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生强势智慧内化为自主发展的恒动力

2009-01-25 08:59王会芳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强势智慧

王会芳

有一幅漫画中的成功人士让我非常震撼:“他咋有那么多母校”,答案是“上小学时他留级四次、转学五次”。如果我们只是用“分数”这一把尺子去衡量的话,这位校友绝非优秀生,也绝不会走到今天的成功人士行列。那么,是什么让他走到成功的今天?当时的教育给了他什么样的舞台?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什么样的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应该是怎样的?不可否认,正是一所学校科学先进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等等理念引领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为此,临淄区实验中学在努力为学生创设多个发展平台,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开发学生强势智慧方面进行了探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一、为学生寻找强势智慧发展的“激活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性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上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指引:要给不同的学生搭建不同的平台。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有的人语言智慧是强势智慧,有的人逻辑数学智慧是强势智慧,有的人音乐智慧是强势智慧,有的人肢体动作智慧是强势智慧,有的人视觉空间智慧是强势智慧,有的人人际交往是强势智慧,有的人内省智慧是强势智慧,有的人自然观察是强势智慧……我们应该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每个学生所具备的强势智慧,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其在自己的特长领域获得更大的提高和进步,我们要让每个有差异的学生潜在的能量充分燃烧起来!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负责,“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我们认为这个全面发展是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既包括学生在校时的各方面协调发展,又包括学生本身蕴涵的生命能量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最有教育价值的是激发学生鲜明的个性和创造的天性。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句至理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越是努力寻求独特的学生可能越富于创造性,也就是说,越是有个性的人越善于创造。

初三年级九班的李建霖在班内一直是前三名的学生,各科成绩优异。但除学习之外,没有令同学们瞩目的特长。一次微机课,老师发现当李建霖的同桌为出现了一个操作的小失误而不知所措的时候,他只伸过手去用了很短暂的时间就顺利解决了。于是课后,老师邀请他加入计算机兴趣小组。让老师和同学更加出乎意料的是,李建霖似乎也发觉了自己在电脑方面的“强势智慧”,开始在各项活动中“肆意驰骋”起来。在2008年5月举行的第十七届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中,他竟然“过关斩将”,一举拿下了第一名1 2009年第十八届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中,他又拿到了最佳创意奖,并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

不可否认,一次“偶然”的发现使徘徊在成长边缘的赵建霖发现了自己的“兴奋点”,成功地开采了自己的“强势智慧”,他的强势智慧又反过来促进了他对各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探究的“恶补”又进而助长了发展的“气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主发展的良性循环。正是这种循环使他对电脑的兴趣与日俱增,如虎下山,终于从几百名、几千名中学生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让许多人震撼的全国冠军。现在,在校内,他是让师生瞩目的“明星”,在校外,他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更是让家长和大众好奇和倍加关注的话题。

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学校已不是罕见的意外。随着老师们教育理念的转变,对学生关注的日益强化、细化和深化,学生越来越多的潜能被成功地“采掘”出来,获得了势如破竹的发挥和突破。

经过反复地不断地学习、思考、凝聚、提升,我们逐渐理清了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思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功地将“失败是成功之母”改写为“成功是成功之母”,充分做到了“扬长避短”,而不是“避长补短”,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浮出“水面”,枝大叶大地茁壮生长。我们始终认为自信不是喊出来的,而是从学生的心田里生长出来的,我们给他种上“希望”的种,开出“成功”的花。结出“自信”的果,使每个学生走上“成功一自信一成功”的良性循环之路。然后,“自信”的花朵又会结出“成功”的硕果!

二、为学生修筑和挖掘通往强势智慧的“通道”

学校对既有的兴趣小组进行了优化组合,完善了各种“发展强势智慧”小组。组建了数学、物理、化学、文化院、生物、地理等学科兴趣小组,创造发明、微机兴趣等科技小组;篮球、足球、排球、手球、橄榄球、乒乓球、蹴鞠、长跑、短跑、跳跃、武术、健美操等体育小组;播音主持、声乐、舞蹈、器乐、话剧、合唱、指挥和美术与书法等艺术小组。每到课外活动(下午的第三节课后),学生都会各自奔向自己的兴趣小组,寻找自己的“梦想天堂”,不同学生的特长需求获得了满足和释放,学生的强势智慧的发展得到了“沃土”的滋养。

为强健学生体魄,提高艺术修养,我们学校专门制定了学生成长的标准,即每一名学生在校的几年里要达到:会一种简单的乐器,能识简单的乐谱;能欣赏音乐,熟悉一门球类,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能作简单的画,能欣赏美术作品;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会写毛笔字并能欣赏书法作品等。“希望得到认可,这是人的天性。”搭建各种平台,让每个人的强势智能得以展现,让每个师生获得成就感,昂起自信的头去快乐地生活和学习,这是学校最重视的一项工作。于是,学校每年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就成了这些方面具有强势智慧学生的真正的盛大节日!

连老师们也说不清楚,从各种兴趣活动中走出了多少曾经看上去普普通通却是异常优秀的学生,又走出了多少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的学生。教师最大的体验是,他们常常会因为某个学生的“一鸣惊人”而喟叹:“上课发呆的她居然是个小小舞蹈家!”“那个一上课就睡觉的他居然是100米冠军!”“那个成绩倒数的他居然是网络高手!参加的国家级大赛还能得一等奖!'……一个个想不到的奇迹,逐渐让老师们转变了观念,并且渐渐学会了为学生准备好不同的“尺子”,科学地、发展地对学生进行衡量和评价。如果是“刘翔”就让他在跑道上驰骋,是“庞中华”就让他用笔墨肆意挥洒,是“陈景润”就让他在科学的海洋里邀游……而绝不能让“陈景润”到跑道上一争高低,让“刘翔”在科学院里取分伯仲。

三、为学生创新多元化的评价

评价是个指挥棒,它指引着教育的

方向。所以,制定好评价体系,也就保障了教育的效果。科学的、发展的多元化评价制度,能使学生获得长足发展的动力,让那些刚刚找到自己强势智慧,刚刚得到发展最佳起点的学生,能够在自信中继续前行,在不断进步中不断提升,从而将自己的强势智慧转化成为自己自主发展的原动力。为此,我们创新建立了多元化评价机制,把兴趣小组的出勤、学生评教、活动效果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纳入了对学生的考核,和对其级部、班级、班主任和辅导老师的考核。

针对以前出现的级部和班主任对学生参加各种小组不支持的问题,学校一方面做宣传,转变老师的观念。让班主任们意识到兴趣小组那种丰富智力的气氛,能激发学生自发、自觉探究学习的热情。我们将音体美课的成绩、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成效,与文化课一样纳入学生考核范围,同时,每位学生都要主动按时找到老师和家长。将“学生成长足迹”周评价表中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学习发展目标、实践与义工、班级活动与自我管理、本周我最大收获、我需要改正的方面与下周目标、教师(小组)寄语、家长评价、家长寄语及对班级、学校意见和建议”等项目内容填写完备,这样就大大提高班主任对音体美等课程的重视。从方方面面保证了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效。

事实证明,参加兴趣小组不但没有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相关的学科知识,主动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获得自己独有的心得和体验。渐渐的,主动找到老师要求参加兴趣小组,检验自身“强势智慧”的学生愈发地多了,兴趣小组间调换的学生也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增强了,自信心足了。尝试带来了奇迹,体验孕育着成功,学校的艺体活动也越来越精彩纷呈,特长教育蓬勃发展,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学生艺术团集体舞《焰》在2008年赴京参加“全国第八届魅力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并获银奖,武术队在2007年山东省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中获全省套路比赛总分第一名,足球队在2007年山东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获男子乙组第一名,学生还获得了淄博市馨牛乳业杯歌唱大赛第一名、淄博市中小学生第一届足球节男子第一名和女子第二名的突出成绩。

学校的特长兴趣小组从校内活动逐步延伸到了校外的广阔空间,在每年的国际齐文化旅游节的系列活动,都有学校师生的身影,还拿回了首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蹴鞠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每年临淄区的百灵艺术节上,学校的舞蹈、声乐、绘画、历史剧等项成绩均名列榜首,连续八届获临淄区百灵艺术节团体第一名的突出成绩。在临淄区中小学生蹴鞠比赛、田径调赛、鼓号操比赛、篮球比赛、足球调赛、田径运动会、越野赛中,学校也频频夺魁。

在科技教育方面,学校少年科技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电脑动画制作第一名(2006年8月)、全国机器人比赛第一名(2006年10月)、全国电子报刊设计第一名(2007年8月)和第十七届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第一名(2008年5月)的好成绩,自2006年以来,我校已获省级和国家级大奖二十几项。

为了发展学生强势智慧,学校关爱每个学生,积极搭建多个平台,想方设法挖掘学生潜能;为了帮助学生成功,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将学生的强势智慧内化为学生自身品质和素质,让学生获得自发、自觉、自主发展的永恒动力。经过无数个学生走向成功的事例验证,这样的办学思路是人本的、科学的、发展的,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为学校探索更好更多的让学生获得最好发展的改革措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编马超勤)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强势智慧
强势崛起的商业,共塑城市新繁华
“指数暴跌日强势抗跌股”的次日大喜大悲命运
周末加油站(V)
不落心外的雨
有智慧的羊
妙求人数
智慧派
失踪的十元钱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