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必然涉及两种文化, 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笔者在文中拟就文化背景与翻译的关系、文化背景对于翻译的制约以及如何在翻译实践中进行文化背景教学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文化背景; 翻译;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4738(2009)06-0107-03
[收稿日期] 2009-10-11
[作者简介] 林瑞榕(1978-),女,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助教,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 引言
翻译教学一直是外语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加,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翻译教学已成为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1], 不言而喻, 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必然涉及两种文化, 因此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翻译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我国著名学者王佐良教授在谈到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时曾指出,“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词, 而他们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2]。”Eugene A. Nida 在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一书中指出:“The role of language within a cul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e on the meanings of words and idioms are so pervasive that scarcely any text can be adequately understood without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its cultural background.”[3]奈达认为:笔译与口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词语表述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错误的文化假设所导致。
二、文化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制约性
翻译的成败、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英汉语言的功底、翻译方法论, 同时也取决于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三者缺一不可。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曾指出:“语法、词典之类的参考书对译者来说都没有多大用处。只有上下文,包括最广泛的语言文化背景,才能说明含义。”[4]背景知识主要指文化背景知识,也包括一定的专业知识。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有些东西在一种文化里是不言而喻的, 而在另一种文化里却是难以理解的。同一个词或短语在不同国家人民中含义却往往不同。所以译者必须了解两种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必须熟悉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历史地理、社会现状等,脱离了文化背景进行翻译, 就会导致失误, 甚至贻笑大方。根据笔者自身的实践和体验,下面举几个例子进行具体说明。
(1) The record of waste and mismanagement is seen by some lawmakers as the Pentagon's Achilles' heel.
译文:有些国会议员认为浪费与管理不当是美国国防部的致命弱点。
Achillesheel这一习语源自古希腊神话故事, 据传阿基里斯出生后被他的母亲提着在冥河中浸过, 除未浸到水的脚踵外, 浑身刀枪不入。他最终因脚踵受伤而死。后用之以喻唯一致命的弱点。
(2) Never be exalted over a premature success, as it always turns to be a Pandora's Box.
译文:绝不可为过早的成功而得意忘形,因为它常常是灾祸的根源。
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也是出自希腊神话, 天神宙斯给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满了祸害、灾难和瘟疫,让她送给娶她的男人后打开,让疾病、疯癫、灾难、罪恶、嫉妒、奸淫、偷窃、贪婪等祸害散落到人间。后人们即以“潘多拉魔盒”喻会带来不幸的礼物、灾难的渊薮。
(3) Bright red costumes,with hats,shoes,and stockings to match,are to be all the craze in the Spring. Smart women will have to be careful not to yawn in the streets in case some short-sighted person is on his way to post a letter.
作者取笑那些身着鲜红裙服的胖太太们,说她们有可能被近视眼的寄信人错当成邮筒,因为英国的邮筒不像其他国家那样漆成绿色,而是漆成红色。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一些词语的产生伴有特定的时代背景。英国人口语中有这样一个句式:I am a Dutchman,if …,这是一句诅咒用语。例如:If it is the fact,I am a Dutchman!应译成:“如果这是事实,我就不是人!”英荷两国在17世纪交战二十多年,虽然荷兰战败,但英国也大伤元气。因此英国普通民众对荷兰人恨之入骨。把握了这一历史背景,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
又如:中国东临大海,西部为高山,所以汉语中有“东风送暖”和“西风凛冽”这样的词语。英国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恰好相反,东面是欧洲大陆西临大西洋,西风从大西洋徐徐吹来,恰似中国的东风。在英国人的意识中,西风是温暖和煦的。英国诗人雪莱的著名诗篇《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讴歌的就是温暖的西风:It is a warm wind,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那是温暖的风——温暖的西风,伴随着百鸟欢唱)。
有些词语的意义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社会制度相同,文化差异就少;社会制度不同,差异相对就多一些。比如:“red ”在中国有喜庆和象征积极、开朗、奔放之意,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在英语中就没有这层政治色彩,但在英语中却有危险或使人生气的意味,“red flag ”为“使人生气的事” “in the red ”有亏损、负债之意。
在翻译中,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涉及各类专业的英汉翻译也将无从下手。Have the gall to do ,我们只知道 gall是“胆汁”,很显然,如若没有一定的医学常识, 我们一定会译为“有足够的胆汁去做吗 ?”中世纪欧洲的医学认为, 如果胆分泌的胆汁过多,人就会傲慢无理或不知羞耻, 因此, to have the gall to do 实指“有足够的胆量去干”,即“厚着脸皮去干”。在科技领域方面,如 Easter egg,在某些时候并非完全指“复活节彩蛋”, 而指“隐藏在软件里的小花招”(secret features inside software placed by program pranksters.) eating the dog food,是“产品自制自试过程”而不是“吃狗食”, meatworld指“与虚拟世界相对的物质世界”而非“肉的世界”。
上述译例或出自历史地理,或来自文化传统、社会习俗,或来源于专业领域,都载着浓郁的文化背景的积淀,由此可窥知语言与文化之互为依存,不可割裂。
三、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英汉文化背景的差异对翻译过程和译文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制约性,因此翻译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翻译理论与技巧并进行翻译实践,还需要传授不同文化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容易地克服文化差异的障碍,更灵活地应用习得的知识。那么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从思想上重视文化意识培养
从思想上重视文化意识培养,首先要灌输正确的文化观念,重视母语教学。对母语与本国文化教育的忽视必然使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大大退化,使得他们在翻译实践中既无能力译介国外先进文化,更无能力向国外译介汉语民族优秀文化。学习者只有对自己的母语有了清晰、透彻的了解,才可能克服半欧化思维对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正确地进行文化双向交流的对等翻译活动。其次,要加强对异国语言文化的认识。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对语言文化因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 与翻译实践课同步进行,多渠道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传授
首先采用文化差异比较的教学手段。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文化比较,以便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避免产生误解,从而掌握准确翻译方法。例如英汉习俗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某些动物的态度及其深层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cat“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在翻译中对这些词语得仔细斟酌,不留意便会出现“文化失真”现象。通过这样的对比对照,在翻译的同时学习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从而使翻译更准确。
其次,翻译课应适当选材。翻译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对学生的理解、吸收国外语言和文化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作品不仅涵盖语言的丰富性,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提供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材料,使读者从中得到对于西方文化真实可感的了解。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没有任何其他材料可以替代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翻译,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于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文化的移情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
再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及教育网站,丰富文化背景知识。当前,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互联网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信息天地。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熟悉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对语言的理解。如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风俗习惯,是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难题。而互联网的教育网站里大量的知识信息,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如:“Throwing the Sledge”(链子球),通过图片学生可以对此运动得到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介绍此项运动是从苏格兰流传开的等。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们使用地道的英语进行翻译,从而培养学生翻译得体英语的能力。
四、 结束语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指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这里所说的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5]。鉴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我们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传授一般的翻译技巧,而是要教会学生从文化内涵来进行翻译,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实际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桂华.翻译理论与技巧[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
[2] 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18-19.
[3] Eugene A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1.
[4] 杜承南,文 军.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219.
[5] 于建平.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中词义和语义理解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0(3):28-30.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eaching
LIN Rui-rong
(Fujian Sport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jian 350003, China)
Abstract:Translation is to turn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ransformation of two languages certainly involves two cultures. Translation, in fact, i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cultures. This article carries out discussion in terms of aspects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ranslation, the influences of cultural background on translation and how to conduct culture teaching in translation.
Key words: cultural background; translatio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