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情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探索。
一、消除畏惧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由于知识水平、阅历见闻等客观条件有限,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作文成了学生发怵的作业,迫不得已写上一篇,得到的评语又往往是批评多,表扬少。时间一长,他们更开始从心理上排斥写作。我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习作呢?
为了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我在指导作文题材上,让他们从写身边的小事,写点滴的感受,写随意的感受入手,使学生觉得作文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并非如他们想象的那么难,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或记叙描写,或说明介绍,都能畅所欲言。时间长了,他们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得到提高,诉诸笔端的文字也日渐丰富多彩了。同时,每次作文我都放开要求,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渐渐消除了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写作从被动的“应付”,转向了主动的“创新”。具备自信心,我认为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二、改革作文步骤,培养创新精神
在指导学生作文训练上,以前的作文课总是“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课堂点评”四步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在作文指导的步骤上做了一些改革。
1.出题
新颖有趣的文题,是诱发学生写作的关键。我设问题,尽量避免直接给题,多出“半题”,让学生自己补充题目后再作文,给他们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多数作文只是给出范围和主题,不给题目,不限体裁、字数;有时只告诉学生写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连范围也不加限制。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自然人人有话可说。这样做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发挥了他们的个性特长。
2.作文
根据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我从最基本的词语训练做起,扎实学生的作文基本功。通过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词语训练,让同学们明白“最准确的动词只有一个,最准确的形容词也只有一个。”接下来扩展到句子练习,给出一种想象,一种情景成一种场面等,每人围绕所给内容说一句话,然后评出精彩的句子,大家共同欣赏、学习。依此类推,再由句子的训练扩展到段落的训练,由写一段一段的“小作文”,再“凑”成一篇有头有尾,有详有略,主题集中的“大作文”。经过这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写作过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写作,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不少学生在作文的“定法”与“常规”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了。
3.批改
以往作文的批改工作,都是由教师“包干”,结果教师的“批改水平”见长,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不见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老师批改,采用指导性的批语,多指优点,而且写在醒目的地方,即使指出缺点,也注意采用较委婉的语气,避免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另一方面,改“一家言”为“大家言”。一篇作文,采用多种形式,由多人批改,不仅要写出评语,而且要有修改痕迹。学生们分析、讨论、修改“一条龙”工作完成之后,一篇“漏洞百出”的作文修改得无懈可击。学生在修改工作中学到的东西,有时比写作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还多。因为他们站在“批评者”的角度,远比处于“被批评者”的角度要快乐的多。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浓厚了,对写出来的东西也认真负责了。
4.评点
评点作文的工作也主要交给学生来做。可在小组内小范围评点,也可在班内大范围评点;评点的对象可以是自己的作文,也可以是别人的作文,有时甚至是作家作品,名著名篇;评点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单指其优点,也可单指其缺点,或者兼而有之;有时也可大胆的改动原文,陈述自己的观点、看法、想象、联想等。好的文章往往还需要学生写出简短的“赏析”。当学生站在评论家的高度看这些作文和作品时往往能做到取长补短,学其优点,充实自己的习作。
在以上的作文教学步骤中,我费力不多,学生收获却不少。最主要的是学生由“苦学”变成了“乐学”,加上自信心,一个学期以来,作文已不再是他们的难题。今后我在作文教学中将继续探索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创新在作文教学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