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华
小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他们主要是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因此,阅读教学要以引导学生感知为基础。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电教模式,对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进行了探索,取得良好的效益。
采用单向性电教模式,进行词语教学
在教学《草原》这课的“洒脱”、“疾驰”时,我在原来的灯片上加上一辆可以活动的汽车。先抽动灯片,汽车随意移动,然后再快速抽动,汽车越跑越快。于是,我便对学生说,前者表示汽车“洒脱”,后者表示汽车“疾驰”。看了灯片,听了老师的讲解,学生理解到“洒脱”就是自由,不受拘束;而“疾驰”就是飞快地奔跑。学生从形象上领略了这两个词的含义。
《黄河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往日的草原升成了高原,一座座山岭耸出地面。”我利用覆盖灯片,把“升”字换成“变”字,把“耸”字换成“钻”字,要学生体会哪个词用得好。通过比较,同学们都说每组前一个词用得好。因为前者生动地展现了地壳运动中草原、平地变成高原、山地的漫长的过程。
采用反馈性电教模式,理解课文内容
《革命烈士诗二首》表达了革命者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怎样利用反馈性电教模式指导良好朗读?我先放录音,让学生认真听,听后要学生回忆,哪些地方读得高昂,哪些地方低沉,哪些地方读得重,哪些地方读得轻。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逐节放录音,让学生明确怎样读才能表达革命先烈的那种思想境界。如“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两句诗,同学们听出了“人”和“狗”、“紧锁”和“敞开”都读得比较重。我告诉同学们,这是对比重读。通过常时间的录音带→学生→教师的反馈性电教模式的训练,同学们初步掌握了良好的读中的节奏、停顿与轻重缓急,提高了学生朗读水平。进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采用综合性电教模式,突破阅读难点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问题无法得到满意的解决,成为教学中的难点。现在教学中的这些难点借助于录音、音响等电教手段全面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较好地读懂了课文,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1.像、图结合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外洞和内洞的特点的描写的确少见,特别是空隙究竟有多矮、多窄、多低,课文中虽有文字交代,但到底模糊不清。以前,每讲到这一课,我总少不了要说:“将来有机会到双龙洞一游,你们亲自去看看就知道了。”而现在,这一愿望在教学里实现了。去年暑假,我班一名学生随父母游双龙洞,他爸爸还带有录像机。我特地向家长借来录像带在课堂上放映。我边放边让那个学生讲解,使学生亲眼看到了人们怎样进入空隙,又怎样出来,外洞和内洞的特点一目了然。为了使学生对泉水的来路了解得更清楚,对作者的写作顺序更明白,我又自制了动画,打出之后,学生说,他们将来去罗甸,顺着小溪走,不用向导也能参观双龙洞了。这种像、图结合的手段,拓宽了学生的视眼,真正体味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真谛。
2.动、静结合
在教《飞夺泸定桥》时,为了突出展现战士不畏艰险、英勇斗争的精神,应该让学生看看泸定桥究竟险到什么程度。首先,我放静立投影,让学生在脑海里树立泸定桥的总体印象。然后看动画。让学生看到了红军战士在只剩下铁链的险上加险的桥上边铺木板边冲锋的动人场面。动、静结合的电教手段,使学生仿佛也置身于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一股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形、声结合
我让学生人人都设计“十里长街送总理”投影片,然后经本人说出设计的意图,最后由大家评选优秀设计投影片在全班放映。此外,我又组织学生回家后自己录音,带到课堂上让大家听、大家评。通过投影片的“形”和录音带的“声”的结合,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沉浸在庄严肃穆缅怀周总理的感情氛围中。
多年的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采用多种电教模式进行教学,是激发学生内心体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手段之短,发挥电教媒体所长,而且在教学中可以做到导而能读,引而能思,启而能发,训练更见成效,教学效果因此得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