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同祥 曹隽平
2009年8月4日,在位于北京西三环马旬艺术品中心的济美斋,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赠送仪式:一方刻有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肖像的端砚,由当今国内砚铭第一人张得一转赠给季羡林先生的儿子季承。
季羡林先生肖像端砚是一方淌池砚,砚长22.5厘米,宽14.5厘米,高2.5厘米,砚池边饰以夔龙纹,绝妙的是在砚背左上方镌刻着栩栩如生的季羡林先生肖像,右以行楷刻两行铭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刀法生动流畅,用刀如笔。在砚的下方分别刻有几方印章,内容依次是:小丁画、济美、寿翁、得一、戊子、季羡林印、琴砚书屋。朱、白文相间,篆法精研,或浑朴,或秀丽,皆得古法,整体布局错落有致,无累赘之感,耳目一新,令观者颇享眼福。砚右以章草镌刻“季羡老雅玩(其下以魏体刻“张得一沙道维敬赠”),“砚左以隶书刻“文以宣德,学以养寿,德如砚润,寿如石久,出于端溪,嘶自名手,道维得一,双擎恭投。高山仰止,季翁永留。”
有趣的是,这方季羡林先生肖像端砚还有一方姊妹砚,那就是与季先生齐名的“北季南饶”中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肖像砚。饶宗颐肖像砚与季羡林先生肖像砚材质、造型、尺寸大小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饶先生的肖像是刻在砚背右面,肖像精神矍铄,颇具大学者风范,肖像左边以大篆镌铭文“大其心,容天下之物;平齐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右下角两方朱文印“友直”和“济美斋”,压脚章仍为白文的“琴砚书屋”。砚右侧边款以小篆铭之“饶公选堂教授九三造像”,左侧是两行古意盎然的章草“大连刘馨竞策划,沧州张得一镌刻,戊子宁波贺友直传神,本溪高虹统筹,杭人王运天书”。
这两方砚的镌刻者是海内砚铭第一人张得一先生。张得一,1958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古琴会理事、北京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他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擅长花鸟虫鱼、山水楼阁。在师法古人作品中,上朔南宋刘、李、马、夏,下至清代“四王”吴恽,皆苦心揣摹,博览诸家之长,为己所用。在大写意花鸟方面,青藤、白扬、个山、八怪乃至近代吴昌硕、齐白石无所不涉。
1982年张得一先生曾在北京琉璃厂印痕楼学习篆刻艺术,于业余时间,临名帖,观大家作品。他在篆刻领域“入手明清,放眼秦汉”,打下坚实基础,形成自己风格,并得到诸多书法篆刻专家的指导,曾为众多知名人士和外籍友人刻制印章。
1994年张得一先生开始进入砚台领域学习深造,广泛收集资料,四处考察产砚名地,研究砚台的历史发展、石质特性、制作工艺、砚铭刻制等等。他重点从事砚铭刻制的实践,深居简出,创作了一大批砚铭刻制作品,积累了砚铭创作的丰富经验,出版过《张得一刻砚铭集》一书。书法界和砚界的专家们对此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此书在国内外砚台制作界和收藏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内外诸多砚台收藏爱好者前来求刻砚铭。2002年末,张得一先生曾被一位台湾文房制造商聘请为艺术指导总监。
从砚侧铭文和印章可知,这两方砚也是集体的心智的结晶。2007年春节,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书法家王运天先生来京,在与张得一聊及古代文人玩砚轶事时,建议张得一与当代文化大家合作,为他们创作一些砚台,著名诗人、书法家沙道维与季羡林先生相交颇深,知道季老收藏颇丰,亦喜藏砚,于是提出首先为季老制砚。在征得季老同意后,他们多方寻找,反复论证,最后选择了漫画大家丁聪先生为季老绘制的肖像,砚铭选择了北宋大儒张横渠的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惜此砚制成后,季老因病已与外界隔绝,只是看到了砚拓,张得一无缘亲自将砚赠与季老本人,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提及的赠送仪式。
与季羡林先生肖像砚相比,饶宗颐先生的肖像得来颇为不易。此砚首先由上海知名摄影家丁和与饶宗颐先生联系后,专程赴香港为饶先生拍摄了一组照片,回上海后发现要上砚石雕刻尚有差距,于是专门延请著名画家贺友直先生选取其中一张照片重新以速写的方式画出。这期间,张得一先生两次到广东肇庆端砚产地寻找合适的砚料,回京后闭门谢客,潜心构思成熟才动刀,耗时两月始得完工。据悉,将在明年春节期问举行饶宗颐先生肖像砚赠送仪式。
砚台自古就与文人密不可分,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众多的艺术大家也都和砚结下了不解之缘,东坡玩砚、米芾拜砚,留给了后人无数的轶闻。“北季南饶肖像砚”从策划到制作完成前后历经两年多时间,张得一等人无疑又创造了一桩砚林佳话、文化盛事。
(作者周同样系中国砚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