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职院校看校企合作标准

2009-01-16 08:15高海霞王清华
职教论坛 2009年35期
关键词:检验

高海霞 王清华

摘要:合作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产业界资源环境开展教育的一种模式。注重学习环境建设、加强技能素质培养和归口高就业是它的三大支柱,也是检验合作教育的标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作教育将引领职业教育正确发展方向。

关键词:检验;合作教育;三项标准

作者简介:高海霞(1968-),女,河北满城人,硕士,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王清华(1954-),男,吉林扶余人,研究生,石家庄市职业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35-0017-02

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也是能否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教育部1997年10月发出的《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普遍被学者认为是我国合作教育从试点到全面推广的标志。

纵观发达国家合作教育发展轨迹,合作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这种教育模式注重和加强了三个环节的建设,围绕三个环节建设开展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是检验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实质性合作教育的标准。

一、依托企业改善办学条件

合作教育是以技能为核心的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能型特征是条件建设的标准,同样也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一方面,一个万人规模的学校,平均专业30—50个左右,一个专业几十门课程,每门课程都要具备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光巨大的资金消耗,靠学校自身的能力是很难实现的;另一方面,学校发展过程中长期缺乏产业界帮助。产业界的帮助是多方面的,但前提是“需要”。近年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咨询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机构,旨在成组织、成系统地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通过专业建设与产业界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建设和培养什么,不仅目标清楚,而且落实到位。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和支持,使“一厢情愿”的单相思,变为了真正的“校企合作”。

(一)办学条件是专业优势和企业合作的标志

高职院校的职业性、技能型、应用性是通过办学条件建设展示出来的。满足学生技能训练需要的教学环境,显示的是学校对专业本质的认识程度和产业合作的成果。

美国除了在国家设立合作教育委员会外,各合作教育学校均设立合作教育部,专业的设置除了市场调研、学院筛选、确立外,更重要的是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学习环境来满足学生技能培养和实习的需要。合作伙伴确定下来,教学大纲和招生计划公布于众,供学生选择。因此,学院在办学条件建设上没有盲目投入行为,更没有形象工程行为。企业资产和学生的支持为学院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相比之下,我们的高职院校拿着现成的专业逼企业“买单”,只能被认为是为了自己寻找出路。

(二)办学条件建设是公益事业,它需要长效激励机制

澳大利亚是合作教育开展好的另一个典范,集中体现在TAFE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实行TAFE教育,政府和工业界为学院提供大部分资金,但学院则必须从校办厂筹集剩余资金。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是服务于大众的公益事业,办学条件改善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社会,因此,学校办学条件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一个长效的激励机制。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得到政府经费为1322.46万元;2006年超过2000万元,年均递增19.6%;此外,政府贴息贷款、教育附加费和个别产业赞助也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三)加大学校计划外资金管理力度,办学条件投入实行“项目管理”

学校作为公益事业单位有责任将计划外收入按比例用于教学条件的改善。但我国目前在投入比例上缺少科学论证,高职教育评估体系尚存陷。加强和逐步完善学校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实行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可以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作用。

二、立足企业岗位训练,提高技能与素质

实现主体教学的转变,才能真正落实“职业人”的培养标准。正确处理主体和客体关系,通过主体实现产、学连接,是合作教育的发展方向。

高等教育融入技能和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困惑和迷茫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层次和定位。二是课程改革和教学环境建设。三是教育期望与教育认同。

(一)层次和定位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是通过各自的社会责任区分和划定的。可事实上,高职教育无论是国民教育期望还是毕业生就业,似乎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它既不如普通高等教育那样圣洁和神秘,也不如中等职业教育那样广泛和随和。调研过程中,接触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关于定位和层次的论述中,均以区域性、行业性定位替代了人才培养定位。定位不准,原因在于教育层次的重叠和交叉。如何定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呢?这里既要考虑职业的需要,把握产业发展的脉搏,又要发挥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能力极限。

1.以“最新、够用”确定高职教育的理论教育标准。合作教育不光是“产”和“学”的关系问题,还有一个“研”的问题。教育层次的重叠和交叉的始作俑者是教材和课程编排。教材的建设和课程编排的研究已成为科研的首要任务,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和产业科研力量是确保理论教育最新知识传达到课堂的唯一保证。2006年,我们将年度教学计划改为《人才培养》方案,这不止是名称的变化,他要求培养的根本是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岗位。

2.以“对口专业新技术”确定高职教育的技能标准。所谓“职业人”是集技术水平和岗位素质和能力于一身的职业内行,单纯依靠学院的课堂教学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请一两位企业专家来校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彻底改变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的现有模式,紧紧依靠产业,实现产业一体化教学是解决技能教育唯一途径。近年,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中摸索出了“三增两减一穿插”、“以训代教”、“基地教学”等一批前沿教学模式,他们虽各有千秋,但都是将“对口培养”和“新技术教学”摆在了核心位置。

3.以“高等教育科研基地”地位的确立培养特色。了解产业、服务产业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科研工作的基础。特色是合作教育的“副产品”,着意刻画的特色是不存在的。通过与企业合作,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地”地位日益突出。“间溴苯甲醚合成过程三废治理研究”、“7500T/Y粘胶状丝技改工程”、“石家庄南环大桥钢箱拖拉横移技术”、“200型大活塞浇铸机”、“汽车转向助力装置”、“汽车远程控制系统”、“通用工业控制器”、“光电子治疗仪控制单元”等一大批合作项目获得了成功,得到了推广。

(二)课程改革和教学环境建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真正发展起来时,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借用高等教育理论教材和借用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经验,致使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和定位出现了偏颇。老三段的课程编排和低层次的技能标准阻滞了高职教育的发展。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将技能与素质教育纳入了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全国性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将高职教材建设推向了高潮,但热闹的背后缺少的是冷静。这里的冷静一是指缺少企业专家的参与,二是指缺少对中、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衔接的研究,三是指教材建设“研究”少,“拼盘”多。

在教材建设的同时,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建立和建设也逐步得到重视。主要特征为:

1.教学内容的情景化建设实现了多方合作。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学生学习环境建设,先后建成了中试车间、施工大棚、动画基地等一大批校内实习基地和100余家校外实习基地,购置了PKPM建筑结构与建筑施工、CAXA制造工程师、ERP3dsmax7企业管理等大批教学软件,将课堂搬进了车间、工地,实验室,真实的和仿真的情景化教学形成了主体。

2.建立了新的学习方式。实习、综合实训、岗位认识、岗前训练等环节的建立,是改变职业教育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教学环境和岗位环境和结合是新的学习方式建立的基础和核心。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之所以花大力气构建实践环节,其目的正是如此。

3.建立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柔性引进、设立教师进修专向基金等项措施,教师引进力度不断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越来越强大。满足了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

(三)教育期望与教育认同

很多专家学者正在研究职业教育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中考制度、高考制度给职业教育留下了阴霾。高职教育是公民不能选择的选择,送子女入学未必是子女本人的意愿,而是父母教育期望值的体现。这虽然只是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带来的影响却深远。

三、满足企业需要建立就业标准

不讲就业率,讲就业标准,是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职业人”应该有他的归属岗位。正确处理“以用定教、学以致用”的关系,是合作教育的最终目标。就业标准,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就业准备。合作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它在教育阶段就以产业界做后盾完成了就业的一切准备。这些准备包括心理准备、技能准备、素质准备和岗位准备。专业设置、课程编排、教学效果、社会联系、整理简历、谈判签约等内外协调全部由学校牵头完成。这是学校功能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开展合作教育的核心。大多数学校技能与就业部门分设的状况应当改变了。

2.就业形式。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的合作教育,8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是他们上大学实习过的岗位,15%的毕业生考取了研究生继续深造,97%的毕业生认为合作教育是他们事业成功的源泉。[1]从这个资料中不难看出,美国的合作教育的确帮助了就业。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产业调整和众多人口,使得就业形势一直严峻。就业、创业、合伙经营等多种就业形式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在这种形势下,合作教育在我国应当走上正确的轨道,并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3.就业成果。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满意是教育的生命。我们讲“融于社会,服务社会”,融于社会是“攫取”,服务社会是奉献。毕业生得到社会声誉,是对社会的回报,也是学校无形的财富。就业成果以“教”和“用”为基础,“教”是“矢”,“用”是“的”。因此,学以致用、专业归口是检验就业成果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吴岩等.合作教育——产学研结合的高级形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责任编辑夏焕堂

猜你喜欢
检验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提高检验效率 保证食品安全
关于计量资料中的t检验
关于计量资料中的t检验
“物质的检验”知识总结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关于计量资料中的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