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卫军
摘要:通过竞争机制,设疑引思等多种师生互动的合作方法,进行趣味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乐学情境,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享受乐趣。
关键词:和谐;趣味;设疑;竞争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传统教学更注重的是结果,让学生“学会”掌握教材成为沉重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改变过去的这种模式,努力使学生由“学会”转移到“会学”上来,使教材、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并以这个平台为基础,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创设和谐气氛,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学生处于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他们才能自由参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只有这样的氛围,学生的心情才舒畅,求知欲才会增强,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流畅,才能产生跃跃欲试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课堂教学才能产生“群体共生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欲望被激活,创新的见解也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二、进行趣味教学,创设乐学情境
课堂其实就是师生的舞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英语老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得有说、学、逗、唱等多种表演能力,使自己的课堂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极大的幽默和魅力。在讲课时,每涉及一个动作,一个词汇,一个情节,要有动作或表情表演出来,尽量扩大知识面,使枯燥、单调的英语课充满活力和趣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神奇内驱力,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英语的兴趣。其中创设情境、扮演角色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如笔者教七年级上册《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商品”如衣服、文具、水果等,并在商品上标出价格,围绕着“Shopping”这一话题分组展开讨论,最后选出每组的最佳“演员组合”到台上表演。记得有一个“售货员”在收到“顾客”的钱时,他先用手仔细捻捻纸币,然后又对着光线认真地看看,辩认钱的真伪。这一细节特别真实,学生的表演惟妙惟肖,赢得一片喝彩声。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动机,更好地达到了学习目的。
三、通过竞争机制,激发求知欲
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即使是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竞赛活动,可是因渴望竞争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学生忘记事件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争中去。为此,教师应设法把课堂变为“智力竞技场”,积极创设竞争氛围,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各样的自学比赛活动,如速读、速记比赛,男女生分组抢答比赛,学习小组竞赛、对话赛、短剧赛、背诵等。例如:在复习表示“请求或邀请”的三个句型“Let's…”“Shall we…”“Why not…”时,教师没有给学生总结出另外几种表达相同意思的句型,而是让学生们抢答。学生快速抢答,兴趣盎然,很快就答出另外四种句型“You bettet…”“What about…”“Woulk you like to…”“I hope you can…”
各种竞赛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的最佳学习状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现代人所需要的竞争意识。
此外,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注意把学生带到了一个逼真的场景中,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会把轻松愉悦中带着强烈的兴趣去主动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便不言而喻了。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博大精深,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懈努力地去探究其中的奥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演化,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课堂教学,让英语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中轻轻松松地学习,并享受学习英语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吴信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新校园,2010,(5):109.
[2]庞平平.英语学习后进生转化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8,(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