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分析

2009-01-16 08:15庄西真王羽军
职教论坛 2009年34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小城镇

庄西真 王羽军

编者按: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有两条路径:一是照搬别的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一是在借鉴其他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特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事实已经证明前一条路是行不通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区差异悬殊、快速“五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不同社会形态(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杂处的大国,只能走自己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而要想走自己的路,还不能重复计划经济时期“全国一盘棋”的老路,事实已经证明这种“大一统”的路径也是行不通的。可行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各个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手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地情”发展职业教育。位于东部发达地区的浙江省慈溪市(2008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4.7:62.1:33.2,人均GDP为5843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8414美元,城市化率达到61.5%)在这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它不是第一个做这种探索的地区,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但它是确确实实去“做”的地区,而这不也正是职业教育的精髓吗?

摘要: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指的是什么样的职业教育为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服务。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类型极为不同的国家,从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互为促进和塑造的角度来看,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需求,就应该有相应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慈溪市多年来形成了“块状经济”,在服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块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关键词:“块状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小城镇

作者简介:庄西真(1967-),男,山东莒南人,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副主任,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教育社会学和职业技术教育;王羽军,男,浙江省慈溪职教教研室主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34-0004-03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这里,区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全国来说,省就是区域;相对于省来说,县就是区域;相对于县(市)来说,小城镇就是区域(本文中说的城镇就是包括县城及其以下的小城镇)。一般来说,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职业教育的开展必须以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据;同时,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下人才基础,可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是一种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具体来说,一方面,区域经济决定或制约着当地的职业教育。区域经济特征对职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区域内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第二,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区域内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对劳动力的类型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在农业占有很大比例的地区,劳动力的类型必然以农民为主;在建筑业占有很高比例的地区,劳动力的类型必然以建筑从业人员为多。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发展趋势及其对劳动力类型的需求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劳动力需求结构反映了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需要,而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类型不仅反映了区域内劳动力的构成状况,也反映了区域内劳动力的供给结构。第三,区域技术结构决定了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技术结构是指劳动生产中自动化的程度。区域技术结构的变动和发展及其对劳动力层次的需求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层次。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通过提高区域国民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来提升区域竞争力;二是职业教育通过提供技术工人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城镇的职业教育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尤其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各产业发展中急需大量有技术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城镇、农村中又有着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为使这些劳动力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当地城镇职业教育学校则肩负着为本地经济发展培训人才的重任。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慈溪以块状经济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2008年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7,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并列)第3位。块状经济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相对集中、专业化极强,同时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的经济组织形式。到2008年底,慈溪各镇(街道)共形成3亿元以上规模的块状经济37个,实现工业总产值近70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量40%,实现就业28万人,约占全市工业就业人数的44%,基本形成了“一镇一品”乃至“一镇多品”的格局,块状经济成为慈溪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浙江慈溪市共有5所职业学校,有2所位于市政府驻地,3所位于不同的城镇。它们在服务于全市和小城镇块状经济发展中形成了“立足地方、对接市场、面向企业、服务产业”的“块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一、“块状职业教育”特点分析

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多方面影响, 下面我们从地区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影响、职业学校的发展、用人需求等有关方面来分析其特点:

(一)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需求是由经济发展状况、生产技术水平等所决定的。一般地说,经济发展越好,生产技术水平越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越大。在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小城镇,已在工业制造业、服务业或旅游业等二、三产业形成自己的产业群;当地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对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有大量需求。以浙江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所在的观海卫镇为例,该镇已形成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和轻纺三大支柱产业,对本地及外来劳动力需求大量增加,锦堂职业高中在学校开设汽车维修服务专业为企业提供实用技能培训和员工。

(二)经济发达地区城镇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完整

我国的城镇职业教育往往受资金少、就业难等问题的限制,职业教育层次低、教育机构少。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城镇,都有工业园区和自己的主导产业,经济发展较好,专业技能人才需求旺盛,使这些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较好,基本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多重功能的教育机构体系;在办学上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文化教育相结合、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相衔接的教育体系(比如慈溪职业高级中学与宁波技师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培养大专层次的学生);在校企合作形式上多样化,各种针对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班种类繁多,涉及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高新技术、会计证、电工证等各种类型的培训。

(三)经济发达地区城镇职业教育拥有较多的生源

我国城镇的职业学校在发展中往往存在招生困难,这种状况的出现有这样几方面原因:一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的地位低于普通教育;二是小城镇职业教育面对的受众往往经济条件差,没有能力接受职业培训;三是当职业培训完成后就业存在困难时,也不能激起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在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职业教育面对的潜在培训对象除在读学生外,还有当地城镇、农村人员及大量的外来务工者。由于经济发展带动对技能性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使当地就业岗位、预期收入明确,使这一部分人群增加了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四)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职业教育办学方向明确,学员就业有较为明确的方向

职业教育植根于地方,便于根据本区域产业结构、劳动力流向、企业类型、技术管理水平等调整专业,开发课程,降低教育成本。因而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职业学校在办学方向上,往往以满足当地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及培训内容,强调实用性,重视实践环节。进而在学员的就业上也就具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在就业中,除由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直接联系外,职业中介往往是联系职业学校与本地众多企业的桥梁,职业中介帮助职业学校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信息,并促进了毕业学员的就业。比如慈溪周巷职业高中根据当地电子电器产业发达的实际提出“一工三员”的培养目标(维修电工、家电维修员、品质管理员和班组管理员,都属于企业初级、中级技术型一线员工)。

(五)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借助外部力量弥补自身师资力量的不足

小城镇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尤其是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这些问题制约了小城镇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由于当地经济发展快,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因而愿意与职业学校进行沟通合作。职业学校师资上的不足往往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由企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为学校授课等方式得到缓解。比如在慈溪各所职业学校与企业签定的合作意向书中,都有企业派员到职业学校授课和接受教师到企业实习的条款。企业愿意派出得力的技术骨干配合学校教师教学,这些技师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能弥补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不足。另外,当地职业学校为提高办学水平,与各大中城市的职业院校联合,在引进外部教师资源的同时也带动了自身师资力量的提高。

二、经济发达地区的“块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由以上分析可见,经济的发展对当地小城镇职业教育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职业教育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上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城镇经济,有必要深入分析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城镇职业教育的模式,以期对我国各地小城镇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对于职业教育模式的建立,首先要分解出职业教育的构成要素。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城镇职业教育发展中,关键要素主要包括当地职业学校、学员、本地用人单位及劳动力市场(职业中介)几方面。以要素为基本点,梳理其间相互关系,概述如下:职业学校直接通过劳动力市场或通过职业中介搜集本地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并据需求信息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内容;职业学校招收本地及外来人员接受培训,并为其就业提供一定渠道,在这过程中,当地的职业中介在学校和企业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促进了学员的就业。本地企业在接受经过职业技能培训人员就业的同时,也会与职业学校加强联合,为企业内部人员培训或储备后续力量。将各构成要素及其间相互关系进行整理,构建出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这种模式是职业教育以本地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为主设定培训内容,学员毕业后在本地二、三产业就业。模式应用前提是本地已形成二、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对劳动力有大量需求,慈溪市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在各要素自身及要素间的联系基本遵循以上模式描述的基础上,不同地区、职业教育不同发展阶段,各要素及其关系在具体表象上会有所不同,尤其在学校与企业这两个要素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及职业学校自身水平这两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以下从校企合作的发展及职业学校层次发展两个主要方面来分析模式中要素及相关关系的演进过程。

校企合作在各地的发展一般会经历两个阶段:松散合作阶段和紧密合作阶段。第一阶段,学校与企业的松散合作。由于学校与企业都在同一地区, 通过各种信息渠道,都有一定了解,在职业学校竞争不激烈、毕业学员供求基本平衡时,学校只是根据市场信息渠道了解各个企业对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来设定专业,培训人员;第二阶段,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为了加强教学中的实训环节,并使学员毕业后更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学校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这又可以分为一对一合作、一对多合作、多对多合作三种类型。初期为一对一合作,即一所学校与一家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解决实训基地与“双师”问题,从企业聘请有经验的人员定期为学生讲课。同时,学校也可为企业培训上岗、转岗的员工,企业优先录用该校毕业生,做到双方互利。进一步可发展为一对多合作,即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的是为了适应多种专业的设置与实践培训。多对多合作类型的出现是当本地职业学校已发展成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为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可联合成立各相关行业的职业学校集团, 与本行业企业的联合机构合作。这样形成的多对多合作,可以加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并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职业学校自身层次的发展可分为初、中级职业培训阶段及高级职业培训阶段。小城镇职业教育目前由于教育资源有限,面对的潜在培训人群受教育水平较低等状况,以初级引导性培训及中级实用技能性培训为主。初级引导性培训形式为短期讲座或培训,主要为就业信息、相关法规及对本地各行业技能需要的简要介绍,使寻求就业者明确自身能力及差距,了解进一步培训对提高职业技能、获得就业岗位的重要性。初级引导性培训主要由政府来组织职业学校及相关机构来完成。中级实用技能性培训可由实行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及各方出资的职业培训机构实施。在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制造业密集的地区,对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多,低层次的职业培训已不能满足其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在已形成或将要形成这类产业群的地区应进一步发展高级职业教育学校,并可借助于与大中城市的高等教育院校联合办学等方式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在这其中逐渐形成当地职业学校自己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自身办学能力及办学水平。

三、经济发达地区块状职业教育发展还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从企业方面看,劳动力供大于求时,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大。但劳动力供大于求仅是目前数量上的表现,由于寻求就业的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并不是很高,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也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势头。因此这种情况下,需由政府牵头,推动有实力的大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培养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另外,当地政府还需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等相关制度,促使企业注重对后备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2.从职业学校方面看,不仅要注重目前市场对某些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应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进行长期规划,注重未来企业所需大量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发展做好后续力量的储备。但是单靠一个学校做好这项工作有一定困难,可联合成立职业学校集团,比如锦堂职业高级中学与汽修、轻纺等28家企业成立职业高级中学教育集团;与相关行业企业联手成立行业(企业)教学指导小组,规划目前及未来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根据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做好人才培养的准备工作,比如行知中等职业学校与宁波中联工程公司、浙江东航建设集团、慈溪建设工程监理公司等合作制定建筑专业课程。

3.在潜在培训对象中,当地农村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和外来人口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但与当地城镇劳动者相比,外来人口就业存在一定户籍障碍,且其收入相对偏低,在职业培训上没有能力支出较多的培训费用。这需要当地政府或者上级政府从大局出发、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对这部分人群在就业上放宽政策,在职业培训上给予一定补贴。

由此可见,在我国不断加快城镇工业化建设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立足城镇经济发展的“块状职业教育”面临培训人才、衔接劳动力需求的重任。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一是当地政府要起到统筹管理与促进作用,政策上引导,资金上支持,推动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走市场化的道路;二是职业学校应尽其所能,多渠道发展,以适应市场需求,在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责任编辑陈建华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小城镇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小城镇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一镇一风貌”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山东省支持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