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源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必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人手,增强学生阅读的愉悦感。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吸收知识,汲取养料。因此,教师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上下工夫。
1做好阅读诱导。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认为,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所以,在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老师、家长要经常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这样,学生就会在耳濡目染中对阅读产生兴趣。
2提供阅读材料。为了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有较大选择空间的阅读材料,并把这些阅读材料放到学生易于接触到的地方,便于学生随时阅读。还可以让每个学生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到校,课余时间相互交流读后感。在家里,家长把阅读素材放在孩子经常活动的地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其不知不觉进入阅读状态。
3营造阅读氛围。在班级里,可以通过建立读书角,设立班级书架,使其成为学生的读书乐园。还可通过制定阅读计划,定期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交流阅读经验与收获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4重视课堂教学。老师要特别重视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公鸡》一课时,老师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角色的不同特点进行分角色朗读,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或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最后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经过分析、思考、评价,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促进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5拓展阅读空间。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读书的空间,我们可以把读书活动从校园延伸到家庭。比如通过开展“我为家长读书报”“我给父母讲故事”“我与亲人共读书”等活动,在家里掀起读书热潮,达到“孩子影响父母,父母激励孩子”的目的。
二、讲究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阅读是学生作文成功必不可少的阶梯,如果只注重课内的学习,忽略了课外知识的拓展,就会造成学生视野狭窄,语言空洞,构思简单,甚至无从下笔,言之无物等情况。所以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增强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为此,老师要善于引导,多为学生创设阅读、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感到阅读既是一种任务,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要求,在字里行间圈点勾画,以表示重要词句;在有疑问的地方作记号,并能自行解答;要学会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段、篇进行积累,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等。另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比如,在读写人的记叙文时,要学会通过朗读疏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运用略读,了解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活动等;通过默读、跳读,分析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揣摩人物的精神风貌;通过精读、批读,分析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主题思想及写作技巧。在读叙事类的文章时,可以通过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式来扫除文字障碍,理清事件的脉络;采用精读、跳读的方法分析典型事件;通过朗读、批读的方法体会人物思想,弄清文中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的技巧。在对待写景的文章时,可通过通读全文,积累好词佳句;通过跳读理清写景顺序、过渡方式及详略情况。对待应用文时,可通过默读、画读的方法来理解和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对待说明文时,先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默读理清说明顺序,通过批读掌握说明方法。学习诗歌时,要注重朗读的作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形象,把握意境,并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作者的艺术构思。这样,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在“读”的训练中,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抓住文本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文本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读的训练。比如通过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通过精读,做到深钻细研,融会贯通;通过略读,做到提纲挈领,以求整体感悟。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文本去思考、想象,同时完成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掌握。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乐趣,享受收获的快乐,不断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是认读能力形成的基础;“读”是感悟能力形成的灵魂;“读”是探究能力形成的法宝;“读”是概括能力形成的途径。学生具备了认读能力、概括能力、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受用不尽的学习方法。
四、重视多读熟读,提高阅读效果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多读是语文的根本。第一,多读遍数。我国宋代教育家在谈到多读时说:“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第二,多读篇数。从语文角度看,我们不仅要读故事、童话、寓言、诗歌、散文,而且要读戏剧、小说等;不仅要读中国的作品。还要读世界各国的作品。阅读的范围要广,要做到博览群书,采百花之蜜,集百家之说,用人类的智慧来丰富自己。阅读不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和他人的知识,还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和人类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五、指导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老师要特别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与指导,让学生在课内学阅读,课外去阅读,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与实效,老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知识、掌握的学习技能运用于他们的课堂学习与讨论中。此外,可以通过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确保全校学生有相对固定的读书时间,并注意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与写作要求相关的书籍;定期开展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阅读收获,使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得到协调发展。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使人精神得到成长的基本途径。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作为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编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