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霞
摘要:每班都有一定量的学困生,学困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是一门艰深的艺术。教师要把这项工作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应时刻注意学困生的转化,转化学困生关键一个字:爱。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爱心
普及九年级义务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但学困生似乎有决堤之势。“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生性是一样的,但经过十几年的成长,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扭曲的自尊心。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是公主和王子,全家人围着他们转,孩子从小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他们认为的就是真理,一旦违背了他们的意愿,就会高呼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殊不知这样的自尊心是扭曲的,是违背常理的。走进学校,依然带着他们所谓的自尊心,老师的一点批评,一点责备都当成对他们自尊心的伤害,如果不及时意识到,他们就会讨厌学习,讨厌老师,讨厌学校,成绩也会一点点的落后,长此以往,学习对这些孩子来说就是天方夜谭,学困生的帽子就会扣在他们的头上。
2.枯萎的学习动力。家庭的富裕给孩子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那么孩子已经模糊了学习的理由,以前跳农门的学习动力已不存在,他们疑惑我为何要认真学习,生活如此美好,我要奋斗什么。他们现在尚能坐在班级里,完全是家长的吓唬,老师的强迫,学习没有动力,哪来学习的劲头?在枯萎的学习动机面前,我们的学困生成蔓延之势,令人痛惜。
3.家庭疏于管教。在农村大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孩子随着爷爷、奶奶生活,祖父辈能给孩子的只是物质上的关爱,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的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思想慢慢会变质,学习渐渐会懒惰,他们慢慢也会加入学困生的行列。试问,作为父母的我们尽力了吗?我们交给孩子的到底是什么?孩子到底需要什么?种种的原因,造就了学困生,我们老师感叹的同时,该担起怎样的责任?为祖国将来的发展交出怎样的答卷?
可见,转化学困生工作不仅是素质教育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也始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一、理解和尊重每个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信心,都有学好的愿望,但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中常遇到挫折,造成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得不到老师、同学的关心,感受不到班集体的温暖。他们由于担心受到或曾经受到他人的严厉指责或嘲笑,往往比较心虚、敏感,常常主观地认为老师对自己轻视、厌弃,甚至有敌意。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当理解他们,怀着浓厚的感情,从多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用热心和真诚赢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善意,相信教师的真心;要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在班上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找回自信,树立自信,力求上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不断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也才能使我们找到转化后进生的切入点,学困生的转化成功才有可能。
二、用爱心去感化每个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必须以人为本。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爱,如绵绵细雨,润泽学生“久旱”之心田;爱,似习习和风,温暖他们“长寒”之身体。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意识到该做什么还不一定产生去做的意向,如果说是在情感上想做什么便可能立即行动起来。因此,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用无私的爱去感化他们,多宽容,少责备。清代教育家颜元有一句名言:“数之十过,不如奖之一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培养学习兴趣,给他们以学法指导
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许多人是从学习无兴趣开始的,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加上分辨是非的能力又差,而过剩的精力无处利用,难免节外生枝,做出出格行为。所以,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一定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若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就会使他们产生苦恼,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显得非常重要。真正的教育似水的载歌载舞,轻柔、舒适而又不露痕迹,它存在于真情交融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这种不露痕迹的感动与激励,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动力。让我们像流动不息的水一样,沉下心来,弯下腰来,多一份理智,少一份冲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刻,多一份耐心,少一句埋怨,将每一个石子都雕琢成美丽的鹅卵石。
参考文献:
[1]李洪元,陆士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M].科学出版社1989.
[2]杨廷英.浅谈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