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职生价值观教育

2009-01-16 08:15唐彰新胡秀丽
职教论坛 2009年35期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高职生市场经济

唐彰新 胡秀丽

摘 要:由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使得当代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分析引起当代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经济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职生;价值观教育

作者简介:唐彰新(1975-),男,广西全州人,硕士,玉林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教育;胡秀丽(1974-),女,广西全州人,在读硕士,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35-0069-02

原国家教委在颁发的《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价值观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态度的系统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而讨论市场经济与价值观问题还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它们二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对市场经济本身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即通过判断市场经济的优与劣以及从优与劣的视角度来评判市场经济应不应该搞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即以市场经济为时代背景,对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与活动所相关的各种人与人、人与事的是非优劣中做出判断,并从相应的立场出发做出相应的取向[1]。我们主要考察第二种情况。

一、当代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体现

江泽民在《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当代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发生的变化与冲突具体表现如下:

1.公私观上。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公而忘私等等;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高职大学生为了充分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以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强调公私兼顾,甚至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从而致使他们在面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不惜以牺牲国家利益来换取个人利益的实现。

2.义利观上。在我国传统中,提倡重义轻利,舍生取义,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高职大学生更强调义利并重,甚至认为利大于义,他们认为,生活在社会上,如果只讲追求,而不计索取;只讲前途,而无“钱”可图;只讲理想,而无“利”可想,那一生是不值得的。据调查,如今一些高职大学生竟然把入党的动机归结于“为毕业后好找工作”或“追求执政党的好处”。而只有少数人认为是“信仰共产主义”。

3.竞争观上。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学生只要踏进大学,就根本不需要考虑毕业后能不能就业的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这样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个人要想立稳足是很困难的,这就使得一些高职大学生更加强调个人的主体意识、质量意识、成才意识、竞争意识。但又由于一部分高职大学生过分注重竞争,因而很容易导致他们在竞争中采用不光明、不正当、不道德、不合法的手段。

4.消费观上。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强调勤俭朴素、勤俭齐家、勤俭建国;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大学生所信奉的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能光着屁股搞社会主义”,“再苦不能苦学生”等等。然而一部分高职大学生对此理解过于偏激,从而造成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消费,提高消费,甚至有超前消费的现象。目前,高职大学生的消费趋势大致为:基本生活消费质量化;休闲娱乐消费多样化;人际交往消费高档化;穿着打扮消费“白领”化。

二、当代高校学生价值观冲突的经济根源探究

为什么当代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会发生这样的冲突呢?马克思曾经告诉我们:“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为主导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二种价值观,由此,一些高职大学生陷于了双重的价值观标准和两难的价值选择取向,结果导致他们在价值定位、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上的困惑、疑虑、徘徊、无所适从。其主要根源有以下几方面:

1.我国社会主义是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过来的。因此,封建社会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思想观念(重农轻商、重农抑商、重理轻欲等等)难免会对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然而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经济,是趋利性经济,它所奉行的是经济利益与效益原则,因而它必然要求打破原来局限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生产方式,大规模地发展商品经济,以赢得市场和市场竞争。

2.计划经济所强调的是一种依附关系,即个人在经济上必须依附于国家和集体,个人几乎没有进行商品交易的权力。否则就会被看成是“走资派”,就要被“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这样,个人的生活理想、价值目标就被集体化、国家化、中央计划化了,个人好象成了社会生产的工具而已。而市场经济条件,它必然要求解放个体;尊重个体的独立自主和独立处理经济行为的权力和自由;尊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等价交换、公平交易、平等竞争等原则。

3.计划经济实际上是以“人治”为主导的经济,即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以上级所做出指示为转移。单位和企业只有无条件地按照国家所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来组织和调节一切经济活动。从而导致单位和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就更谈不上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了。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会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把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价值规律作为统摄与调节一切市场经济活动的原则和尺度。避免“人为”因素对市场自主运行的干扰。

4.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制形式单一,国家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因而导致市场处于一种封闭与半封闭状态,市场主体与主体之间就根本不存在生产与销售的竞争。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它是在坚持以公有制形式为主体的基础上,允许大力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并要求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赢亏,通过竞争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三、加强当代高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策略

作为德育工作者,面对如此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以及由此带来的高职大学生价值观的冲突,应该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必须要做到:

(一)切实加强高职院校“两课”教育

“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是转型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实际取向的一致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和发展必要的条件”。[2]高职大学生们对市场经济及其理论的认识不够,是其价值观冲突的理论根源,“两课”作为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发挥“两课”的作用,利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高校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认识并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与内涵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管理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从而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

(二)重视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有学者说,如果一个国家不能为本国的人民提供一套值得信仰的价值标准,那就会使人民陷于价值的相对主义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为非理性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混乱,从而使整个社会出现价值危机和信仰真空。

社会主义价值观分为两类,一是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高校的根本。因此,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强化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教育及主体实践的综合影响下,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具有的心理能力、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并外显成行为。党中央早就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学者也指出:假如学校德育能够合理吸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论与技术的话,势必带来中国学校教育的一场革命。因为心理健康的学生面对生活态度更积极主动,对生活和未来更充满动力与自信,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动机更强,学习效果更好,更能追求崇高的理想。这表明:学校应该切实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诚实、正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情感细腻、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生活态度积极等现代人应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

(四)充分肯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性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贯子》一书中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马克思也曾经所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行为动力学原理也告诉我们,个人欲望、利益的满足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现代西方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创造如此巨大的物质财富,就是与资本主义强调个人欲望、个人利益的追求密切相关的。如今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就不得不借助于“个人利益满足”这一杠杆,从而更好地撬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高职大学生对合理利益的追求,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谐统一起来。这是增强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

(五)鼓励高职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也指出:“如果一个人通过积极参加社会结构的活动进行学习,并于必要时在改造这些社会结构的实践中承担个人的责任,就会充分地实现他们在社会各方面的潜力。”让高职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提出的“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也是高校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能力拓展的必然要求,是个体社会化、个性化的必由之路。因此,鼓励高职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人民生活的富裕、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效益意识、创造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公正、公平、诚信、竞争、开放、服务等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李建群.价值哲学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李钢.社会转型代价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180-181.

责任编辑谢荣国

猜你喜欢
价值观教育高职生市场经济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重用懂得市场经济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