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创新型软件类课程体系研究

2009-01-20 01:55王柯柯崔英志黄贤英黄丽丰
计算机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王柯柯 崔英志 黄贤英 黄丽丰

摘要:本文提出创新型软件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软件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探索信息服务业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软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成果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到2010年,我国软件市场销售额预计将突破10000亿元,其中国产软件和信息服务将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65%以上。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各类型高校纷纷开设了计算机软件专业,虽然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与理论学习相对应的实践环节,但学生仍存在“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实际应用知识缺乏、软件开发经验不足、对公司的运作及产品开发过程不熟悉”等问题,使软件产业理想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之塔基不稳固,演变为异常的“橄榄型”,出现软件企业招聘人员难、高校软件类毕业生就业难的“两难”境地,从而导致从“象牙塔”毕业的大量软件类毕业生难以直接顺利进入“金字塔”,这些现象均表明目前软件人才培养存在日益凸现的质量问题。

1存在的问题

软件类课程体系不完整、课程设置陈旧、课程组(群)建设力度不足、实践环节成效甚微等因素导致了软件类及相关专业学生缺乏实际编程能力,使得从高校毕业的软件人员滞后于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1.1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

专业中各课程之间应具有很高的耦合度,但在现有软件类课程体系下所开设的各课程之间通常较为独立,未重视课程组(群)的建设,鲜有考虑课程(组)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和衔接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也常常由于对孤立知识的学习而难以形成明确的专业方向,且实践环节也仅对特定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忽视了对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2教学目标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在专业方向目标的确定方面,大部分高校设置教学目标多脱离社会需求,仅偏向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机械理解和验证性实验的逐步实现,并主要以作业方式评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形式单一、目标滞后,使毕业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跟上社会发展,导致所学非所用,与目前社会软件产业日新月异的需求产生巨大的落差,因此,使得当前软件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明确,造成其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均不理想,与企业直接顶岗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1.3教学过程中成果化意识薄弱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软件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将“成果化”意识贯穿其中,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程结束后抛至脑后,既没有对前修课程加以提升,也未能对后续课程提供支持,忽视了在各阶段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成果归纳整理,其薄弱的成果化意识使所学知识在专业学习中无法形成专业能力的积累,从而获得成就感微乎其微,学习兴趣逐渐衰减。

2创新型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基层应用型软件人才,必须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合理的、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创新型软件类课程体系,最终体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包括以下4方面内容。

2.1整合课程组(群)

着眼于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的综合培养,整合现有软件类课程组(群),构建基于应用型本科软件类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由“理论学习、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创新训练、课外科技实践”等多个教学环节组成,构建“基础→实践→综合→应用”的分层次递进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该创新型软件类课程体系中基础环节包括基础平台课程和学科平台课程;实践环节主要是程序设计实战强化,设置程序设计开发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及Internet程序开发基础、C#程序设计等进阶课程;综合环节在应用程序实践练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综合性工程应用实践,其实践环境包括软件实验室、网络中心软件实习部和创新实验室;应用环节主要是面向企业实习实训,包括软件企业实习、软件实训基地培训和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实战练习。

本课程体系按层次以螺旋式教学方式逐层推进,即各层次课程既为上一层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又在学习本层课程的同时不断深化和提升下层次课程内容,形成交叉螺旋上升的学习形式,使系列课程间衔接更紧密,形成“课程分层次、推进一体化”的创新型课程体系。

2.2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是软件类人才培养目标之根本所在,因此,顺应当前社会需求更新实践内容、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本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除了常规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外,增设了创新训练、课外科技实践、科技创新竞赛等实践教学形式,加深实践内容以适应社会需要,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平台,如图2所示。

该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平台、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和实习实训综合教学平台,并按该平台结构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3个层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与课程组(群)建设相对应;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按专业方向建设;实习实训综合教学内容与IT企业合作,将实际工程项目融入教学全过程,按项目进度推进,增加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精选实践内容。

2.3强化学生“成果化”意识

在上述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下,建立与之对应的考评机制,通过机制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各阶段任务进行“成果化”意识培养,形成对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归纳总结→成果→再学习”的良性循环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成果化”,建立学生课程成绩的真实依据,构成最贴近学生的教学案例,形成阶梯式的学习模式,从而使得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的“成果化”案例进一步进行产品化要求,从而培养的学生产品化意识,激发学生兴趣,模拟真实场景,并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实习产品化学生的知识技能,将产品化贯穿于专业方向上的各个环节。

2.4革新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实验系列课、课内外集中实践教学、创新实践和课外竞赛活动等环节,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研究软件系列课程间的衔接关系,通过建立由企业真实项目组成的案例库使各课程均能按照案例教学方式进行,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3结语

基于计算机专业基础平台和学科平台课程,以提高应用型本科软件人才质量为目标,本文提出了创新型软件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优化了实践教学,能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软件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满足信息服务业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有助于促进重庆市高校应用型本科软件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信息产业部. 国家信息产业部发布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Z]. 2007,3.

[2] 潘怡. 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讨[J]. 长沙大学学报,2008(9):98-100.

[3] 杨书新,李淑芝,兰红. 关于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4):74-76.

[4] 俞奎. 基于案例导学的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模式[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255-256.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