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军
清明节假前,我布置同学们回去以后参加扫墓活动,并写一篇日记。假期后,刘磊交上来的一篇关于清明节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2008年4月4日 星期五 天气 晴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去替老太烧纸。中午,吃过午饭后,我和爸爸妈妈去老太的坟前烧纸。开始,爸爸先拿了两张纸,烧了起来,然后我们把假钱和纸都烧了。后来,我和爸爸在要离开的时候各磕了四个头,就快步离去。
看了这篇总字数一百字还不到的日记,略一思索,我摸着刘磊的头,轻声地对他说:“老太在世的时候,你还记得吗?”
刘磊回答得很干脆:“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和老太在一起玩呢!”
我又进一步引导他:“哦,那你还记得老太什么呢?”
这时,刘磊陷入了深情的回忆之中:
“我小时候,老太对我可好了。我小时候很调皮,总是趁老太不注意,偷偷地把她的头发弄乱,可是老太从来没有过我,好像她就不知道生气似的。后来,姐姐把事情告诉了奶奶,奶奶过来要打我,老太反而说奶奶的不是,说‘孩子还小,不懂事。”
我继续悄悄地、轻轻地和他交流:“现在想起这些来,很感谢老太吧?”
刘磊的话题立即又上来了:“还有一回,奶奶和别人一起出去办事了,让我和老太留在家里。我小时候很调皮,对什么事情都好奇,每一样东西都要去看一看、瞧一瞧。老太就由着我的性子,跟在我后面照应我。谁知我越跑越快,老太只好跟在我的后面跑,毕竟老太年纪大了,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都摔断了。幸好奶奶办事回来很及时,把老太搀回了家,可是老太一点都没有怪我。我真是太对不起老太了。”
我被刘磊说的话打动了,就问:“站在老太坟前的时候,你想到这些了吗?”刘磊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想到了,我太想老太了!”
我想,这个时候,孩子内在的表达需求一定已经被激发了,就对他说:“好吧,把这篇日记重新写一下,把自己想对老太说的话都写进去。如果老太在地下能听到的话,一定更喜欢你这个重孙子的。”
于是,刘磊拿起了笔,一篇满怀深情的清明日记从他的内心深处倾吐而出:
2008年4月4日星期五 天气 晴
今天是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怀念祖先的日子。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老太的坟前,为老太烧纸。站在老太的坟前,我在心里轻声地说:“老太,我来了,您的重孙子来看您了!”
开始,爸爸先拿了两张纸烧了起来。然后,我们默不作声地把假钱和纸慢慢地烧着。烧着烧着,我想起了我小时候,老太对我可好了。
我小时候很调皮,总是偷偷地趁老太不注意,把她的头发弄乱,可是老太从来没有吵过我,好像她就不知道生气似的。后来,姐姐把事情告诉了奶奶,奶奶过来要打我,老太反而说奶奶的不是,说“孩子还小,不懂事。”还有一回,奶奶和别人一起出去办事了,让我和老太留在家里。小时候的我很调皮,对什么事情都好奇,每一样东西都要去看一看、瞧一瞧。老太就由着我的性子,跟在我后面照应我。谁知我越跑越快,老太只好跟在我的后面跑,毕竟老太年纪大了,一不小
心,摔了一跤,把腿都摔断了。幸好奶奶办事回来很及时,把老太搀回了家,可是老太一点都没有怪我。
我真是太对不起老太了。可是,当我现在明白这些的时候,老太已经不在人世了,我已经没有办法报答老太对我的爱了。老太,就让我这个重孙子给您磕头吧!九泉之下,您安息吧!
回顾自己引导刘磊从写一篇百字不到的纯“记账式”的短文到写出一篇情感丰富、真实感人的清明日记。我真切地感受到:要想学生写出好的文章来,应该着重从“需要”和“真情”两个角度入手。
1. “需要”。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如果能将老师“要我写”转化成“我要写”,自己有表达的强烈愿望,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兴趣,就不感到必要和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感才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时候,学生不是写不好,而是不想写,我们就应该通过引导、评价,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需要”。
2. “真情”。我认为“真情”的第一要素是讲真话,写出自己的内心所想。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就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指导小学生应该关注什么。在任何一件事情面前,每个人所见、所闻、所感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写出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做到真情流露,就是写出了具有真实“个性”的作文。
只要我们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作文练习的时候想学生所想,命学生想写之题,学生就一定能有“真话”可说。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