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聪
摘要:本文作者认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是夯实“双基”;优化教学目标和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兴趣,规范实验教学等。
关键词: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策略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对江苏的高考改革,培养出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中应做好如下几件事。
一、夯实“双基”
素质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质量,其内涵是丰富的。但不论怎样分类,均需后天的教育与培养。也就是说素质的发展需要依靠“双基”的教学。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双基功底,很难想象出他的素质发展到如何之高。双基和素质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正确把握重难点。每一节课努力做到“四了”,即“该讲的讲了,该练的练了,该评的评了,该收的收了”。这样便于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足的地方能及时得到纠正和强化。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
二、优化教学目标和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变过去教学目标中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忽视情感,行为习惯的养成等。要将素质教育的任务写进教学目标中,使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意志、情感、行为习惯等的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去。例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简单介绍历史上的“三音律”“八音律”;讲碳酸钠时可以补充介绍“侯氏制碱法”及我国的化学家侯德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在讲硫化物时结合“酸雨”谈谈环境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讲三硝基甲苯时可向学生介绍诺贝尔发现“TNT”炸药的过程,使学生充分明白:幸运之神最终会青睐那些对科学执着追求,不畏艰难险阻的人。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总会找到许许多多的事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课堂结构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无法面对新的高考改革。今后的高考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与综合。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每一节课都力争做到先学后教,让学生先学习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新知识,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三、培养兴趣,规范实验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且学习的效率很高,在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①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脑,电视,投影,模型等增强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②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以致用。例如,学习氨制硝酸,再由制得的硝酸和氨作用制取硝酸铵,这类问题和工业生产相联系,学生就感到很有趣味。③举办讲座,让学生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如食醋为什么可以除水垢,炒肉时少加一点醋为什么可以去腥味而且肉比较香,加碘盐中的碘是以何种形式存在于食盐中的,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发酵粉成份是什么等等生活中的小知识。④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表现的机会。如化学实验小组,可利用课外时间测定鸡蛋中铁元素的含量,测定碘盐中碘的含量……,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合实际,进行分层次教学
课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全面发展。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保证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必须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不能搞一刀切,一个目标。近两年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来源越来越复杂,个体差异很大,好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提优补差,提优是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知识视野更为宽广,对自己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补差就是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树立信心,弄懂教材,能顺利地完成作业,缩短和成绩好的同学之间的距离,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五、教师自身素质化
我们这些在上世纪80、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在校接受的是应试教育,毕业后到学校又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所以应试教育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已经是根深蒂固。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应对新的考试模式的能力,确保教育素质化,教师自己必须先素质化,要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手段,收集、处理各种教育情报资料,增强科研兴教的意识,发扬刻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为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