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喜
如果你留心近几年中考作文,诸如“送你一轮明月”一类带有哲理诗意性的作文受到青睐,且在教育发达的江苏、湖北等地渐呈流行趋势。如,2007年孝感的“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山东临沂的“每一种草都会开花”;2008年长沙的“明天的太阳是新的”,益阳的“春风拂面”,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2009年,除宜昌的“送你一轮明月”外。还有苏州的“一丝惬意心中来”等。可以说,这类命题具有形象性、模糊性的特点,其思维空间更加开阔,在审题、立意、选材上给考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提出更大的挑战。那么,如何让哲理诗意性的文题绚丽绽放呢?
一、审题:将诗意的字眼直观,把哲理的字眼通俗。
哲理诗意性的文题,有的概念抽象、表意含蓄;有的字眼形象,含义模糊,两者都给人“雾里看花”之感。这类命题一般采用双关或比喻修辞格。审题时,就要将诗意的字眼直观,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即要化虚为实,并尽力拓展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如“路”“桥”“春风”等一语双关:“路”既指行走的大道或小径,也可喻为“成长的历程”“人生之路”;“桥”还可以是“心灵之桥”、“情感的沟通”;而“春风”不仅仅指“吹面不寒”的季节之风,更多喻“轻言细语的教诲”“无声的帮助”。再如“又见枝头吐新芽”,“新芽”喻指新气象,新风尚,新思想……而“又”有重新、历经挫折、历经沧桑之义……再如,《送你一轮明月》的“明月”是指人生在“失意、伤痛、迷茫”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可以说,挖掘出引申义或比喻义,就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当然,要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还应该充分重视、巧妙利用提示语。如《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有如此提示语:“让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送茶送水是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荐能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提示语对“一朵花”的含义一一拓展,降低了审题难度。拓展了思维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激情。
二、立意:撇开本义,求新求深。
应该说,有些哲理诗意性的命题,就其本义立意,文章也能出彩。但一般要撇开本义,将主题直观化、明朗化的同时,努力开掘出比喻义或引申义,即所谓“暗题明做”。如“长大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牵手”既可理解为手拉手,更要挖掘出“提醒”“帮助”“关爱”……行文时的重点就要侧重在成长之路上,他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关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就要开掘“豆子”的比喻义:坚持就是胜利;希望永在;开动脑筋,就会想出办法;不要轻易说“不”……还是看看《送你一轮明月》,其中的“明月”:既可是胆怯时老师会心的微笑。也可是缺乏信心时别人热情的鼓励;既可是生病时同学的关心问候。也可是自卑时他人的热情鼓励;既可是失意时真心宽慰,也可是人生得意时善意提醒;既可是迷茫时真心指路,也可是情怠麻木时严厉批评……因而,对诗意哲理性的文题,一方面要善于提取提示语或议论性文字或关键词语,另一方面要将哲理诗意的话题具体化、直观化,并努力挖掘其引申或比喻义,才能求新求深。
三、构思:虚实相生,灵活转换。
要写好哲理诗意性的命题,思绪要在现实与回忆中自由穿梭,线索在虚实中自如驰骋;有时需要一明一暗叙事线索交叉进行……这无疑需要更娴熟的驾驭技艺,需要对行文中的人事物景做艺术化的处理。哲理诗意性的命题,更适合写记人叙事文章。无论是人物的出场、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是人物形象的丰满,文章主旨的彰显。都需要特定场景,都需要灵活的艺术加工。如,“又见枝头吐新芽”,可将故事发生的场景设置在春天,借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还可设置双线并行,明线:春天来了。枝桠慢慢抽青、吐蕾、长出新叶;暗线:初春,小区里一个老人,每天清晨将行人随手丢掉的垃圾拾起放入垃圾箱,慢慢地,有了更多人加入拾垃圾这一行列。再如,《送你一轮明月》,不少考生巧妙地将故事场景设置在月夜里,月光下,借用月夜这个独特的场景,借用景物描写,引出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行文中,灵活巧妙地将天空的“明月”自然地转化为“鼓励”“微笑”“提醒”等虚化的“明月”,从而巧妙自然地实现了虚实的转换、现实与想象、与回忆的更替。如“我”在比赛最关键时刻“失手”,与胜利无缘,于是绝望。是父亲拨开香樟树让月光洒下清辉时的执著。是父亲“其实,你们和我一样,都在为睹明月而奋斗,只不过我能坚持拨开最后一片枝蔓的障碍,而你们没有”的循循善诱让“我”豁然开朗,含蓄点题。
四、语言:追求诗意,追求灵动。
哲理诗意性标题,顾名思义,标题就带有文学色彩,清新而富有诗意。于是,对文章的语言风格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贴近标题风格为佳。叙述娓娓,清新流畅,如月下散步,如风行水上;描写细腻,将情感融入具体描写中……即使是抒情议论,一方面,要将或浓或淡的情感融入叙述和描写中;另一方面,要拒绝直抒胸臆,可巧妙引用古诗名句,或借用名言……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可以说,厚实、诗意、灵动的语言更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