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有权
高考政治考查的知识面广、量大,如何取得最佳复习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认为高考政治复习应具有以下几种境界。
一、无微不至:复习的全面性
从宏观上来说,要依据考纲,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多动脑筋,真正弄清考纲规定的每个知识点。从微观上来说,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要多层次、全方位地透彻理解。多层次就是要从基本概念、基本观点自身的深度上理解,具体来讲就是从它的含义、内容、特点、本质、属性、地位、作用以及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等方面理解;全方位就是要从它与其他知识间横向联系的广度上理解,具体来讲就是从它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上、与某些近似知识的异同上、在某一知识体系中与其他知识的关系上等方面理解。
二、瞻前顾后:复习的综合性
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考查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某一个考点的复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个相关知识要素的记忆,而应该找出这一知识点相关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环节,不断深入地提出问题,形成问题群、问题链,提高根据知识之间内在联系进行审题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灵活组合能力。例如,关于经济常识中“国家的宏观调控”,首先要准确理解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其次要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再次要在掌握以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纵向把握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教材中的联系和渗透。此外,还要注意国家有关经济方面的新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通过对这些相关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就会形成对宏观调控知识的全方位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三、走马观花:复习的系统性
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各个要素只有在系统的联系中,才能真正显示出它们的地位、性质、作用和全部意义。任何一个概念、原理都不是孤立的,它会与其他概念、原理一起,构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因此要达到总体的复习目标、从宏观上把握全课的知识体系和其中的逻辑关系,就必须过主线整理关。例如,政治常识复习要抓住五个“三”主线:第一,三项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第二,三项权利(人大、政协、公民的监督权);第三,三个“三原则”(国家机构组织活动三原则、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和义务三原则、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第四,三项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五,三个结合(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整理主线,理清教材线索,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使原先分节学习中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要素条理化。这样,就能准确抓住编者的意图,弄清一框、一课、几课乃至一本书的网络体系,从而做到在整体中学。
四、浮想联翩:复习的时事性
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要走出书本和课堂,去重视本年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动态,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真正领会其实质,学以致用。同时,还须关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如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问题,科技发展动态,文化思想的发展等。这些热点都是人们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都是联系生活、生产、社会、自然和前沿科学实际等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虽然在第一轮复习中以掌握知识为主,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使我们及时了解和思考热点问题,又可以保证热点问题的覆盖面。
我们不仅要关注社会热点,还要联系地区特色。从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情况来看,部分试题结合了地区风土人情,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加贴近生活,实用性强,且符合各省市的教育水平。部分省市原教学大纲与新课标的接轨、新考纲对新课标理念的体现,都会使试题置于多样化的情境,这启示我们应具备辩证思维、理性思维的能力,看问题要全面,把社会热点问题及有地区特色的问题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
五、大刀阔斧:复习的选择性
在强调知识点到位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科主干知识,特别对反映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要加以挖掘深化。近年来,材料题的比例越来越大,认真梳理一年内的时事材料,拓宽设问角度,寻找和课本理论的结合点,是复习迎考的一项重要工作。另外,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进行筛选,将现实的热点问题与《考试说明》规定要考的基础知识巧妙地接轨,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这是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抓好的重头戏。
六、潜移默化:应试的技巧性
考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应试技巧,最后集中体现在一张答卷上。高考复习在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
选择题要做到“三审”(审题干、审导语、审题肢)、“五排除”(排谬法、排异法、排重法、排倒法、排乱法)。主观题要做到“三步”(第一步审提问,搞清楚问题的指向和所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第二步带着知识和问题读材料,从材料中抽象出相应的基本理论点或当前政治热点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等相关知识;第三步认识和思考问题,先确定材料中的“事物”是什么,明确其性质和状况,然后联系周围的事物,分析其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再把握它的发展趋势,思考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或办法,限制它的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五审”(审题目类型、审设问类型、审解答对象、审限制条件、审材料观点)。
答案组织要做到“四化”(答案段落化、段落要点化、要点条理化、语言术语化)、“一结合”(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答題纸涂写要做到“三化”(用笔用色统一化、字迹整洁化、空间利用均匀美观化)、“两美”(“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即表述清晰,段落分明,格式规范,卷面整洁,美观大方,答题纸不折叠、不破损、不做任何标记;“内在美”即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楚,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