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登龙
【摘 要】本文结合具体事例,介绍了在生物学教学中根据“五何”思维方向设计问题的方法和从“理解的六个侧面”进行提问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学 问题 “五何” “理解的六个侧面”
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它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等在实践中进行学习。“疑”即疑问或问题;“质疑”即依据事实问明或辨别是非。“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也需要用“问题”。由此看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能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或值得探究的问题呢?要提出“有水平”的问题来,仅凭经验和随机发挥还是不够的,一些研究者们在增加问题设计的可操作性方面做了切实的努力,祝智庭教授提出的“五何”思维方向及詹·迈克泰(Jay McTighe)和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提出的“理解六侧面”都可以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
一、根据“五何”思维方向设计问题
祝智庭教授提出的“五何”思维方向可以作为我们设计教学问题的可靠依据。“五何”即“是何、为何、如何、若何、由何”。
1.是何:是什么?即由What,Who,When,Where引导的问题,针对具体事实发问,它的解决有助于获得事实性的知识。
2.为何:为什么?即Why引导的问题,是针对目的、理由、原理、法则、定律和逻辑推理等原理性内容发问的问题,它的解决通常有助于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作出解释和推理。
3.如何:怎样?即How引导的问题,是针对方法、途径、状态及事物发展规律发问的问题,它的解决通常有助于获取策略性的知识。
4.若何:如果情境中的一个因素(人物、时间、地点、工具和规则)发生了变化,结果会怎么样?这通常是“what”…“if” 引导的问题。这类问题易于产生思维迁移(角色迁移和情境迁移),使学习者获得创造性的知识。此类问题可以拓宽思路,是创新和发现问题的“启动机”。
5.由何:问题是从哪里来(What,Who,When,Where)?通常是“From…”引导的问题,是为了追溯、呈现或强调与事物对象相关的各种情境要素而进行发问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作为情境(Context)的依附对象,用以描述一个问题产生的情境。
为了便于操作,祝智庭教授还设计了“五何”问题设计模板。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根据“五何”问题设计模板设计的问题如下:
在“五何”问题中,“由何”问题往往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用于情境导入或布置任务。在教学之初,如果能设计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使其大脑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从而为新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是何”解决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能使学生获得记忆层次的知识。在生物学教学中,有关概念的定义、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发育过程等知识都可以用“是何”来提问。如“什么是变态发育?”“细胞是什么样的?”
“为何”解决的是“生态系统的特性——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获得理解层次的知识。在生物学教学中,有关各种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都可以用“为何”来提问。例如,“为什么血液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为什么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如何”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可以使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知识。在生物学教学中,有关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知识都可以用“如何”来提问,如“如何保护视力?”
“若何”问题把学习者置于一种严峻的问题情景中,使学习者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中,都应该设计“若何”问题,以拓宽学习者的思路。
根据“五何”思维方向设计的问题处于不同的思维层次,涵盖了教学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使整个单元主题比较明确,而且“五何”问题设计模板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生物学教学中设计问题的好帮手。
二、从“理解的六个侧面”进行提问
詹·迈克泰(Jay McTighe)和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认为,理解潜在地存在于似乎没有任何问题的知识中,而且理解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一般一个问题有六个不同的理解侧面,每个侧面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表现。六侧面分别是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
1.解释:能够对现象、事实、 数据和观点等进行准确、恰当、言之有理的说明。
2.阐明:说明、解说、转述,从而阐明某种意义。
3.应用:在不同情境中有效利用知识的能力。
4.洞察:观点深刻并具有批判性。
5.神入:能深入体会另一个人的情感和观点。
6.自知:能够理智地认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他们还认为,教学设计的目标在于使设计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的过程(译者序),教学设计的关键是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了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一个学习主题,我们可以从理解的六个侧面来设计问题。
例如,在“人体的营养”一节,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从解释侧面:什么是营养?营养都来自哪里?人体需要哪些营养?
从阐明侧面:营养对人的生命活动有何意义? 从应用侧面:如何为产妇(或高考考生)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
从洞察侧面:为什么不同民族的人饮食习惯不同?
从神入侧面:你知道那些由于疾病而需要控制饮食的人有何感受吗?
从自知侧面:你的饮食习惯有利于健康吗?
从“理解的六个侧面”设计问题,可以把本节的学习内容清晰地呈现出来,并且前三个侧面的问题是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提问,后面三个问题则涉及到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理解六个侧面”不仅为我们设计问题提供了依据,还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设计目标更全面。按照平时的教学经验,解释、阐明、应用、自知方面的问题,教师一般都会想到,而有关洞察、神入方面的问题,教师一般不容易想到,但这样的问题恰是引导学习走向深入的问题。
三、设计问题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针对同一个主题或同一个核心概念来设计问题。无论是根据“五何”思维方向设计问题,还是从“理解的六个侧面”进行提问,首先都要针对同一个主题或同一个核心概念来设计问题,否则,所设计的问题就可能不够全面,或针对性不强。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时,如果“是何”问题是“什么是生态系统?”问题的针对性就不强,因为本节内容的主题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不是“生态系统”。如果学习内容涉及几个相关的主题,则可以对每个主题都从“五何”或“六个侧面”逐一去设计问题。例如,对“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或“眼和视觉”)内容设计问题时,先对“ATP分子”提问,然后再对“高能磷酸键”提问,最后再针对二者的关系提问。
2.可以对所设计的问题进行修饰。根据“五何”或“理解的六个侧面”设计的问题有时表述不符合人们的习惯这一现象,可以进行修饰,使之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例如,“如何:如何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可将它改为“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触发新问题的问题”。希望“五何”思维方向和“理解的六个侧面”能为我们设计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长沙:岳麓书社,2005:105.
[2](美)Grant Wiggins,Jay McTighe.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胡小勇,祝智庭.教学问题设计研究:有效性与支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
[4]祝智庭.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R].上海: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