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森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多媒体作为目前功能最齐全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活学生的多种思维,深受师生喜爱。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利用多媒体加强整体感知,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整体感知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站在知识面的高度学习历史,把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标准组成知识线,若干的知识线又可构成一个知识面。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提供史料、图片展示、图示说明、影像播映、情境模拟、动画显示、要点归类、练习巩固等,这些经过多媒体的有机整合,形成实用的教学材料,在课堂上即时使用,大大节省了时间。
以隋唐繁荣为例,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知识面)。隋唐繁荣的表现又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外交等方面(知识线)。再让学生结合教材的知识点:从隋朝的开皇之治到南北统一,从唐朝的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从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到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从和同为一家的唐蕃关系到海内存知己的中外交往,一幅繁荣昌盛时代画卷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个完整的隋唐繁荣知识体系一目了然。由此可见,加强整体感知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点、线、面的知识体系,这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因而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灌输式的讲述,学生思维活动时间少。教学中尽管穿插了一些提问,作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问题答案只限于让学生复述一下课本原文,只让学生记下标准答案,并无实质性的思维参与,将本来可变得思维活跃的课堂封闭在沉闷的“填鸭式”的灌输氛围中,把学生思维的火花全部泯灭,这样的环境很难谈及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文字、图片、有声读物、动画和视频等形声结合、图文并茂的学习材料,创设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适时、适量、适度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向思疑、解疑的轨道中来,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调动起来。在这种情境下,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并产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动力。这种愿望和动力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注意听、认真读、多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结构本身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起强化信息输入作用。同时通过学生答题反馈。检验了解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还起到挖掘潜在知识信息,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史论结合,强化思维训练
初中历史教材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编写的,但教材本身并没有直接引用有关的原理加以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历史理论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将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通过书面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多种视听材料进行调度,插入大量传统教学中所无法调用的录像、图片、动画等,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生动地展现出来,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增加更多的信息量,扩展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使抽象的理论化深为浅、化难为易。
例如讲述14~16世纪西欧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文艺复兴运动。要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殖民扩张和掠夺,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制度特别是天主教会的阻碍,于是发生了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等反封建斗争;而文艺复兴运动则是这种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通过以上学习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事件产生着必然或可能的联系,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联系”的观点在历史学习中的具体运用。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归根结底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从而树立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前进的最根本动力这一历史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