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党琴
摘要:运用“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手法,表现怀人思归这一主题的诗歌,跨越了历史的长河,历久弥新,历代诗人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力。
关键词:表现手法;怀人思归
《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游子思乡之作,诗人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巧妙地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而营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诗歌一开始写留在“旧乡”的女子“涉江采芙蓉”,想把采摘的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可是,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写的不是还望“旧乡”的实境,“视点”仍在江南,是采莲女子想象远方的丈夫也在思念家乡、思念自己,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这首诗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运用“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主人公“同心离居,两处相思”的忧伤之情。
像《涉江采芙蓉》这样表现怀人思归主题的诗作,在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我们追溯它的源头,会发现《诗经·卷耳》为我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卷耳》这首诗是写采摘卷耳的女子怀念征夫之诗,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斜口小筐不难填满,卷耳也不难得,老采不满,是因思念离人心不在焉、老是“忘采叶”之故,这是以思念征夫的女子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女子想念远行的丈夫,相思中仿佛看到丈夫急切思归的情形,通过男子上山过冈、马疲成疾、人疲生病及饮酒自宽种种困顿情景的描写,把思家怀乡的忧伤之情写得非常具体。这首诗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构思巧妙,是“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手法的先河,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
运用“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手法,表现怀人思归这一主题的诗歌,跨越了历史的长河,历久弥新,历代诗人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力。杜甫的《月夜》本是自己想念家人,却设想妻子儿女在鄜州对月思念自己。这种“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的写法,使两地相思之情真挚动人。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元好问《客意》等也都采用这种表现手法,从游子和思妇、儿女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以优美的想象创设了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
这一主题在高考诗词鉴赏题中也屡有出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如2004年浙江卷的试题: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第一小题,“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第二小题是一个较为开放的考题,可以回答是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也可以回答是思妇盼归人:前四句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不管表达的是哪种内容,写法都是“从对面曲揣彼意”,词作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惆怅落寞的气氛,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使整首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当中,渗透着词人浓浓的思归之情,传达了“同心离居,两处相思”的情思。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手法的诗歌,诗中的境界都不是空间的转换和主人公的隐去,而是通过主人公的想象,把画面进行分隔和同时显现。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转而深切,简直是奇思妙想了,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