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关注课堂形式

2009-01-18 09:54何文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形式交流老师

康 晓 何文国

最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老师们的做法常有些形式与内容不符的现象。

一、不良现象

1课堂形式,千篇一律

不同学科,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但授课形式相同;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也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但授课形式相同:不同老师,本有太多不同,但授课形式相同,这些相同,其实是由于课堂形式被规定,学习步骤被规定,诸如“三步六段”、“三、三、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案教学法”等都属于此类。

2课堂提问,流于形式

首先是课堂提问目的似乎不明确,课堂上,一些老师常随心所欲,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想到哪里就问到哪里,好多情况下,教师问“是不是”或“对不对”,学生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几乎成为课堂上的口头禅,由于所提问题往往缺少思考价值,所以,学生回答后,很难在脑海中留下痕迹,再者是问答方式不讲究,一般地,问题的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相互交流的环境,而不是叫起来一名学生不行,再叫起来一个,直到教师想要的“正确答案”出现了。立马鸣金收兵,偃旗息鼓。

3疑难问题,常走过场

现实的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这一环节常显得苍白无力,课堂上总能看到这样的一幕:当教师在疑难处问学生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时,学生常常是不假思索,众口同声齐答“没有”或者是默不作声,此时,教师常面露喜色地把学生引人下一个话题,这种教学有“赶场子”的嫌疑,在疑难处,学生提不出问题,并不能说明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应用上没问题,只是学生可能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可能缺少研讨交流的氛围和环境,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些问题,通过练习引发问题,教师要有“节外生枝”的勇气和魄力。

4小组交流,图个热闹

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进行小组交流的,该交流则交流,交流时更应注重质量与实效,课堂上的热闹替代小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要义,当学习内容的思维层次要求不是太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加以解决,何需合作?只有形式而少价值的合作,纯属演戏作秀,的确没有存在的必要。

5评讲试卷,一孔之见

如果说老师们评讲试卷上的解答题时,是在阅卷过程者收集了出自学生之手的大量相关材料,然后进行整理、整合,对学生做题情况条分缕析,因而能够接近学生思想把问题解析明白,那么,在评讲选择题和填空题时,就不能只凭一孔之见,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判断介绍给学生,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加给学生了事,可行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是如何看待问题的,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纠错、点拨、肯定之后,老师可以再把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有效地沟通,在评讲选择题和填空题时,老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而不是提供与学生思维未必相关的现成结论。

6作汇报课,表面功夫

每当有领导听课以及各种形式的汇报课程,更是存在叙述许多多虚空、脱节、演戏、忽悠现象,好多尔西都属于走形式、赶场子,做做表面功夫,这些有的属于没有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不知如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有的属于老师热衷于造势,为了迎合领导,常有哗众墩宠之心,少实事求是之实,课堂上走过场,图热闹,这些现象除了蜕州教师在工作和生活的沉重压力下,已鲜有自主和自我,生命本身独有的个性和棱角不复存在,似乎再没有什么别的寓意,但它却暗含了一个概念“逆淘汰”——领导们喜欢什么,咱就来什么,游戏规则变了,做事原则也变了,正合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三营长的一句台词:“你是司令,当然是你说了算,”老师们的个性因而张扬不出去,思想因而彰显显不出去,创造力因而萌发不出去,真性情因而喷射不出去……很多事情都是非颠倒了。

诚然,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对某些教学形式的运用,似乎也应该视为在所难免,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忽视某些不必要的形式对学生接受知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以上种种,都属于课堂病态,病因何在?不是老师们喜欢造势,而是有被逼的嫌疑。

二、解决策略

1太过关注课堂形式会严重影响知识的深刻。

易中天有一句精妙自嘲:“我就是峨眉山的猴子,被观赏是我的义务,”现在的老师们似乎也有成为猴了的义务,总要迎合观众的眼球,我则想说,如果老师们果真是被观赏的猴子,那也是无比珍贵的金丝猴,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们要明课堂之要义,展文本之情怀,活知识之生命,善于、敢于选择适宜的方法,针对自身特点尽量扬长避短,况且,教学这个事儿,还真没有哪种方法是城好的,也没有哪种方法是最不好的,在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当然这还要看每个教师的内心体验能力。

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是内心体验能力,内心体验能力特别强的人,即使很年轻,阅历不多,但是他随时都在观察,随时都有感觉,哪怕是读些小说,读些文学作品,都能获得体验,喜欢圈圈点点,喜欢写点儿随想,能够与一与古人对话能够与文本对话,这种能力与人生经历有关,然而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没活得明白,正如一首歌中唱到I道,逸路上的好风景没仔细琢磨,回到家照样推碾子拉磨。

一个好思考的老师,应该是在上课前就能大致明白学生理解之盲点,找准学生解读之误区,知道学生所小能知如此,制定学习方案才能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走过场,玩形式,引领学生学习才能有的放矢,学生学活动才能有意义,学习目标的落实才有价值,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话题空间,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美刚教育家杜威说:“除了探究。知识没有的意义”课堂很小,却承载了千古文化;课堂很大,却容不下矫情、麻小和无知老师的课堂语言是用来传递情感、表达思想的,其中每个词语和标点符号都应该是有生命和温度的。

2让我们尊重文化,扎好根基,着眼未来

正如对一个贫穷饥饿者,究竟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大家往往倾向于后者,我则以为,授之以渔,如果完全脱离了授之以鱼,就会失去根基,从这个意义上讲,授之以渔必须以授之以鱼为根基,授之以鱼,只能够保证一时不挨饿:授之以渔,才能够保证一生不挨饿,从这个意义上讲。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授之以鱼解决生存、解决当前。授之以渔解决发展、解决久远,施教者只有把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结合起来。把解决生存和解决发展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和解决未来结合起来,把教授形式与教授内容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孕育成功的教育。

课堂教学应该是文本内容各个侧面得到全面展现的过程,这很难做到,但并不难理解因为任何一个单元,任何一个知识点,其牵连涵盖都不会是单一的,更不会是僵化的,而是鲜活的、灵动的、丰富的、前后勾连的、有着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的,课堂教学创作的最大技法,就是要匠心独运而又不露匠气,要做到这一层,内心丰富的体验是必要的。

让我们多关注脚下,只要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至于选择了怎样的路径,就任人评说去吧!

课堂形式为课程内容服务,课程内容决定课堂形式,课堂形式为张扬老师个性,老师个性决定课堂形式,教学不能没有形式,教学又不能太刻意追求形式。

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本身是平等的,期盼教师在教学上自我意识的觉醒。

猜你喜欢
形式交流老师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