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群
小学语文专家崔峦老师说:“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是跛脚的阅读教学。”的确,阅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作则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能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可见,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互递的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
一、放飞想象的翅膀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句段不仅文句优美,而且结构鲜明、写法典型,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的训练,实现学生的知能转换。
案例1:苏教版第一册《家》教学片段
师:白云在蓝天上飘荡,似羊群,像棉花。蓝天衬着白云,白云依偎着蓝天,蓝天确实是白云的家。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指名读)
师:鸟儿只有在树林里才能自由自在飞翔。你们看,鸟儿在树林里生活得多愉快呀!所以说——(生接读)
师:鱼儿离不开河水,瞧!鱼儿在河里游得多快活!所以说——(生接读)
师: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都离不开泥土,泥土中有许多营养可以让种子吸收,所以说——(生接读)。
师:你有家,我有家,我们还有一个大家庭叫“祖国”让我们大声地读出这句话,好吗?齐读这一句话。
师:刚才同学们都像小诗人一样把诗歌美美地读了一遍,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吧:
是星星的家, 草原是的家,
是老虎的家, 海洋是的家,
是荷花的家, 大地是的家,
是的家。 是的家。
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如:蓝天是星星的家!树林是老虎的家!小河是水草的家!泥土是蚯蚓的家!
师:同学们想像力真丰富。你们有没有兴趣当一回小诗人?(有)那好,把你们所说的句子编成一首小诗。(教师进行整理)
蓝天是星星的家, 草原是狮子 的家,
森林是老虎的家, 海洋是蓝鲸 的家,
池塘是荷花的家, 大地是树木 的家,
书包是书本的家。校园是师生 的家。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文章的典型表达处如一根“拐杖”,学生扶着它“走路”,会“走”得稳当一些。孩子们美美地读,扶着“拐杖”,读着想着,想着说着。孩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童真、童趣,五彩斑斓。孩子们满齿芬芳,口吐莲花,是清泉在心田流淌,是诗意在心间萦绕。
二、“挤”进词语的王国
张若田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教学应该把写‘挤进去。因为阅读动笔可以防止关键的信息在口耳相传时遗忘和流失,可以让学生思考得更深刻,可以把阅读感受固定下来。边读边写,读因写而深刻,写因读而丰富。”学生对语文的感受程度,领悟程度往往取决于他们的生活积累。当新知与他们的生活背景接近时,便会充分调动脑海中储存的相似性模块,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比较、归纳、揣摩、感悟,从而理解语言,积累语言,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案例2:苏教版第七册《雾淞》教学片段
(初读课文之后)
出示词语;
笼罩凝结模糊弥漫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蒸腾缀满缭绕淹没琼枝玉树千姿百态
师:读一读。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请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指名交流)
生:雾真大啊!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好象从天上降下了一个极厚而又极宽大的窗帘。一切都淹没在大雾里,一切都模糊了。
生:清晨,浓雾弥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一团团微带寒意的浓雾不时扑在脸上,掠过身旁。平日耀眼的路灯,今天显得那么暗淡无力,淹没在蒸腾的雾气中。我仿佛正走进一个童话世界。
生:雪,晶莹剔透,宛如冬王国里的精灵,美得令人神往。雪儿,是月亮里洁白晶莹的生命之花,洁白纯洁。站在冬的风窗下,雪飞雪舞,在人不经意间尽情的飘洒。雪在空中旋转着,升腾,弥漫着整个天空。
生:早晨,推开门一看,下雪了,我迫不及待地走出去。呀,树上缀满了雪球,晶莹洁白,在阳光的映照下,银光闪烁,我观赏着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呀!
新课标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这种见缝插针的练笔,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现学现用,及时巩固。书面语言运用频率大大提高,学生自身积累的语言得到激活,使阅读与写作真正“互惠双赢”!
三、一切景语皆情语
于永正老师说得好:“谁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 ;谁能让学生会读、会写,并养成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闪烁着人文光辉、激情澎湃的课文,这些课文的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情感。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文本创设教学情境,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时,可引导学生由情动到辞发,内化情感,享受“我手写我心”的喜悦。
案例2:苏教版第七册特级教师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片段
师:是的,这份爱是简单的、透明的,不需要豪言壮语,茉莉花的是非常朴实的。同学们,老师还发现了一段话,请大家关注一下第9自然段,看看大家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读)
读得非常好,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生1:连初升的阳光都被他们之间的爱感动了,从窗口探了出来,爱抚他们。
生2:连阳光都有了感情,给妈妈憔悴的脸上涂上了一点红晕。
师:说得真好,就连阳光都有了感情,连语言都有了温度,请每个同学再读读
这一小节,用心去读读,感受爱的阳光,感受爱的温度,拿起书尽情地读读。(学生读——齐读)
师:我们的景物描写一旦融入了感情,就不单单是景物的描写,是带着一种深厚的感情的,所有描写就成了表达作者心情和感情了。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话。
(学生读)
文中这一段写景的文字,在薛老师的解读下,变成了隽永的诗歌,太阳的照射演化为学生一遍一遍的朗读,把学生的目光定格在这里,薛老师语言的铺陈、渲染更让我们感受到爱的真情。在反复安静的朗读后,同学便有了深刻的感悟。真是“生活有真爱,细节含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师:哦,爱如茉莉,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是这样写的,齐读最后一小节(学生读)这里只要写一个就够了,为什么作者要写两个呢?
生1:这里表示强调,表示是发自内心的,表示妈妈对爸爸的爱和爸爸对妈妈的爱。
生2:会把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写得更深一些。
师:对,两个会让这个爱如茉莉会显得感情体现得更深。(再练习朗读)
师:同学们,在和大家一般大的时候,有一个字是说不出口的,爱,包容在同学之间,父母之间,妈妈说……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爱还可以如什么呢?有人会说爱如茉莉、爱如阳光,你们有什么高见呢?像老师这样写一句话,打一个比方。
板书:爱如茉莉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朴素温馨
请你也来说一说,如果你说得好,老师可以给你一篇更美的文章。
(学生动手写,数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1:爱如溪水,无色无味,透明纯净,永流不息,滋润人们的心灵。
生2:爱如蜡烛,平淡无奇,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生3:爱如白开水,平平淡淡,带有一点透明,没有一丝污染。
生4:爱如清茶,虽乍品无味,但愈品愈浓。
生5:爱如清泉,不断汩汩流淌,流入别人的心田,滋润着干渴的心灵。
生6:爱如火车,天长地久,永不磨灭,缓缓地驶入人们的心灵。
生7:爱如咖啡,在苦涩中能品出无穷无尽的甜蜜与温馨,需要你细细体会。
生8:爱如苦丁,先苦后甜,让人回味。
在这堂课中,薛老师在孩子们朗读之后,顺势设计的写话训练。在文章的情境交融处引导学生练笔,学生易于将心中涌动的情感流露于笔端,使习作语言细腻丰富而感人。是薛老师的读与写,让学生领悟到了原来身边这些平平淡淡而又真真切切的全都是——爱啊!在明白了这些后,孩子从开始的羞涩于说“爱”,到后来“有爱就要说出来”,这就是乐于书面表达。
徜徉在爱里,我们每个人都如饮甘露,心中最柔软的部分都被这稚气的声音轻轻撞击。薛老师虽然只上了一堂课,通过读写的结合,却给学生种下了一颗感恩的心,并在心中种下一辈子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