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以求知知更行

2009-01-22 07:27许发斌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师

许发斌

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统领作用,新课程目标在课堂上的具体落实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让受教育者在听懂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应为优选的教学原则。作为一名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尤其应当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与改革,力争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留下有价值的、属于自己的印迹。

在信息技术发展狂澜的推动下,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显而易见,信息技术教育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自己受教之际,就在想:老师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教,学生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学?当我开始执教之路后开始反思该怎样将知识教授于人。在此结合自己几年来教学实际,谈几点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自己的体悟。

确立科学新观念

确立新的、科学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新的教育理念呼唤“以生为本,发展为本”,避免教师个人表演现象的出现。这也是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课前,教师根据本节课课标拿出几分钟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对学生现有的理论知识储备与需求进行初步了解,在“前提诊断”的基础上,再适度调整课程内容,变通组织形式,合理设计任务,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情境式的自主学习。 如在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课上,为了把无法用实物来表达的“人工智能”形象地展示出来,教师把一个富有侦探色彩的任务留给学生,利用犯罪现场采集的指纹去鉴别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这样学生在他们自己心仪的“福尔摩斯”形象下探究式地去学习智能化信息加工工具的基本工作过程,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自身角色的变化,也要面对如何将课堂上学习的信息技术融合到实践中,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热情,很容易找到与学习内容结合的信息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力图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以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让每一个学生的亮点都能在课堂上闪光。

明确任务,读懂课标

我们在对信息技术课程定位的时候,应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立信息技术课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地位。信息技术科目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丰富的教学积累,教师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借鉴。在让受教育者听懂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应成为优选的教学原则。

“搜索引擎”本为信息技术应用而生,如果课堂上只是按照课本顺序流水账式的讲解所谓的“搜索技巧”无异于纸上谈兵,看似陈述条理的板书呈现或者PPT课件,实际也不会有真正的应用价值,进而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如果把课堂的内容用开放的网络环境科学合理地统一起来,更好地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完整并水到渠成地渗透给学生,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究更切合实际的“搜索技巧”,要比教师单纯的讲解“逻辑词”、“强制搜索”云云的技术术语要好得多。

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目标水平的要求,并通过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技术与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树立正确的技术观。

变单向教学为互动

学案导学式教学是迎合如今素质教育而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探索,联系新旧知识形成系统结构,使他们在教学策略的点拨下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很多教师不懂得教学设计是信息技术与课堂内容本身的重要着力点,只把课件的制作看作是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所以在课堂中经常是教师“演”,学生“看”的电影院似的场景,学生不能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数字化图像的加工与合成”强调的就是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因而开放互动的网络式学案会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指南,以网络中“陕西华南虎”作为案例导入,学生在学案的操作点拨下,从素材库中选用合适的素材完成简单的图像合成,自主构建一个完整的作品,并以范例学习与自由创作两条主线进行,同时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情境下的“任务驱动”

怎么把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既可以发挥他们的专长,又能合理地完成教学目标呢?“任务驱动”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我们的困惑。它充分利用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处理内容,巧妙地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真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鼓励、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当学习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时,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会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学生们会用它们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促进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并乐此不疲地进行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即“在快乐中学习”。

多个体协作中求单个体发展

在以往教学时老师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小组整体上,而无意中弱化甚至忽略了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最终是要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协作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把学生的差异性转化为师生的学习资源,有意识地提供协作式发展环境。实践表明,不同角色的转换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使每位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而且也会促使每一个学习小组都能迅速成长为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合作集体。同时,这种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培养过程。

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反馈

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再单纯包括面对面的交流协商和辩论,还包括基于网络技术的多种互动讨论形式。ASP动态网页技术目前是一种比较成熟且课堂上容易实现的一种信息评价技术,运用基本网页元素构图,可以更加直观科学地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等大量课堂信息作出反馈和评价,以学定教,实现学科教学质的飞跃。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每个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尤其应当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与改革,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力争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留下有价值的、属于自己的印迹。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教师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欢乐的课堂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