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平
1882年对洋人来说是个好年景,这一年,欧洲的蚕丝大丰收,但这一年对中国的蚕农却不是好时光,因为他们的蚕丝欠收近三成。那个时候的胡雪岩正处于人生的顶峰,尽管三年后,他就会在潦倒中病死,但当时他是大清国的首富,财产约白银3000万两,超过大清国的货币储备。所以他认为他应该做一件大事,也是为整个民族做一件大事,所谓“邀人集资同买,则夷人必服”他要改变洋人对蚕丝的垄断,蚕丝可是国人最先发现的。据说他当时动用了总资产的三分之二在上海开办了蚕丝厂,并囤积了14000余包生丝,这绝对是个大手笔,因为这个量超过了上海生丝全年交易总量的三分之二。生丝果然开始涨价,他也感到意满志得。但其实他并不懂蚕丝市场也不懂国际市场,因为洋人控制了海运和国际市场,所以他的生丝根本无法卖给最终消费者。就像多年前中国高高在上的那些庄股,唯一的命运是等待资金链断裂的那一天价格雪崩。胡雪岩的结局,相信中国人差不多都知道,只是不同的人会从这个结局中看到不同启示。
今年全球经济如愿复苏,但明年各国政府都会考虑同一个问题:刺激政策如何退出?为什么呢?因为很多货币会像胡雪岩富可敌国的财富一样,在囤积一些东西。以黄金为代表的资源是第一个去处;股票市场是第二个落脚点,房地产则是第三个方向。囤积是泡沫的基础,能否成功则要看两个条件能否满足:一是供给;二是出路。所以投资书画的人都知道,画家如果去世,则价钱会立马上涨,因再也没有供给了。
资源是涨跌最快的泡沫,因为资源总是有新增的供给。而资源的价格也总是以边际成本为地平线,做弹性运动,当供大于求时,成本定价,供不应求时,价格高涨,刺激供给增加。其实一百年前,五两黄金可能就能买北京的一个四合院,现在可能只能买一组进口沙发。
对国内投资者而,中国股票的供给是有管制的,重组则提供了出路,所以价值投资在中国会有无效的地方,这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特色,只要股票供给一天不放开,这种特征就可能存在一天,投资者其实不用抱怨,因为没人强求你参与,而大部分的股票还是适用价值投资的。
中国土地的供给也是控制的,这为囤积住房提供了前题条件。一次一个中国福布斯榜排名靠前的房地产老板来路演,问他对房价的看法,他说还会涨20年,主要理由也在于此。所以许多比较富裕的人囤积了相当多的住房。但土地的事有些复杂,中国虽然18亿亩耕地不能动,但中国农民的宅基地可能有2亿亩,如果有50%用来盖房,容积率1.5,按大点面积算,每户120平米,中国还可以盖近8亿户。按三口人算,中国也就是5亿户人。所以除非将来人口超过30亿,所以从总量上看,囤房的人将来会比较麻烦。对于政府而言,现在高价卖地相当于对富人征税,房地产商虽然现在很赢利,但如果高位没走,挣的钱全变成了地,也相当于还给了政府。只要控制好银行货款,大不了泡沫破了时,政府再注资救一下,可能中国地产的泡沫也就这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