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适应学生发展的“活”的信息技术课堂初探

2009-01-18 08:34张红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2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信息

张红霞

新课程理念倡导活动化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生活的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富有吸引力的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并从心底发出“我要学习”的呼声。我认为,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体现活动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应是活动化和生活化的课堂。

●营造“趣”,“动”、“玩”活动化的课堂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活”为贵。如何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动”起来,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探究的问题。

1营造活动化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好奇是学生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学生对自己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就会产生一种探究征服的心理。这是一种无形的原动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都要敏感地捕捉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好奇的东西,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学生在积极思维、积极参与中活动获取知识。

教学中创设情境,从不同的侧面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矛盾,就能J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例如结合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趣味知识、故事、游戏、谜语等导人新课,通过学生“人情人景”的体验引发学生兴趣。这样,既可让学生真正“进得去”,即沉浸到情景中深刻体验;又能让学生“出得来”,即在体验中感受到情景中潜藏的信息技术并产生探究相关技术奥秘的欲望。优秀的电影、电视作品讲究悬念,古代小说的结尾也往往都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信息技术的教学也不妨试用一下“拿来主义”,借鉴这种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一个个问题、解决一个个疑惑的过程中学得知识。

如讲《人工智能》一课,引入全球第一位虚拟主持人——安娜诺娃,浏览虚拟主持人在线新闻播报,将教学带人一个神奇、科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智能处理的效果和乐趣,进而让学生感受、体验网络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智能化服务。

2营造活动化的情境,让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教学,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能足够地信任,包办、代替之处过多,使学生动手尝试的权利被剥夺,缺乏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好动是人的天性,没有一个学生不好动,“动”是发现的基础。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有效地把握学生“好动”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实践、尝试的机会,并适时有效地加以引导、规范,这样,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动”中创造,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就会“活”起来、“动”起来。学生会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才能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一课,构建情境,让学生欣赏Flash动画“再生翼”片段,介绍其作者——残疾女孩田甜使用“手写笔”成功创作Flash动画的故事,并展示作者用嘴咬着绑有手写笔的筷子操作电脑视频,这极大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了学生学习信息智能处理相关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跃跃欲试,教师顺势将学生引入“手写板”输入的探究活动中去。学生喜欢聊天,再尝试探究利用最熟悉的上网软件“腾讯QQ”,带着问题与QQ机器人聊天,在“动”的过程中观察、思考与真人聊天的区别,感受智能处理工具的趣味性,这样一步一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建构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满腔热情。

3营造活动化的情境,让学生“玩”起来

信息技术课上如果你问学生最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绝大多数同学会告诉你上网、玩游戏、聊天,汇总一个字就是“玩”。学生“好玩”是因为他们能从玩中能找到快乐。许多人往往认为电脑游戏就是“老虎”,都是不好的,总与差生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然,许多电脑游戏在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潜力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尝试把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等提炼成学生感兴趣、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解决一个个问题,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体验学习过程,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学会学习。

例如《甄别信息的方法》一课,让学生先尽情地玩上一把传令笑话游戏,使学生意识到信息的特征决定了信息传递过程中会失真,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掌握信息甄别的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再如讲《信息编程加工》一课,可预设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幸运52的情境,让学生“玩”猜数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充分体验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一个个小小的游戏,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收获了很多。

●营造充满平等、自主、和谐气息的生活化课堂

1在新课程理念下,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即交往。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培养和建构学生的圆满精神世界为目标的教育主体之间的特殊的交往过程,主要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

有效教学就是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民主、自主的学习氛围,师生形成一种“我一你”式平等交往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生活关系。这表明学习是一种互相作用的过程,学生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学有所获的课堂经历,都是在师生交往中得到实现和提升的。这种平等交往关系使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彼此敞开、接纳,使学生获得了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等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学生敢问、敢想、敢质疑,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大舞台。

平等交往、充满和谐的学习氛围,能让整个课堂都充满着教师和学生的激情,涌动着师生创新的灵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之间互动、共同发现和共同创造的舞台。教学相长,在互助中师生共同收获,共同提升,就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2在新课程理念下,营造自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课堂中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发言和创新的机会,使学生能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活动,在自主的学习中提升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样一来,课堂就成了师生交往、学习、分享快乐和幸福的场所,释放出和谐的气息。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让每个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自主研究中不知不觉地体验学习的乐趣,既学到了知识,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乐于主动学习。如讲《计算机系统组成》一节,布置学生设计组装一台家用电脑的方案,并在科技市场尝试自

己方案的可行性。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到生活中去体会、体验、拓展,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真谛所在。

3在新课程理念下,关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教育即生活。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在生活中舒展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价值,享受着生命的快乐和生活的乐趣。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变许多的“不可能”为现实,让课堂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例如在讲《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一课中,借用“开心辞典”、“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牌树立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导入,并设置情境:“假设你的朋友正在参与开心辞典活动,你能用网络为你的朋友帮上忙吗?请同学们试着用最快的方式查询。”这样用情境引出《因特网信息的查找》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信息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活化资源、生活化情境、生活化问题激趣导学,提出问题,铺设悬念,形成问题探究链,激励学生积极探究,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学习。在掌握教材知识点后,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有趣也有用。如讲《信息交流方式》一课,铃声刚落,教师面带微笑唱《常回家看看》,并分析歌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是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以此引入课题,同时引入学生跟父母交流的其他方式。再讨论从古代到现代,出现了哪些交流方式,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了解古往今来的信息交流方法,认识信息交流的发展。这样设计,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对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交流能力。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缺少的只是发现。因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善于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利用知识性的生活素材,将学生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充分构建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化生活化课堂;同时,在选取社会生活素材时,既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知识为链条,又要更好地超越教材,构建新知识模块,创造活动化生活化的课堂。要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在知识的引领下,加深对生活的体验。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育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服务的课堂,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应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构建教学观,营造活动化生活化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幸福家园。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信息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