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芳
【摘要】通过数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实验研究表明:问题教学法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收到了极佳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关键词】问题教学 思维 灵活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设疑置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尝试解决问题,以问题的解决来锻炼学生求知能力的教学方法。从心理机制看,问题教学法是属于探究性的,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的。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问题教学”的特点
1.深度性。著名教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生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而发展思维。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内涵、一定的思维深度。如果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认知问句,缺乏一定的思维性,就无法达到问题教学法的本质要求,只能使学生停留在认识、模仿等层面上。例如,在讲单项式乘多项式2ac(a2-3ac+5ac3)=2a2c-5a2c2+10a2c4时向学生提问:“这种解法对不对?”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立即作出回答。再问:“错在哪里?如何改正?”这时学生可能就无法立即作出回答。这两组问题的区别就在于: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前者不具有思维性,后者则具有思维深度。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才符合问题教学法的本质要求。
2.灵活性。复杂的事物、多彩的世界、真理的相对性等都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多提出一些灵活性、研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思维、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在实施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狭窄,学生的思维就可能被教师的问题所锁定,从而陷入被动,甚至会使思维僵化或者被扼杀,最终导致被动地接受性学习。例如,要在9x2+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使它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那么,加上的单项式可以是什么呢?这一开放性问题提出来后,立即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引发了学生积极讨论,他们实实在在地进入了探索“状态”。这样既可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又可以把课堂气氛顺势推向高潮。
二、怎样进行“问题教学”
1.在授新课时进行“问题教学”。在上课时,教师要改变以前教师讲、学生听、再做练习的教学模式。要善于在新课引入时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提问题应尽量与生活实际有关,要让学生感兴趣。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注重师生互动,关注过程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教会其数学方法和技能。笔者在授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就一直尝试“问题教学”新模式。
2.在复习课中进行“问题教学”。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章重点。笔者尝试把“问题教学”应用到数学复习课上,以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为例:课前,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章的知识点,课上老师向学生提问:“本章有哪些知识点?”学生归纳、总结,并相互补充、完善,最后教师提示、点拨,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板书:“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定义。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因为这些知识是他们自己归纳出来的,所以很有成就感。此外,如果别的同学没有想到的知识,某个学生补充出来后,该学生就会特别兴奋。调查发现,学生不喜欢复习课上老师罗列知识重点,学生抄笔记这种上课方式,而采用“问题教学”的复习方式则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因而深受学生喜欢。
(2)指导学生自己解答例题。在学生归纳、总结本章知识点之后,笔者让学生出示自己找到的综合题,并让其指定同学回答,且在回答过程中可以寻求帮助,最后,再进行相互评价。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都很兴奋,他们急于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都抢着回答问题。
当同学出示其所找到的题目时,若发现这个题目很典型,就对该题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如某学生找了如下一道题:
如图1,已知,在△ABC和△A′B′C′中,CD、C′D′分别是高,且AC=A′C′,CD=C′D′,∠ABC=∠A′B′C′,
求证:△ADC≌△A′D′C′
变式1:变结论试一试你一共能找出几对全等三角形?
问题提出后,学生就开始找答案,并进行论证。
变式2:变条件在△ABC和△A′B′C′中,CD、C′D′分别是中线,且AC=A′C′,CD=C′D′,AD=A′D′,求证:△ABC≌△A′B′C′。
这样,由学生找到一个题目,通过两次由浅入深的变式训练,使之对全等三角形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巩固,达到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当然,学生找到的题目很多,教师在选择时必须慎重,使所选题目少而精,对于没有在课堂上展示的好题目,则可以打印出来,并张贴在教室里。如此,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评价,自然就会培养起较强的兴趣。
3.在试卷讲评课上进行“问题教学”。当测验试卷批好发下去时,要求学生通阅试卷,然后把自己能订正的题目,先找出错在什么地方,分析出错原因,再订正。然后,再从课本或课外书上找一个类似的题目,进行解答,以巩固练习。例如: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是_____。学生在分析时会发现有两种情况,一是底角为100°,二是顶角为100°,而往往忽略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事实上,由于两底角为100°内角和就超过了180°,所以第一种情况应舍去,本题的答案“两个底角都为40°”。为了巩固这一知识点,就可以变换题目条件: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是______。这样,在改正,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正确解题,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由此,整节课都是学生们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互相补充、互相评价,教师只起点拨、提升作用。
古人云:“学始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思维的导火线,学习的内驱力,也是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源头。实施问题教学法要尽量让学生始终围绕问题去思维,做到以疑促探,以探释疑,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