愿正视罢了。正当当时的社会道德准则禁锢着人们精神的时候,哈代第一个手持利剑勇敢地站了出来,把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毫无保留地释放给每一个人。他的悲观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感于原始淳朴的农村为隆隆的机器声所打破,为心中的恬静乡村即将消逝而发出的感慨。他的悲哀是由爱而生的。通过《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我们似乎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哈代式”的悲哀情结。

二、哈代小说

哈代主要是一位小说家。他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传奇和幻想作品”、“机巧和实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他的全部重要小说归于最后一类。他的大部分小说以西南部农村为背景,因而他又称其小说为“威塞克斯小说”。

长篇小说《绿荫下》(1872)开始描绘西南部农村的生活,揭开了一系列“性格和环境小说”的序幕。故事情节在类似世外桃源的环境中展开,英国农村的风光和习俗在小说中得到富于诗意的描绘。小说表现了传统农民恬静愉悦、风俗淳美、人情淳朴的日常生活,把宗法社会理想化。这是一部富有牧歌情调和田园色彩的小说,它的副标题是“一幅荷兰派的乡村写生画”。创作《绿荫下》的年代,威塞克斯农村已出现了两个阶段、两种思想、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传统秩序遭到破坏,田园理想已失掉了现实基础,只不过作家有意地回避,因而小说的基调还是乐观明朗的。

《远离尘嚣》(1874)是哈代第一部得到一致赞扬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里,田园诗的气氛已经消失,远离尘嚣的穷乡僻壤也和人类稠密的喧嚣城市一样,在演出人生的悲剧。这部小说虽然在男女主人公的圆满爱情中结束,但全书中悲剧气氛多于戏剧气氛,已透露出作者创作中的悲剧性主题。

《还乡》是进一步展开悲剧主题,同时标志着哈代小说创作的一个新起点。它是哈代小说作为威塞克斯悲剧编年史的真正开端。这部小说说明了作者已从田园诗式的幻想中解脱出来,对法制社会和宗法制社会的前景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反映。但是,由于作者看不到社会的出路,从而转向悲观主义。这是一部描写威塞克斯人在外部世界的影响下不安于环境和命运的悲剧,哈代早期创作中的那种欢快气氛在小说中已完全消失。可以说,作品的整个艺术构思都表达了作者的消极悲观思想。这部小说的意义在于,它表明了以爱敦荒原为代表的威塞克斯宗法制社会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已成为桎梏人们思想和生活的枷锁,威塞克斯人与它的冲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悲剧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必然。

另一部重要小说《卡斯特桥市长》(1886)也强调了命运对人的冷酷无情的嘲弄。小说通过主人公“一个有性格的人——迈克尔亨察尔”悲剧一生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威塞克斯两个时代、两种制度、两种思想之间的尖锐冲突,以及农村宗法制社会怎样在资本主义的进攻和打击下逐步走向彻底灭亡的悲剧性过程。作品着力表现的是“性格即命运”的主题。这部小说中的宿命论色彩比前几部小说更为浓厚。主人公的悲剧固然可以归咎于他刚愎自用的性格,但就其本质而言,他的悲剧终究还是他所代表的宗法制社会的没落决定的。

如果说《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反映的是宗法制社会走向毁灭的过程,那么《德伯家的苔丝》(1891)和《无名的裘德》(1895)则表现了被资本主义占领而失去了生存的社会基础的威塞克斯破产农民的悲剧性命运。在这两部作品中,哈代加强了对造成主人公悲剧的社会根源的探索和批判,从而将个人悲剧扩展为社会悲剧,使悲剧意识具有了深层次的内涵。

《无名的裘德》控诉了资产阶级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主人公裘实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而又勤奋好学的青年农民,但是,由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也使他“壮志不遂”,无法实现其理想。同时,作者通过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描写,更指出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道德是如何扼杀人们的自由意志和合理愿望的。

哈代的“性格和命运小说”表现出作者对造成威塞克斯社会和威塞克斯人悲剧命运的探讨,经历了“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哈代对当时社会全面的批判,体现了其悲剧意识巨大的现实意义。

三、《德伯家的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它描写了贫穷农家女子苔丝短促而不幸的一生。苔丝是位美丽、纯洁、善良而勤劳的姑娘。她在少女时期就开始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它到地主庄园做工,遭到了地主少爷亚雷的玷污,怀了身孕,回到家乡,从此拉开了苔丝一生悲剧的序幕。孩子病死后,她到一家牛奶场做女工,认识了牧师的儿子克莱,两人产生爱情。在成婚之夜,它出于对克莱的忠诚与热爱,向他坦白了往事,但不为丈夫所原谅。两人分居,苔丝实则遭到遗弃。克莱一人去了巴西,苔丝只好重返娘家,在一家农场干着与男人同等繁重的劳动。一次偶然的机会,它又遇到亚雷,他又对她百般纠缠,但遭到苔丝的痛斥。于是,她写信给克莱哀求克莱保护她,但信笺被克莱父母耽误,杳无回音。她觉得自己已被克莱永远抛弃,陷入绝望。后来,父亲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母亲患病,弟妹们失学,一家沦落街头。苔丝怀着绝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接受了亚雷的保护,与他同居。克莱因在巴西经营事业失败,突然归来。苔丝悔恨交集,近于疯狂,将亚雷刺死。她和克莱逃进森林过了五天幸福生活,第六天早上被俘,被判绞刑。为什么不可以抗拒,抗拒那虚伪的道德!离别、等待、彷徨、后悔…… 虽然苔丝和心爱的人最后度过了五天美好的时光,可是,为爱复仇的结局依然悲惨。

四、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展现给我们的社会生活画面,一定比政治、历史、哲学等书籍所能提供的还要丰富、具体、真实。正如马克思在评论19世纪那些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时说的那样:他们“向世界揭示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职业的政治家、理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揭示的还要多。”哈代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所揭示的就是那一时代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主人公苔丝也是哈代在人物塑造上的顶峰,她的形象,是哈代所有长篇小说中塑造得唯一理想化了的“美”的艺术典型,是他创造的女性形象中的皇后。她具有倾国倾城的美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人质朴、厚道,心地纯真善良,而她的命运则是个悲剧。那么,苔丝悲剧性的根源在哪里呢?《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代表作。所以,可以说性格是其内在根源,环境就是其外在根源。

1.内在根源。苔丝的悲剧与她的双重性格有关。我们赞美的是她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的宗教;而为之惋惜的是她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她用一张自己织成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思想和行动也同样受到这个时代和社会的制约。苔丝的悲剧是必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苔丝的一切是那个时代的鲜活见证。

2.外在根源。第一,苔丝的悲剧来自社会。人与环境激烈的冲突中苔丝的命运必然是悲惨的。她生活在资本主义经济侵袭到农村并毒化社会风气的维多利亚时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那些自食其力的占有少数土地的农民都随之破产。可以说,苔丝的悲剧和她的经济贫困是分不开的。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不合理的法律制度,也是主人公受到他人侵害而未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从而导致最终悲惨命运的直接原因。第三,苔丝的悲剧,还有其社会道德根源,主要就是男性中心社会中那种强固的妇女贞操观念。哈代在规定苔丝的思想行为时,始终与这一观念针锋相对,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维护这一观念的社会和基督教教会。按照世俗的成见陋习,苔丝失身后,或顺水推舟甘当亚雷·德伯的姘妇,或想方设法进而使他们的关系合法化,方为良策,而苔丝却坚持宁可作令人侧目的“不正派女人”而不作无爱情的结合。哈代不仅以苔丝的思想言行与世俗成见陋习进行抗争,而且有时亲自出马,径直掷出投枪。失身后的苔丝,在世俗眼中,简直已经失去了为人处世的资格,而在哈代笔下,“她的外表,漂亮标致,惹人注目;她的灵魂,是一个有了近一两年来那样纷乱的经验而完全没有腐化堕落的妇人那样的。如果不是由于世俗的成见,那番教育还得算是一种高等教育呢。”如果把书中诸如此类的议论放回到一百年前维多利亚王朝时代去体味,我们更不能不叹服哈代思想的“前卫”。正因他在塑造苔丝形象过程中,时时融进了这类思想见解,才赋予这一形象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深刻的社会批判性。

苔丝,多么可爱的姑娘,我们真忍不住要为她一洒同情之泪,并倾尽全力去帮助她,如果可能的话。但是,我们却只能像那个伟大的莎士比亚一样,动情地说一句:“令人心疼的受了伤害的名字!我的胸脯将变作你的眠床,让你安睡!”让我为你再唱一曲挽歌吧!

参考文献

[1]张中载.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2]秦玲.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南阳师范学院,2005

[3]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作者简介

邢孟达,女,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外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德伯哈代苔丝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蜂鸟——致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托马斯·哈代的宗教思想探究——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基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对苔丝悲剧的语用学研究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
威塞克斯“万物有灵”观与哈代小说的神秘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