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眼光放长远 把基础打扎实

2009-01-20 01:56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人文习惯文本

刘 淼

【摘 要】离开升学和考试,能静静地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究其原因,可能有诸多方面,但有一点却不容回避,即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太注重学生近期对所读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等方面的长远培养。本文就如何关注阅读教学的长远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努力方向。简言之,平时的阅读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长远目标

阅读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所读作品,这是必须的;但仅仅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必须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把基础打得扎实一些。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如果我们问学生:“假设不考试了,你还会不会读四大名著、读鲁迅、读老舍?”答案肯定不会让我们满意。即便不如此假设,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得见的是:除非是为了求学、考试,几乎没有多少人把阅读当成自己勤恳不辍的事情在做?然而,读书却又是可以让人“明智”、“聪慧”、“深刻”、“有修养”以致言辞“善辩”的法门。

所以说,为了眼前的阅读教学,我们应当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我们更应当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了强烈的阅读兴趣,学生就不会谈“阅读”而畏难,久而远之,兴趣就会成为爱好,必将使人终身受益。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利用学生感受和理解所读作品的机会,要变着法儿让学生走进书籍、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增强继续阅读下去的信心和求知问难的欲望。这样一来,阅读犹如点了火的火箭,想不发射也不行了。

2.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老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校专门学习阅读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如果仅用来感受和理解所读的作品,充其量也就是百十来篇,之于浩如烟海的书籍,这仅能为“沧海之一粟”。而这有限的几篇并不能使用学生习得一生的知识和技能。

所以,真正的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阅读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学会阅读。有了正确的阅读方法,犹如掌握了砍柴、驾船的本领,面对广阔的“书的森林”、“书的海洋”,学生们就不会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而显得举止无措了。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利用学生感受和理解所读作品的机会,要让学生们学会解读各类文体的方法、品读各种语言的方法以及课内外知识融合的方法等。有了这些阅读的“金刚钻”,学生用起来得心应手了,难道还会怕再揽“瓷器活”吗?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习惯,即习而贯(惯)之。原本需要花上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解决的问题,因为找到了其可以依循的规律,之后再碰上,解决起来便不费吹灰之力。习惯是方法,又不仅是方法。用笔圈画阅读是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习惯,毛泽东同志有动笔阅读的习惯,一部《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也就在不经意间成书了。

所以,好的阅读习惯也应是阅读教学着眼培养的目标。有了好的读书习惯,就如同一个上满弦的钟表,无需再有外力,便会自动转起来。当然,我们不能奢望,有一两次阅读方法的指导,就能使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去“习而贯(惯)之”。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利用学生感受和理解所读作品的机会,应当“有意”也是“有益”地让学生养成诸如查工具书、批注、质疑、讨论、知识迁移、敢于发表见解、乐于写写评论的好习惯。有了这些好习惯,到使用的时候不用想,学生就能做得很好。

4.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正处在需要补进经验、训练思维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有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就是在黑板上画一个“圆”,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对其所代表事物的回答越来越没有新意,原因就在于思维的僵化。阅读一篇文章,所有学生得到的感受都一样,如果是语文考试,也许可喜;如果是阅读教学,应当是可悲的。

所以,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也应是阅读教学着眼的长远目标。有了求同的思维,有了求异的思维,就如同有了通往罗马的“条条大路”,那么创新就不会是艰难的事情,个人屹立于群雄中,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还会是难题吗?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利用学生感受和理解所读作品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主张“个性化的阅读”,只要是不脱离文本的见解,又能自圆其说,为什么要说人家的不对,保护好这些今天看来“怪异”的思维,对于明天的发展未尝是件坏事。

5.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有些专家对“过度”解读文本的“人文素养”很反感。笔者也反感,脱离了文本去谈“人文素养”那不是语文课的事。但这并不能妨碍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没有好的人文认识的人,可以说是有“才”缺“德”的人,不符合发展的规律,不是社会的需要。

所以,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应是阅读教学着眼的长远目标。有了正确的人文见识,也就有了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平心静气看待世界及人生的视角,处“大乱”而不惊,能世事洞明,对人生何尝不是件好事?对民族何尝不是件幸事?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对于文本中升发出的关于道德行为、思想观念的讨论,如其必要,不但不能回避,而应当加强探讨。毕竟我们从事的是母语教学,我们的文本中沉淀着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有我们民族传承的血脉,是不允许我们忽视的。

总的说来,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注意学生对所读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要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简而言之,就是既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能“为教而教”,而要“教是为了不教”,应当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扎实地开展好今天的工作。

猜你喜欢
人文习惯文本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好习惯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