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自由发展个性思想与“合理的教育”实验

2009-01-16 08:15彭干梓夏金星
职教论坛 2009年34期
关键词:个性毛泽东思想

彭干梓 卢 璐 夏金星

摘要:“发展个性”是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伦理学原理”批语》中反复强调“发达个性”、“崇尚个性”。1945年4月,中共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他主张“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任务”应该包括“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能够自由发展那些‘不是操纵国民生计而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为把人格主义教育的着力点从泯灭个性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他提出“合理的教育”模式,使“教育与职业合一、学问与生计合一”,以解除旧社会旧家庭种种经济上、意志上的束缚。

关键词:毛泽东;自由发展;个性;思想;合理的教育;实验

作者简介:彭干梓,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卢璐,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夏金星,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史研究”(DJA080186)的阶段性成果,主持人:夏金星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34-0061-04

上世纪初,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受西方伦理学思想影响,形成强烈的自由意识,坚决反对专制主义教育,强调“发达个性”、“崇尚个性”,追求个性解放。抗日战争即将胜利,1945年4月,在中共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他主张“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任务”应该包括“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能够自由发展那些‘不是操纵国民生计而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发展个性”也是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把人格主义教育的着力点从泯灭个性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他设计出“合理的教育”模式,使“教育与职业合一、学问与生计合一”,以解除旧社会旧家庭种种经济上、意志上的束缚{1}。本文讨论毛泽东自由发展个性思想,及其所提倡的“合理的教育”实验。

一、《“伦理学原理”批语》与“发达个性”的时代背景

民国初期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汇集了一批优秀人才,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此求学、工作长达八个春秋。1917年下学期至1918年上学期,该校开设“修身课”,由杨昌济先生(1871——1920.1.17)主讲,采用德国康德主义者伦理学家泡尔生所著《伦理学原理》一书。该书先由日本的蟹江义译成日文,1908年,蔡元培又把它译成中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约10万字。杨昌济先生倡言“欲救国家之危亡,舍从事国民教育,别无他法”,“教育尽人所宜受”{2}。用当代教育原理阐释“教育尽人所宜受”,即个性化教育:以一种最舒适、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向每一个人教授他所需要和希望知道的东西,从而使教育效率出现质的飞跃,青年毛泽东深受这一影响。

在此期间,毛泽东十分认真地精读了《伦理学原理》,作了15000余字的批注,即湖南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中收录的《“伦理学原理”批语》。泡尔生所著《伦理学原理》中写道:“所谓人类具足之生活者,乃合各人各种之具足生活以成之,而非取其雷同者也。”毛泽东于此处批注:“发达个性。”{3}在另一处批注中,又写道:“崇尚个性,固泡尔生之好主张也。”在这里,毛泽东首次使用“个性”这个概念,表达他反对封建统治、君主专制,呼唤个性解放的强烈革命愿望,和对“发达个性”、“崇尚个性”的肯定。

毛泽东主张“思想之自由”出于“自存”、“自利”的深刻思考。他说:“人莫不以自存为鹄。”对于泡尔生“利己心之冲动,以自保为鹄,诚人心之不可少者”等说法,毛泽东有如下评议:“盖人有我性,我固万事万念之中心也,故人恒以利我为主”,“利他由我而起点也,利他与我有关系也。”“果如其说,则‘个人之人格、‘自律、‘自由诸义亦说不去。盖诸义固亦高尚之利己而精神之利己也。吾人苟放大眼光,而曰人类一大我也,而曰生类一大我也,而曰宇宙一大我也,亦何必讳言自利哉?亦何自利之非佳哉?”

青年毛泽东正处于“五四”前后反传统、反封建、反强权的时代氛围之中,加之他对中国封建专制文化压制人性、蔑视人的价值的现实极端厌恶,认为中国几千年来不是个性多了,而是个性太少。因此,就旧中国个性与群体、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而言,他更重视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的个性解放。他在《“伦理学原理”批语》中说:“个人有无上之价值,有百般之价值……无个人(或个体)则无宇宙,故谓个人价值大于宇宙之价值”。是否尊重个人的价值,有利于个性的解放,理所当然也就成了青年毛泽东衡量国家社会是否合理、有无存在意义的价值尺度。

何谓个人价值?毛泽东直接了当地指出,个人价值即在于“实现自我者,即充分发达吾身体及精神之能力至最高之谓”。“古今之孝子、烈妇、忠臣、侠友、殉情者、爱国者、爱世界者、爱主义者,皆所以利自己之精神也”。于是毛泽东直言不讳地说,这就是我提倡的有别于那种只讲满足个人私欲、不顾他人死活的庸俗的狭隘的个人主义的“精神之个人主义”。因此,“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矣。故吾国之三纲在所必去,而教会、资本家、君主国四者,同为天下之恶魔也”。

1919年7月21日,毛泽东发表《健学会成立及进行》一文,再次使用了“个性”一词。他认为西方“现代学术的发展,大半为个人独到所创获。最重要的是‘我,是‘个性,和中国的习惯,非死人不加议论,著述不引今人言论,恰成一反比例”。他极力反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所谓“‘师严而后道尊、‘师说、‘道统、‘宗派,都是害了‘独断态度的大病”{4}。他说“皇帝当家的时候,是不准我们练习能力的。”当今社会统治者的“政治、学术、社会,等等,都是不准我们有思想,有组织,有练习的”{5}。认为这无疑是在扼杀人性,箝制人民的自由和人的个性发展。

民国初年到“五四”,是中国现代教育沐浴欧风美雨,最终确立现代教育价值和教育制度的时期。它具有某种共性倾向,一般笼统地称之为“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潮”,从根本上突破了晚清教育改革“中体西用”的思路,把“人”(受教育者)的解放置于中心位置。蒋梦麟倡导个性主义与毛泽东写《“伦理学原理”批语》的时间大体一致。1919年2月,蒋梦麟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个性主义与个人主义》说:“何谓个性主义?曰,以个人因有特性而发展之,是为近世教育家所公认。教育根本方法之一也,无或持异议者矣。”又说:“何谓个人主义?曰,使个人享有自由平等之机会,而不为政府社会家庭所抑制是也。”{6}古代统治者自命代天牧民,视平民为群羊,讲个性主义、个人主义,一向是专制主义所视为大忌。“教育因尊重个人,故曰自动,曰自治,曰个性。”{7}蒋梦麟也强调,若视教育为增进文明之方法,当自尊重个人始。比较蒋梦麟与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个人主义和个性的认识,特别是在反对专制主义方面基本是一致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他们走上了各自的道路。

二、《论联合政府》有关“个性解放”的论述与修正

1944年8月,毛泽东在修改秦邦宪为《解放日报》起草的社论时,特意增加了解放个性的问题,指出:“被束缚的个性如不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8}。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反对封建专制对个性的压抑和束缚,发展人的个性,作为民主革命的任务之一,这反映中共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思想路线的重要改变。

1945年4月24日,在中共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中, 毛泽东说:“有人怀疑中国共产党人不赞成发展个性,不赞成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不赞成保护私人财产,其实是不对的。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残酷地束缚着中国人的个性发展,束缚着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破坏着广大人民的财产。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任务,则正是解除这些束缚和停止这种破坏,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能够自由发展那些‘不是操纵国民生计而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保障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9}

值得注意的是,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还没有使用“自由发展”的字样。在讲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中,包括的三个部分,排列的顺序是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对国家经营讲了一个条件是:“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不应该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而一定要是‘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国家”。{10}1953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又将最后这一句改为:这个国家“一定要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国家”。{11}

毛泽东还明确指出:一个共产党人,“如果看不起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对它稍许放松,稍许怠工,稍许表现其不忠诚、不热情,不准备拿出自己的鲜血与生命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那就是无意地或有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与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广大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与个性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新式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选集》的编者在“新式”的两字前加“由共产党领导的”七个字){12}由于这是党的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历史文献,是不应该随意变动的,说明这种修改具有很不一般的意义,这明显是对“个性发展”加上了某种限制。

三、“教育与职业合一、学问与生计合一”

针对旧教育制度在培养人才上的弊端,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始,提出并且实验过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办法,其核心思想集中在人的自由发展。比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建立略晚,也是在“五四”前后,毛泽东提出建立“教育与职业合一,学问与生计合一”的教育团体,围绕这一目标,先后进行过三次实验:

(一)岳麓山上建设新村的计议

1918年6月,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与蔡和森等到岳麓山野餐露宿,从事社会改造问题的探讨,计议在此间办“工读同志会”,“人人读书,人人劳动,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来实现建设新社会。对此,蔡和森赞同毛泽东的意见说:“着手办法,惟有吾兄所设之‘乌托邦为得耳”。{13}

1919年又计议“新村”生活,以教育为本,学校为基,读书与职业、读书与生产、读书与工作结合,由这些学生组成新家庭,合若干新家庭创造新村,新村里的一切设施、一切生产资料都是公有的,由无数的新村构成新社会,以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14}但这些在当时的社会动荡中都没能进行下去,

1919年12月1日,毛泽东在《湖南教育月刊》发表《学生之工作》一文说:“合若干之新家庭,即可创造一种新社会。新社会之种类不可尽举,举其著者:公共育儿院,公共蒙养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农场,公共工作厂,公共消费社,公共剧院,公共病院,公园,博物馆,自治会。……合此等之新学校,新社会,而为一‘新村。吾以为岳麓山一带,乃湘城附近最适宜建设新村之地也。”他希望新村实行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实行完全的平均分配,并且通过“新村”的实行,改造中国。{15}

空想社会主义在“五四”时期作为国际社会主义思潮的一种派别传入中国,由于它与当时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流文化相一致,吸引了一批向往革命的青年人。但空想终究是一种凭借激情随意想象的幻假图景,这种图景只能导向虚无缥缈的境地。

(二)上海工读互助团启事

1920年3月7日,由陈独秀、彭璜等人连署,毛泽东执笔的《上海工读互助团募捐启事》在上海《申报》刊出。《启事》对旧教育进行了尖锐批判,并提出“合理的教育”新模式,即“教育与职业合一、学问与生计合一”。《启事》说:“现在的中国社会,是受教育的人不能做工,做工的人不能受教育。受教育不做工,所以教育几成一种造就流氓的东西;做工的不受教育,所以职业几成一种造就奴隶的东西。现在中国的学制,是求学的时代不能谋生活,谋生活的时代不求学,学问就是不永续的──不进步的了。”《启事》还说:“像这样看来,教育与职业是相冲突,生活与学问是相冲突,怎么能算为合理的教育、正当的生活呢?因为要一个教育与职业合一、学问与生计合一的法子,就是发起这个工读互助团,使上海一班有新思想的青年男女,可以解除旧社会旧家庭种种经济上、意志上的束缚,而另外产生一种新生活新组织出来,以实行半工半读、互助协助的办法。”{16}

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赴上海。5月,他应新民学会会员彭璜之约,和同学张文亮等一起在上海试验工读生活,租了几间房子,进行织袜子的劳动,“共同做工、共同读书,有饭同吃,有衣同穿”,但这一实验很快就未能继续下去。毛泽东虽然并未明确提出过“职业教育”这一概念,但其目的是明确的:“替一般埋没于旧社会恶制度底下的青年,另造一种新组织生活”,与“职业教育把读书与谋生结合在一起”的认识不谋而合。

(三)湖南自修大学

1920年2月,毛泽东在致陶毅的信中说:“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3月,在致周世钊的信中他又说:“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个自修大学。”{17}

1921年7月,毛泽东在参加中共“一大”返回湖南后,与何叔衡、易礼容利用船山学社的社址和经费创办湖南自修大学,船山学社社长仇鳌被推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主任,并起草了创立宣言和组织条例。1922年12月,仇鳌辞去校长之职,李达应聘任校长。

自修大学的办学宗旨和目的,在其《组织大纲》、《创立宣言》和《入学须知》中均作了明确的表述:“我们这个大学……是由一些有办学兴趣的学生感于现实教育制度不好,要……变被动的求学为自动的求学——基于这个意义上设的。”“学生不但修学,还要有向上的意思,养成健全的人格,煎涤不良习惯,为革新社会准备。”{18}毛泽东在《创立宣言》中,痛陈了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的三大弊端:一是他们有严苛的入学程序限制,使很多有志青年求学无门;二是将学术神秘化,垄断知识,学术为少数“学阀”所专与平民社会隔离,造成知识阶级奴役平民阶级;三是学费昂贵,非阔家不能入。毛泽东指出,自修大学就是要力矫这些弊端,办成一种平民主义大学。凡有志青年,不必花费太多,即可以求学,“看学问如粗茶淡饭,肚子饿了,拿来就吃,务使公开,每人都可取得一份。”{19}

毛泽东坚决反对专制主义教育,他批判旧“学校乃袭专制皇帝的余威,蔑视学生人格,公然将学生‘管理起来,自有划一的教授,而学生无完全的人性,自有机械的管理,而学生无完全的人格。”“终日埋头于上课,几不知上课以外还有天地。学生往往神昏意怠,全不能用他们自己的心思为自动自发的研究。”{20}

毛泽东强烈反对课程太多、学生负担过重,束缚学生自由思维,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他指出:“吾国学制,课程密于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况弱者乎?观其意,教者若特设此繁重之课以困学生,蹂躏其身而残其生,有不受者则罚之,智力过人者,则令加读某种某种之书,甘言以饫之,厚赏以诱之。”{21}

自修大学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基础决定学习的科目数量,自己看书,自己思索,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学习方向、研究时间和范围都由学生自己的意愿和程度去定,“以养成特殊的个性和特殊的人格”。招收学员也不受学历限制,不设门槛;尊重个体差异和趣味。{22}蔡元培、章太炎、李石曾、陈独秀曾给予这所大学极高的评价,说是“各省新设大学之模范”,“高等教育普及之先导”,“社会自由制度实现之先导”{23}。1924年11月,湖南军阀赵恒惕竟以“所倡学说不正,有碍治安”的罪名,派驻军队,强行关闭。

这是毛泽东“自完成、自发展、自创造”,学习科目及进程也由学生自主决定的第三次办学实验。毛泽东1920年6月7日在致黎锦熙的信中所说“我一生恨极了学校,所以我决定不再进学校,自由研究,只要有规律,有方法,未必全不可能”{24}。毛泽东否定学校,轻视正规教育,晚年酿成摧毁教育体系、打倒一切权威的后果;但也说过“教育是我的职业”{25},他追求“合理的教育”,提倡自由发展个性,自学与自由研究相结合,“教育与职业合一,学问与生计合一”,希望把教育从泯灭个性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

注 释:

{1}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30.

{2}孟湘砥,唐振南,孙海林.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源[M].长沙:湖南教育思想出版社.1993:2.

{3}毛泽东.“伦理学原理”批语//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116-285.同上,以下凡引自“批语”者,均只打引号.

{4}毛泽东.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362~372.

{5}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毛泽东早期文稿[M](1912·6-1920·11)[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338~342.

{6}蒋梦麟.个性主义与个人主义[J].教育杂志.11卷.2.1919:2//明志立,等编,蒋梦麟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43~45.

{7}蒋梦麟.个人之价值与教育之关系[J].教育杂志.10卷.4.1918:4//明志立,等编.蒋梦麟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5~7.

{8}毛泽东.致秦邦宪.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39.

{9}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8.

{10}毛泽东.新民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678.

{1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1953:1081.

{12}于光遠著述.韩钢诠注.“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读史笔记[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55~56.

{13}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6.

{14}孟湘砥,唐振南,孙海林.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源[M].长沙:湖南教育思想出版社.1993:230.

{15}毛泽东.学生之工作.1919:12-1//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4~45.

{16}毛泽东.上海工读互助团募捐启.1920:3-7//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676.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54~55.

{18}周秋光,莫志斌.湖南教育史.第二卷[M].长沙:岳麓书社,2002:507.

{19}同上.538.

{20}张允侯.五四时期的社团(一)[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72~74

{21}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67.

{22}齐建芬.二十世纪初教育界的曙光.2007年第二届全国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论文集:46.

{23}孟湘砥,唐振南,孙海林.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源[M].长沙:湖南教育思想出版社.1993.82.

{24}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78.

{25}毛泽东.致向警予信.1920:11-25//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48.

责任编辑肖称萍

猜你喜欢
个性毛泽东思想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