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化管理的价值取向内涵追求及操作智慧

2009-01-19 07:38张菊荣
江苏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课题内涵事情

张菊荣

【摘要】学校的精致化管理借鉴企业管理,但又具有自身特征。人本精神是精致化管理的价值取向,内涵追求是精致化管理的题中之义,而“合理选择”是精致化管理的操作智慧。

【关键词】精致化管理价值取向内涵追求操作智慧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几乎孤立地在学校视域内探索,而无视于外界的特别是企业管理的经验;曾几何时,“引进企业管理经验”成为一种时尚。却又误以为可以简单地“移植”,以为企业中成功的经验在学校中一定也好。学校的“精致化管理”是借鉴企业管理而来的,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以给学校管理带来新的思维。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把握精致化管理的实质,不能从学校管理层面考察精致化管理的特点,就容易走歪路。学校毕竟是学校,企业毕竟是企业,况且,即便同为学校,甲校与乙校的状况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借鉴”的过程中,如果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常常会得不偿失。

人本精神:精致化管理的价值取向

必须避免精致化管理的“机械化”误区。我们经常会看到的是,为了显现“精致化管理”的“精致”,各级部门首先想到的是纷纷出台制度与规程,然后层层落实与执行,最后是检查、考核与评比——我并不反对这样的流程,我一直认为,流程是需要的,制度是必须的,有效的执行是不可或缺的,激励与督促性的评估措施也是重要的。问题是,制度的机械化操作和简单化“执行”带来的“副产品”常常令人啼笑皆非。比如,要求教师的作业批改打勾必须占几格;比如,班级卫生检查,“检查官”走出教室,用手抹一下窗框,有灰尘的,班主任考核扣分。教师在严密的“制度网”下工作,动辄得咎,无法动弹。而学校管理在这样的“精致化理念”下,变成了操作繁琐而观念简单的“扣分管理”,在如此种种变相了的“精致化管理”中,学校里就只能存在两种人:听话的与不听话的。而真正的人本精神逐渐地丧失——而这。正是学校管理中最为可怕的事情。笔者以为,追求精致化管理。这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我们对于精致化管理的理解是什么;或者说,追求精致化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精致化管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必须防止把人管死的“‘精致化管理”。学校管理包括人与物的管理,但核心是人。所以,人本精神应是精致化管理的价值取向。换言之,如果管理来管理去,把“人”管理掉了,把人心管理掉了,把人的积极性管理掉了,把人的创造性管理掉了,在管理之中,人没有进步,人没有发展,人没有精神,人没有生机,那么,这样的管理,再精致都是没有用处的。而这里的“人”,应该包括教师与学生。如果通过“管理”,把我们的教师管死了,把我们的学生管死了。这样的管理就是失败的管理,是有违精致化管理初衷的管理。

必须追求精致化管理的人性光辉。管理应以人本精神为追求,就要求我们时时不能忘记,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与解放。包括我们的制度,包括我们的“检查”,包括我们的评价。我曾听到过一些学校谈经验,如何在“精致化制度”下使教师“不敢”怎样怎样。我总觉得,这只是管理约束力的一方面体现,而且是低层次的下策体现,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之前,我们只能选择的管理策略,但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最好的管理总该激发起人的精神力量。我甚至认为,没有人本精神的人,不懂得尊重人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制度”与“规范”的,因为一切的“制度”与“规范”都是为了“人”生活得更好,只有在这样的认识下,“制度”与“规范”才会在制度严肃制订的过程中,在规范严格执行的过程中,折射出夺目的光彩!世间万物,,最复杂的莫过于“人”。精致化管理,就是要面对人的心灵,就是要精心地、细致地、小心翼翼地呵护人的尊严、激发人的勇气、发展人的潜能,精致化管理因此而具有人性的光辉!

必须强调“服务”大于“检查”的理念。人本精神观照下的精致化管理,一定是“服务”大于“检查”的管理!“服务”,这是一件多么“精致”的事情啊!时下,教育论文“借用”现象并不鲜见,很多学校都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教科考核一票否决,如师德考核扣分,这些当然也与奖金直接挂钩。这样的制度,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但在执行的时候,如果简单操作,就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你扣自扣,我抄自抄,或者,我索性就不再写什么论文,省得落下个“师德考核扣分”的坏名气。以人本精神看制度,在人本精神指导下执行制度,就会有更好的成效。笔者曾将论文有抄袭嫌疑的老师一个一个地请过来,跟他们一起分析与研究,为他们的论文写作提出实实在在的建议,在老师们面前不用“抄袭”这个词。这也是一种“精致化”的体现。这种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服务,是一种高质量的服务。在这种“目中有人”的“精致化管理”中,老师才会“有劲”,才会“可持续发展”,而这种“人本精神”,正是精致化管理的价值取向!

内涵追求:精致化管理的题中之义

经验的学习最核心的就是内涵的学习。“对经验的深度解读不到位、盲目移植必定要出问题”。所谓的“深度解读”,就是对“精致化管理内涵”的理解。我们观察学校精致化管理的操作,往往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势:从形式与方法出发。谈到学校管理,首先就想到“怎样管理”,首先就想到“方法”与“形式”。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好方法层出不穷,于是,看到这个好方法,借鉴一下;看到那个好方法,借鉴一下。或者,一天到晚地想“好方法”,希望自己的方法是创新的,希望自己的手段是巧妙的。但是,很遗憾的是,更多的时候,别人家的好方法,放到自己家里来却未必是好方法;一个人冥想出来的新方法,放到实践中去一试,却未必是有效的。种种问题就在于我们的管理思维出问题了:从形式出发,从方法出发。其实,方法本身没有好坏,形式本身没有长短,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要强化这样的理念:精致化管理是内涵管理,而不是形式管理。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管理的所有环节都有了,但仍然看不到结果。这大半就是因为我们把管理的“环节”与“过程”视作“形式”。而缺少实质性的内涵,我们常常会想了很多的“好方法”,但却忘记了这些方法是用来干什么的。

只有从内涵出发来追求管理的境界才可能是精致化的。内涵与形式都是重要的,没有形式,内涵无可依托,是不能实现的。管理精致化与否的分水岭在于你的出发点是什么:从内涵出发抑或从形式出发。比如我们的“教学设计”,很多老师在接触课文之前,脑子里就在想:这一节课上,哪些地方是可以用“情境对话”的,哪些地方是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我并不是说这些就不要去思考了,这些“形式”与“方法”当然是要考虑的,但问题在于:它永远都不是也不该是我们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教学的内容,是基于学生分析的教材解读,然后才是从这个出发点出发去寻找合适的形式与方法。从内容(“教什么”)出发去架构我们的课堂

管理与组织(“怎么教”),我们的课堂管理与组织才会是精致化的。

“方法”与“形式”是实现内涵的“工具”。从内涵出发,探索管理的路径,要求我们一切为了“内涵”。在学校管理中,“内涵”是什么?内涵是我们要真正做的事情,内涵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目标,内涵是我们要实现的愿景。围绕着内涵去转,方法就是我们手中的工具,是帮助我们实现目标、落实内涵的良器。只有从内涵出发,我们才能变革我们的思维。笔者在某校工作时,在组织教师实施“个人课题”之初,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怎样对这些课题进行“精致化管理”?在课题管理上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形式出发”,首先想到的就是“表格管理”:承担个人课题的老师每人填写一组表格,如围绕课题的理论学习情况记载表、围绕课题的教学反思、围绕课题的课堂教学(教案)等等。老师们领到一组表格,很少会真正在过程中落实的。这只是形式主义的“精致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我们认为中小学教研科研的过程管理目的无非是让老师们把个人课题的研究与日常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定期会话制度”,老师们的头脑中时常会有“个人课题”,实践中才会有“个人课题”,他们稍有懈怠了,下一轮的“定期会话”马上又到了。于是,老师们一直处于对“个人课题”的“琢磨的状态”中。至于表格啊,材料啊,我们甚至可以什么都没有。

校本的选择:精致化管理的操作智慧

关于“精致化管理”,有两句名言:“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不简单。”在我看来,这两句话阐述了“平凡”与“不平凡”、“简单”与“不简单”的关系,含有非常辩证的思想。但是,这里的“每一件”却要让我们寒心,事实上,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做到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事实上,任何人都没有必要做到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做好“每一件事情”,做好“所有的事情”,这既不可能,也不必要,这绝不是精致化管理的理想。

精致化管理在操作层面应充分体现“选择的智慧”。精致化管理首先要求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事情去做。选择是需要智慧的,需要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充分论证,所以,精致化管理必定是校本的。有学校提出“重要的事情用心做”、“紧急的事情首先做”、“长期的事情分步做”等理念,就是一种“选择智慧”的体现。而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尤为重要,重要到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所以,学校必须阶段性地分析自己的现况,设计发展的框架,然后再根据这个“框架”设计分步实施的计划——每所学校都必须选择自己的发展内涵:我要做哪些事?每所学校都必须选择自己的重点:我从哪件事上进行突破?——在精致化管理中,永远存在着一个“选择”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精致化管理是一种“选择的智慧”。

“选择的智慧”具体地表现为“校本的选择”。首先表现在“内涵的选择”,然后表现在根据“内涵”追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在这里,同样有着强烈的校本差异,同样必须体现浓厚的校本特征。笔者曾经在一所学校根据学校的特点,选择了“小团队”策略,运作下来,效果是良好的。我们成立了由12位老师组成的“教育沙龙”,以“培植思想”为己任,开展主题对话与阅读,唤起了教师的成长欲望。你说“沙龙”组织是新东西吗?不是,但在我们学校就是有用——精致化管理不是整天想“新方法”,而是面对学校实际一次一次智慧地选择合适的方法。

精致化管理“选择的智慧”不仅仅是“思想的选择”,更是“行动的选择”。在“精致化管理”中,“执行力”问题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执行力”是精致化管理得以实现的关键要素。但是,“执行力”不等于“听话力”,“执行力”是达成目标、完成任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仅仅依靠“你怎么说我怎么做”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看来,执行力是在目标与任务驱动下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其实也是我们各种方法与路径的选择的智慧。学校的教学研究、文化发展、课程建设,说起经验来,似乎都大同小异,但其实质却是“大异小同”——“执行力”不同。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些经验介绍的时候,我们常常以为“专业阅读”我们做过了;“专业反思”。我们也做过。然而,“做过”与“做好”、与“用心做好”,那是完全不同的,那种生命体验是完全不同的。选择怎样的行动,就有怎样的收获;精致化管理的“选择智慧”,绝不是小技巧的选择,而是意志与信念的选择。精致化管理不是吹牛吹出来的,而是要一步一步做出来的,我们必须选择属于自己的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选择属于自己的最核心的工作,然后精致地经营,唯有如此,才能造就真正的精致化。

在精致化管理中,“人”的问题是首位的,“人本精神”是底色,这是我们关于精致化管理“为什么”的思考。而关于精致化管理“是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从内涵出发”的思想。“精致化管理”怎样做?我们以为,精致化管理的过程是不断体现管理者“选择智慧”的过程。精致化管理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人本精神,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的内涵追求,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的实践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题内涵事情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把事情写具体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木木相册
一级浪漫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