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核心因素

2009-01-14 04:28朱绪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活动

朱绪龙

摘要:真正的教育是水样无痕的。论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影响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核心因素:一、不言之教——教师自己要热爱阅读;二、教之无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三、润物无声——集体文化影响学生热爱阅读。科学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充分调动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关键词:不言之教;文化影响;阅读活动

老子比较信奉的教育手段,曰“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意谓靠行为、行动去实际地教育、感染和影响人。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一个侧面道出了“不言之教”的真谛。我想它也应当是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核心因素吧!

一、不言之教——教师自己要热爱阅读

少讲多做,多示范,也许就是不言之教。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一再强调学生要阅读,要广泛地阅读,还要做读书笔记等等一系列的方法指导,但是我们发现效果并不明显。我认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老师应该是喜欢阅读的,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和一定程度的阅读量,用自己的阅读经历来激发兴趣。

我班学生有这样一篇日记:

朱老师是位很特别的老师,他自己热爱阅读,同时也大力推荐我们同学去阅读。老师工作十分繁忙,但是他却没有因此放弃阅读。他经常在阅读课上为我们介绍一些有趣的故事,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激发了我们阅读的兴趣。朱老师总是对我们说:“小时读书如刀刻,趁现在记忆力好,多读一些能终身受用的经典书籍,否则白首方悔读书迟。”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阅读而充满了期待和乐趣,这一切都要感谢我们亲爱的朱老师……

是呀!强按牛头不喝水,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真可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教之无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真正的教育是水样无痕的。只有科学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充分调动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他们慢慢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语文能力。最终达到郭沫若老先生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有的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孩子,造成压抑的心理环境,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负担。类似现象很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小学阶段是学习阅读的起步与启蒙阶段,一定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孩子顺利地走入书海。有的老师让学生每天可以把课外书带到学校里,下午自习课利用至少十分钟让孩子们在书中找一找学过的音节或生字,边找边画,并比一比谁找到的多。果然学生兴趣浓厚,寻找积极,不仅巩固了学过的音节、生字,而且丰富了语汇量。有的学生回家后还继续找,教师天天坚持让学生之间交流,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有的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定期在班级开展和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来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润物无声——集体文化影激发阅读热情

从班级文化建设的角度认识,班级教室里的物化形式是一门重要的显性课程,即“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说话”,其中包括班训的张贴、学生园地设置、图书角的布置等等,营造一种阅读文化的环境。

教师是班级阅读文化的引领者。每周一节阅读课必须坚持,可以是好书推荐,可以精彩片段赏析,也可以是经典背诵……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要放下其他的事情,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书。

学校还可以通过出好校报,引领阅读;开展文化艺术节,营造读书氛围;举办图书交易会,激发学生阅读热情……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阅读氛围。

活动是开展阅读的载体,可以开展班级读书交流、古典诗词诵读比赛、阅读名著演讲比赛、读书做人交流比赛、文学创作比赛、阅读报告评优,同时,还进行优秀藏书家庭、优秀读书家庭比赛等等,并利用班级宣传栏展出优秀作品。

抓好班级和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是提升学生阅读品位的关键。让学生在静态的文化中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得到审美的启迪、精神的润泽、心灵的陶冶。

插柳何须春知道,让这种无形的力量引领孩子们阅读经典、阅读文明、阅读思想、阅读高尚,远离平庸和贫乏,变得博学、灵动,进入书香人生的理想境界吧!

猜你喜欢
阅读活动
新观念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之我见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让阅读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鸡汤
专题书目阅读活动的组织形式探讨
浅析少年儿童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①
激发英语兴趣,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