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颖 敬 锋
摘要:前卫艺术指的是一种具有原创性、先锋性的艺术形式,源于巴黎学院派的出现,是艺术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长期以来的传统艺术形式一统天下的局面。随之而来的是对传统的颠覆。前卫艺术对传统艺术的颠覆主要表现为:颠覆了传统艺术基于反映论的现实主义创作教条、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及传统艺术价值追求。源于西方的前卫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出现,让人们的传统自我意识、审美意识、社会意识无所适从,就中国而言,从历史上讲这是文革后期探讨艺术创造是否是个人方式的延续,从现状来看则近乎恶搞的没有内涵的戏仿性质淹没了反叛、自由、创新的前卫精神。
关键词:前卫艺术;颠覆;传统;现实主义;实验
中图分类号:J1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5-113-03
作者:张颖,苏州大学艺术学院07级工程硕士,苏州科技学院网络中心工程师/敬锋,苏州大学艺术学院07级工程硕士,苏州科技学院网络中心工程师;江苏,苏州,215028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变革,艺术同样在永无止境的革新。传统的审美被消解的同时,艺术自身也在不断地被否定,随之而来的是对传统的颠覆。源于西方的前卫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出现,让人们的传统自我意识、审美意识、社会意识无所适从,它给二十世纪的艺术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前卫艺术指的是一种具有原创性、先锋性的艺术形式,是一种突破现有的艺术界限,是一种无论观念,还是行动都超前的艺术。前卫艺术源于巴黎学院派的出现,这是艺术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长期以来的传统艺术形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巴黎学院派由西班牙人诺森蒂姆、意大利人普拉斯蒂奇和德国人塞克里奇特创办,并为前卫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它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是1994年。从历史上讲,这是文革后期探讨艺术创造是否是个人方式的延续。传统与前卫艺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是一种难以割舍的依赖关系,它们在排斥和促进、对立又补充中不断地行进,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整体。求新求异是前卫艺术的主要特色,它带给人们的就有如大都会夜晚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般繁华与诡异,正是它的这种特色,使得前卫艺术必然意味着否定、革命、批判。随之而来与传统艺术的碰撞、冲击和挑战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前卫艺术对传统艺术的颠覆的表现
前卫艺术对传统艺术的颠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卫艺术颠覆了传统艺术基于反映论的现实主义创作教条。
传统艺术创作中强调的是艺术来自于生活。随着社会的变革,这种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理性把握的艺术体系逐渐趋于瓦解。而前卫艺术不再以此为核心,它更强调的是艺术与现实、艺术与艺术家内心生活之间的关系。如塞尚强调色彩调节,强调永恒的静态美和构成美。新客观派代表格罗斯用讥讽的笔法对当时的独裁统治、腐败和战争中恐怖世界的揭露,暗示人类失去了平静与和谐,理智与次序。然而,更多时候它传达的是一种自我的审美观。在前卫艺术中,美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自己认为美它就是美,它不需要别人的认同。它要表现的是本身对世界的观点,展现的是一种自我的意识。然而在中国,它很多时候往往走入两种极端。一种是疯狂的美。例如,它越来越多以残忍的形式出现,前几年不断在报端出现的喂人油、放血、自残就是它的典型表现。这些冠以先锋艺术之名的“作品”,把艺术推到一个挑战人性、道德的边缘,并称此为与国际艺术对话。它确实是表现了一种新一种异,然而它收到的却是人们对它的唾弃、批判。另一种极端便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无厘头的行为艺术,譬如上百个男男女女在河边全裸,用一丝不挂的人体去摆一个天体,用赤条条的身体把山增高一米,裸体出入死牛腹等等。它带给普通人的感觉就如吃了一个苍蝇一般,让人觉得可笑。对这样两种极端的表现形式,美术批评家陈履生指出,中国前卫艺术已经“走火入魔”。
(二)前卫艺术它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它的表现方法五花八门。
传统的艺术作品大多把美体现在自己的笔下。而前卫艺术却尝试以现成品和自然物来代替艺术品的制作过程,除了纸和笔以外,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表现的形式,甚至行为都可以成为它的表现形式。它对传统艺术原有的艺术形式、法则的超越与革命,使之形成不同的形式倾向。如把真实物件重新配置后赋予物件另类新意,采取直接复制形式把原有作品意义倒置转换等等。这其中有代表意义的如杜尚的代表作《L.H.0.0.Q.》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复制品上,在她的嘴边加上小胡子,以此来表达他对名画的藐视。在他看来,一件艺术品并不是供人看的,而更重要的是一件让人思考的东西。波普艺术家霍尔常将图片用丝网印的方式印刷在画布上,他不断地在一张画布上重复一张图片,从而给人们带来一种从未有过的视觉体验。然而,中国的前卫艺术却很多时候走入了误区。更多时候,我们的前卫艺术喜欢标新立异,以此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以此达到轰动的效果。从中我们很难看出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场闹剧,就如上面提到的在我国经常听到看到的所谓的行为艺术。很多时候中国的所谓前卫艺术不懂得“拿来主义”,他们往往弃中国辉煌的艺术遗产不顾,却又不能学到西方艺术的精髓,而仅仅是为了追求一种另类,追求利益,一句话,名和利的思想作祟,这也是中国人历来思想的反映,值得让人深思。如果没有这样思想的影响,或许中国的前卫艺术可以走得更好。
(三)前卫艺术与现代商业化社会的不断融合,并以此为创作动机,逐渐走向大众,这是对传统艺术价值追求的一种颠覆。
传统艺术追求的是艺术的永恒的价值,然而前卫艺术却更多的是把艺术看作是一种商品,它需要的是大量生产,以满足大众的消费与需求,进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每天,我们从媒体中接受到各种符号、形象,以致常常遗忘大多数的信息,而只能记住拿些简单明快的符号。这时艺术作品的美变为次要,而让人能具有深刻印象成为最重要的。如波普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重复,这是大众媒体手段中吸取的灵感。霍尔的作品《女影星》把梦露的头像重复复制,并且尺寸巨大,以此来强化视觉的效果。同时,前卫艺术也企图挑战长期以来传统艺术创作的目标:创造杰作,陈列于收藏馆内供人瞻仰和膜拜。在前卫艺术家的创作中,艺术完全可以脱离原有的陈列馆,它可以体现在任何地点,它不是一个孤立于欣赏者的物体,它可以与欣赏者形成一种包容的关系。像克里斯托策策划的大地艺术作品《峡谷帘幕》使用了18580平方尼龙布,40多吨的钢索,它张挂在科罗拉多山谷中,总跨度达到了381米,如此浩大的规模本身就足以令人叹为观止。人们在它面前可以选择融入它,或远离它,不管怎样,它就如同我们每天看
到的日落月升一样,跃然而立在这个世界。前卫艺术的这种概念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艺术馆体系,对传统的艺术品概念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然而,任何事物在中国它的变异总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比如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广告,它学到的是波普艺术的表面形式,它不断的重复出现,使得它的受众不厌其烦。从而让人对之印象深刻,考虑这一点,它毫无疑问是成功的。然而,从美的角度来考量的话,它却是不值一提的。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没有可能出现永恒的大师的,一个艺术家如果不能迅速的出名,他马上将淹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就如掉入大海中的小水滴,一点浪花都不曾有。这样的社会,人们已经不可能去等待梵高这样的大师,与之相应的,艺术作品也失去了永恒的艺术价值,我们所谓的一些当代名作、名师,或许若干年后,在人们的眼中将只会是一个笑话,他们只不过是在商业化社会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互相吹捧、相互炒作中起来的“广告明星”而已。在后人看来,它只是当时人们消费观念的大众快餐。
三、对中国前卫艺术发展的思考
前卫艺术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鲜的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也有可能成为我们传统艺术的一部分。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在中国的前卫艺术中,确实充满了糟粕,可以说在中国,所谓的前卫艺术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它主要是为了经济效益或者是一种轰动效应,以此达到成名的效果。我们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的历史,期间有着无数令人们至今为之迷醉不已的艺术杰作,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我们并不是说传统就是好的,黑格尔说:存在即为合理,前卫艺术的存在有着其合理性,没有前卫艺术,艺术本身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就不能更好地发展,也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艺术的追求。前卫艺术孕育了无数的大师,他们用无限的创造力创造了多样的艺术形式,并且越来越开放,它的媒介更加多变,文化更加多元,观念更加多样。随着时间的发展,前卫艺术有可能成为我们的传统,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在中国的前卫艺术创作中,近些年来却逐渐偏离了前卫艺术的真正价值核心。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与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西方的意思形态和传统的思想激烈碰撞,不少人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其中一部分人开始出现一切向钱看,以不正当手段谋求利益,一味追求利益的结果就是中国的前卫艺术逐渐偏离了艺术的轨道,失去了对传统的传承,而走向一种走火入魔的状态。比如近年来有些到深圳来展览的所谓“先锋”、“前卫”的“新媒体”艺术,用各种乱七八糟的材料拼凑一些看起来好像小孩子的玩艺儿;还有所谓“行为艺术”,比如,有人弄一堆人,跑到海滩上。把一堆玻璃砸烂了;在一处“人行桥”上,展出的作品是洗衣盆以及晾在顶棚上的衣服。走到这里,还以为是附近民工干的。还有把苹果倒在水池里,说是让人们看它慢慢地腐烂。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把这些称为艺术就是把大众当作“弱智”。那些支持“前卫艺术”的人,明明他们的东西不行,不受欢迎,也硬要支撑下去,因为和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系,如果“前卫艺术”倒了,他们的饭碗也跟着倒。有些评论家指出:同样的一块石头,路边到处可见,为什么经你的手一放,一贴上你的名字和标签,就是“艺术品”?而别处的石头不是艺术品,只是一块石头?无论如何诡辩也是讲不通的。陈履生说,前卫艺术家一般都被看成艺术界“另类”,但中国前卫艺术的发展和表现,往往不是以一种理性的方式来推展。过去主流社会对前卫艺术的批评一般都集中在艺术的层面上,最多在意识形态的范围内寻找理论的突破。今天看,这种批语已经落伍。用走火入魔来形容目前中国前卫艺术中的表现,一点不为过。而且这种方式正走向穷途末路,失去了艺术的意义。对于时下的一些前卫艺术表现,人们表示出怀疑和不满。标新立异本来是好事,但把变态行为当成艺术是十分可悲、可怜的。一个严肃的艺术家必须耐得住长时间的寂寞,而不去赶时髦,搞所谓的新潮玩艺儿,自欺欺人。
四、结束语
中国前卫艺术的发展应该建立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上,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造就了今天,今天则是未来的传统。中国的前卫艺术应该为艺术而艺术,而不是为了经济利益去追求轰动效应,从而丧失了其发展的合理性,这样的前卫艺术最终将被人们所抛弃。我们要继承自己的传统,也要汲取西方传统的优长。继承不是因袭,而是吸取前辈大师那份虔诚敬业的创作精神及其艺术法则,以表现自己心中的意念,自己所见所感的事物,摈除一切习惯价值的影响,纯然直观地从物象本身形体及其存在所引发出的冥思和想象,才可能真正有自己的东西,也是推陈‘出新的基础,才是前卫艺术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