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六关键”

2009-01-20 02:30张淑清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6期
关键词:凡卡养花课文

张淑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关键性教学方法,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

1. 以生为本。在一般阅读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在“读一读”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

2. 阅写结合。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急于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如《养花》中开篇写道:“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一个“爱”字为全文奠定了感情的调子。教学时,只有扣准了“爱”,才能使学生深刻地领略老舍养花的乐趣。

3. 读写结合。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 情境感悟。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如在教《凡卡》时,读到“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这句时,我创设了一个想象情境,让学生遐想凡卡甜蜜的希望实现了的情景,再把学生拉回现实中来,让学生在这希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体验作者同情凡卡的悲惨命运,憎恨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爱憎分明”的情感因素。

5. 真情互动。在教学中我有一个体会,即在课堂中教师应学会“偷懒”,整个课堂角色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只是作为使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融合在一起的“衔接人”,让学生在这舞台上发出光和热,从而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改变以往课堂教师唱“独角戏”的模式。传统教学总信奉严师出高徒,希望课堂犹如三更夜,学生只管听,其他的教师包办。这样“灌输式”教学既把自己搞得很累又扼杀了学生的敏捷思维,可能实现了所谓的“教学目标”,但却埋没了学生的价值。鲁迅曾说“耽误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那么耽误了学生发展时间,又当何论?因此提倡“偷懒式”教学,这样既让学生拿回学习主动权展现自己,又让教师能“宽松”地教学,起到“宏观调控”作用,方能符合教学规律。

6. 拓展延伸。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凡卡养花课文
养花人
春天是个养花的人
《凡卡》续写
巧制养花神器
养花让我如此美丽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克隆快乐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