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蔡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进行模块化教学是其中的一个亮点,但在进行模块化教材的编写时,应该处理好各模块间的关系,否则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本文主要谈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苏教版教材模块化后带来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苏教版模块教材 编写 问题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全国的新课程改革越来越频繁,浙江省作为全国的试点省市之一也在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改革。但浙江省以往的课程改革仅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编写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对教学内容上加以丰富以增强可读性,使其更适合当时教学的需要,而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采用的模块化教学,完全改变了原来的课程思想,从学生需要出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发展需要,做到因需施教,使人才的培养更适合个人发展的需要和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
浙江省高中化学采用的是苏教版教材,它具有贴近生活、关注环境保护、内容材料新而且丰富、练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和乐趣。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也发现了教材模块化后在编写中存在的一些不适合模块化教学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困扰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下面就笔者在教学过程遇到的有关模块内容谈谈教材编写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不同模块间教学内容和概念的统一问题
模块教学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是为了所有学生具备现代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化学基本素养,必修内容的学习也是为学生学习选修内容提供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而选修又有多个模块,不同模块间不可避免地都会涉及到相同的概念和内容。譬如,苏教版化学必修2中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化学、有机化学、物质结构等内容,而选修模块也有《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和性质》等内容。作为同系列、同学科的教材,不同模块对同一内容和概念应该保持一致的描述,否则会对教学带来很大的混乱,使教师和学生都难以适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使用带来很大的干扰。而苏教版化学教材中不同模块对同一内容和概念存在不统一的现象。如对热值的概念,在《化学2》中的热值概念为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而在《化学反应原理》中热值的概念为1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首先单位质量和1g是不一样的,单位质量可以是1g,也可是1kg、1mg等;其次,放出的热量和反应热的含义也不同,放出的热量无“+”、“-”之分,而反应热是有“+”、“-”之分的。为了和反应热的概念统一,笔者建议将热值定义为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再如,还原性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操作条件,在《化学2》第76页的“活动与探究”中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反应是不需要水浴加热的,而在《有机化学基础》第93页的“活动与探究”中却要水浴加热。
二、模块化教学内容的深广度问题
确定教学内容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当然不同的教育家有不同的主张,但要求比较全面的应该属塔巴(Taba)提出的六项选择教学内容的标准,他是从学校在社会中的功能、社会的需要和要求、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知识和学科的性质等方面提出的。其中第3条就是有关教学内容广度与深度的,他认为所选择知识的范围和深度要配置合理,使能达到精选内容、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苏教版选修模块某些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体现这一精神,深广度都过大。譬如,《有机化学基础》中有关原子轨道、顺反异构、旋光异构、比旋光度概念等内容;又如,《化学反应原理》中有关盐桥、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熵的概念),以及《实验化学》中电池极化、利用赤血盐对亚铁离子的检验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原教材中没有的,这些内容的增加明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上述的教学内容的难度也比较大,概念比较抽象,这也违背了塔巴提出的6条中第5条——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要考虑学习的可能性和适应性,即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也并不是不能增加学习内容和把有难度的教学内容都不应该列入学生的学习,但是要新增学习内容或将难度较大的内容列入教学内容,应该有其必要性。譬如,化学平衡常数内容虽然是新增加的内容,而且难度也较大,但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而且对后续知识,如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尤其是概念的理解),都可以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因此,不仅应该列入学习的内容,而且应该下大功夫去学,让学生学得透彻。但上述内容中原子轨道、旋光异构、比旋光度、盐桥和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电池极化、利用赤血盐对亚铁离子的检验等内容,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对进一步学习毫无意义,所以笔者认为没有学习必要,建议修订时能删去这些内容。
三、不同模块间的知识衔接和内容重复问题
苏教版课程设计有明显的螺旋式学习的思想,应该说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但是,进行螺旋式学习必须做好两个工作,一是要有螺旋的周期。如果周期过长,就会失去螺旋的意义,因为重新学习相关内容时学生已将原来的基础知识忘的一干二净,又要重新进行学习,这样就很浪费学生的时间,会明显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要注意知识的衔接。如果没有做好知识的衔接,就会出现内容的简单重复,从而重复学习,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必要。既然是螺旋,就是应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原来内容上有所提高。苏教版在选修模块和必修内容衔接时,存在着不少不必要的重复。以《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与《化学2》(必修)为例,《化学2》已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吸热反应概念及其与反应物和产物能量大小的关系、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热值的概念、原电池原理、化学电源中的部分内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等内容都有许多是简单的重复,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就会有点像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教师教得别扭,学生学得不舒服。建议在教材进行修订时,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使用者在使用时感到内容虽然似曾相识,但却有所提高,做到周而不复。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模块教材在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本文能为新教材重新修订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使苏教版各模块教材更适合模块化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3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第4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第2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