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湘华
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编者有意配合课文内容特意精选的,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将这些插图充分地利用起来为课堂教学服务呢?如何才能正确而艺术地处理这些插图呢?这应该是每一位思品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图导课,激发学习情趣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如果导入角度选得好,不但能节省时间,很快地进入新授内容,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
常规的导入方法有课件导入、故事导入、活动导入等,由于思品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以图导课。插图紧密结合课本内容,是对内容最好的诠释,抓住插图也就等于抓住了课文部分核心内容。比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开放的胸怀》,这一页文字的右面是这样一幅画面:两个女孩坐在饭店的餐桌边。吃完饭,美国女孩拿出了钱包,对中国女孩说,(结账时)咱们一人一半。原来是要AA制。在导入新课时,笔者说:“如果我们不去看左边的文字,仅就图论图,同学们肯定会感觉到这个美国女孩Mary不通人情。既然你请人吃饭了,为什么还要别人掏钱?请注意这里的小标题是“开放的胸怀”,而课题又是《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吃饭AA制与小标题、课题之间必然会有某种联系。我们如何去理解这种联系呢?”这么一说,同学们的兴趣显然被调动起来了。因为按照我们国家的传统习惯,Mary的行为是难以理解的。笔者从该图与我们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切入,让学生放眼世界,去尊重异族文化思想支配下的不同行为,学会理解别人、包容他们比人。在这里,插图显然起到了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
二、以图设疑,加强自主探索
丰富的插图不仅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的资源,还可以以图设疑,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图设疑,符合新课程理念,也符合古代先哲提出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古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激发兴趣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和自主探索能力,这与新课程标准指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法相吻合。因此,笔者在课堂上屡屡身体力行。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老师伴我成长》之《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第一框:师生交往新观念,笔者就抓住了这一页的一幅图进行了设疑。这幅图是三个女生在一起倾吐肺腑,谈论他们的老师。她们都想和老师交流,但有的不知从何说起,有的害怕老师,有的觉得与老师有距离。笔者抓住这幅图设计了三个问题:①学生为什么会有想跟老师交流,又不知道怎么交流的想法?原因何在?②你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③你心目中完美的教师形象大致是一个什么样子?三个问题、三个角度,很好地引导学生自己去作深层次地思考。有时,笔者还会把以图设疑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画面设计疑问。这种做法,更能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效果更好。
三、以图交流,改进学习方法
要想顺利地、创造性地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研究教育对象的实际,即学生的实际;研究教学内容的实际,即教与学共同的客体对象的实际。《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介绍常用教学方法中提到了讲解法、讨论法、辩论法这几种。运用书本中的插图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就是运用了讨论法、辩论法或者是演讲法。因此,以图交流是改进学习方法的一剂良方。教学中,笔者常常以插图引导学生思想碰撞、合作探究,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比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的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时,笔者我就是采用了以图交流法。这幅图画的是“我”在期中考试完了以后在家里边听流行歌曲边跳舞的高兴样子,但是,妈妈却粗暴地制止了“我”,弄得“我”很不开心。交流就从这幅图开始。笔者没有布置什么题目,让大家随便聊。不少学生很有感触,讲到自己也碰到类似的情况。“诉苦”以后,也有学生指出,其实父母也是好心,望子成龙。这时,笔者顺势引导大家如何去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然后,又要求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两代人有这样的隔阂,有了这样的隔阂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如何辩证对待自己的逆反心理等问题。大家就在这样的聊天式谈论中很自然顺畅地完成了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以图交流,学生聊得开心,课堂生动活泼。
思想品德课本中丰富的插图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作为思品课教师,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些插图,将会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使有效教学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