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琼
盛夏时节,走进苹果园,硕大的果实的确让人垂涎三尺,聪明的你千万别动贪念,不要在夏日去摘属于秋天的果实,尽管它已成型,但注定是酸涩的,经看不经吃。我们不妨把早恋——老师、家长眼中的误区,心中的雷池,也看成是青涩的果实,因为它同样经不起时间的细细咀嚼,徒有诱人的外表。
面对日趋渐多的中学生恋爱问题,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种失职,教学生把握成长才是上策。
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早恋是可以事先预防的。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的青春期卫生教育,让学生明白“早恋”对处于求学阶段的他们有一定的危害,做到防患于未然。保护孩子是最重要的,让学校的性教育超前于社会的性渲染和性夸大,消除学生的性神秘。通过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性是人类最诱人、最脆弱的花朵。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它开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珍惜的,但是花开的过早,往往经不起风雨的洗礼,会夭折。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想让对方注意自己,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出色,让自己变得出色的唯一途径就是努力学习。
其次,转移学生注意力。而当前社会上的不利因素都是最强的诱发和刺激物。学校无法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来调节学生内在情感的需要,造成他们旺盛的精力无法得到及时转移。于是,一次美丽的邂逅、一声温馨的招呼,都能撩动他们的心灵。班主任无法左右社会上的不利因素,但完全可能也很有必要创设班内良好的“小气候”——通过紧张而有序的课内学习,健康有益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充实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使他们把全部精力、智慧集中到学习上,把兴趣和爱好集中到组织的活动中去,有意识地转移对异性的过分关注。
再次,作为教师要长上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观察,及早发现苗头,正确引导。作为一个成功的德育工作者,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教师要具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冷静慎重的对待学生,理解他们的纯洁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当然教师还应该有足够的宽容与耐心,充当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高度上,把自己当作是学生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做到有的放矢。
最后,教师应该知道,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于情窦初开的花季和知行不统一的心理断奶期,相对于生活的色彩斑斓和青春体验的多姿色彩,我们的说教有时显得正确却又苍白。当说教无效时,不妨另辟蹊径,“棒打鸳鸯”。记得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位姑娘得了相思病,奄奄一息,家里人很无奈,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请来了当地的一位名医兼画家。名医听完事情的经过后,只是询问被姑娘迷上的小伙子长得如何,平时的穿戴。依据家人的描述,名医画了一幅小伙子的画像,穿戴完全与真人相同,只是画面上那个小伙子长得青面獠牙。他让家人把画挂到姑娘的房间,结果姑娘的相思病竟然不治而愈。不难看出这位名医还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学家,他巧妙地利用“光环效应”,破坏小伙子在姑娘心中的美好形象。其实,在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上,我们也可以采用名医的做法,充分利用早恋学生互相观注对方这一特点,给陷入早恋的学生多找一些相处的机会,如做值日、相互检查作业、学校开展的运动会、军训等,当然这些机会必须是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不留痕迹的帮助早恋的学生互找对方缺点的“良机”。明知他们中的一方做不好某一点,却有意的让他去做,让暗恋的那方离他近一些,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和发现对方的不足。随着接触的增多,对方的缺点就会暴露在另一方面前,再加上我们不失时机的正确引导,“棒打鸳鸯”计划也就获得了成功。
路漫漫,情悠悠,早恋虽是教育园地中一枚青涩的果实,只要每个教育者都能以宽容的态度和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导,那么每一枚青苹果都会变成甘甜可口的红苹果,收获在金秋,甚至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还会发现我们所未曾有过的触动呢。奇迹等待我们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